◎张红艳
乡村兴则中国兴,农民富则中国富。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党的十九大后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振兴乡村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等要求,加快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真正解决农民的贫困问题。乡村旅游作为近年来快速崛起的新产业新业态,在实现产业兴旺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实现生态宜居上发挥重要作用,对于那些生态良好、旅游资源丰富的贫困山区在应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最终达到乡村振兴的目的。
湘西十八洞村曾经被封建王朝统治者用边墙围困在与世隔绝的腊尔山区,经济和文化都十分落后,当地百姓祖祖辈辈都过着极其困苦的生活。2013年习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视察,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在习总书记的亲自指导下,在实施乡村旅游扶贫战略的指引下,十八洞村通过开展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乡村生态旅游,使整个乡村呈现出蓬勃生机,吸引了大量前来参观、学习、休闲度假和旅游观光的游客,成为有效解决当地贫困问题的重要动力因素之一。本文就湘西十八洞的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略陈管见。
古老神奇的湘西大地,素以山奇、水秀、洞胜、景幽称绝。这里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地武陵源,武陵源的地质地貌、水系水文、生物种群等自然生态系统资源可堪称奇观绝景。张家界还以其世界独一无二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而被列为世界地质公园,洛塔自然保护区的水杉为亿万年前留下的孑遗珍稀物种,与银杏、鹅掌楸同被列为世界植物“三大活化石”;八大公山的珙桐,其花形如鸽,美丽奇特,花开之时犹如满树鸽子栖息,故有“中国鸽子树”之称[1]。
湘西的大峡谷以大型和险要著称,尤以永顺猛洞河峡谷、龙山乌龙山大峡谷、古丈坐龙峡、新晃夜·谷最为著名。湘西境内的石灰岩分布范围广泛,境内散布多处溶洞、伏流。尤以素有“亚洲第一大洞”之称九天洞,被誉为中国大陆第二大长洞的黄龙洞,拥有“天下第一漂”的美誉的猛洞河最为著名,其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
湘西是湖南多民族分布主要区域,生活在这里的民族主要有土家族、瑶族、回族、白族和侗族。由于山区高山深壑的分隔,各民族发展水平不一,不少偏僻山区的少数民族仍保留着浓厚的民族习俗,如土家族吊脚楼、苗家大盖顶屋和侗族花桥、古楼、寨门都是少数民族独特的建筑杰作;保留浓厚地方特色的戏剧辰河戏有中国戏剧“活化石”之称,其唱腔高亢、粗犷,具有湘西地方特色,习称"浦腔浦调"。湘西地区的少数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舞蹈艺术,土家族的摆手舞、苗族的踩鼓舞、白族的仗鼓舞等为湘西地区赢得了“歌舞之乡”的美誉。还有抢花炮、上刀梯、搭椅子高台等民间活动,以及别具一格的土家织锦、苗家刺绣、竹藤编织、木石雕刻、湘西蜡染、剪纸工艺、银饰制作等精巧绝伦的民间工艺品,同当地的文化传统紧密融合,构成了湘西独具一格的民族民俗风情[2]。
湘西地区的历史文化具有多元多幕多期的特点,以芙蓉镇为代表的边城文化、以里耶古镇秦简为标志的秦文化、以凤凰黄丝桥石头城军事城堡和慈利九溪卫为代表的卫所文化、囤堡文化等[3]。这些文化所遗留下来的遗址、遗迹或传承至今所保留下的名胜古迹、古建筑同样独具风韵。文学巨匠沈从文的《边城》已成为当今湘西地区的一张文化名片,他所著的《中国服饰史》曾是毛主席赠送给日本大平首相的国礼。永顺老司城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南长城经考证与北方长城具有同等历史地位,如今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北方长城的“世界级遗产扩展项目”。湘西十八洞村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完全可以借助和利用这些历史和现实成果。
湘西十八洞村处在大山深处,交通极为不便。湘西腊肉(又称湘西土匪肉)、辣坛子菜等当地特产皆因地方偏僻,远离城市和集镇,难以购买到新鲜肉食和蔬菜而形成的特有生活习俗。今日的湘西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地理位置上又联结黔东苗族旅游带、大桂林旅游区以及大重庆旅游区,优越的区位条件被称为旅游界的“大湘西”。在铁路交通方面,过境的有焦柳、湘黔、渝怀、长石、洛湛、贵福等铁路线路,路网密集;公路交通方面除上瑞、金茂高速公路在本区通过外,还有长邵、邵怀、常张、渝张等高速公路干线,空中交通方面,张家界荷花机场为国内大型旅游专用机场,目前已与国外30多个国家中心城市通航,开辟有40多条航线。如今整个大湘西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立体交通路网体系,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出行条件。湘西十八洞村人们外出要么爬坡气喘吁吁,要么下坡打碎膝盖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公路修到了家门口,行走远方已很方便。良好的区位交通条件已能让游客顺利进得来、散得开、走得出去。
湘西十八洞村发展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乡村生态旅游,促进了村里基础设施和旅游专用设施建设。进村道路已拓宽到6米并实现了路面黑化,可供大型旅游车直接开到村里;新修了停车场、公共厕所及游步道。为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当地村民积极进行民房改造,新修了石校路、新扎了竹篾篱笆墙、新添了青砖瓦……,十八洞村经历一番脱胎换骨后真正实现了旧貌换新颜,犹如朴实村姑变身为时尚少女。依托旅游业开展扶贫是湘西十八洞村走出的特色路子。同时通过整合资源,汇聚村内外各方力量,凝聚成强大的扶贫合力。结合当地气候等天然条件,建成千亩猕猴桃产业园;此外,十八洞村还力推“11.3”工程,即每户种植10颗黄桃、10颗冬桃、喂养300尾稻花鱼,桃树经营的是年采摘权,当地农家乐餐桌上的特色菜就是这种自家养殖的稻花鱼,通过这种经营方式农户赚得开心,游客玩得开心、吃得放心。十八洞村在游客的吃、住、行、游、购等方面做了大量文章,以致其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均来势良好。
十八洞村处于生态环境优美的大湘西,优美的自然风光加上独特的民俗风情,被称为 “小张家界”[4]。十八洞村历史时期称为生苗区,苗族风情十分浓郁,原生态文化保存良好,过苗年、赶秋节等民族文化活动历久不衰。春节、舞狮、接龙、打苗、赶秋、八人秋、锥牛、唱苗歌等传统习俗热闹有趣;上刀梯、过火海、手入滚油锅内捞铜钱等绝技绝活让人叹为观止;苗绣、蜡染、花带等文化旅游产品与湘西烟熏腊肉等特色食品别具风味。湘西十八洞的山水资源、人物风情都深深地吸引着游客的眼球,牵动着游客的心思,对十八洞村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来说是一笔丰富的宝藏。
“好风凭借力”。十八洞村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实现脱贫致富可谓正真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和各级党委、政府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来十八洞村指导精准扶贫工作,不仅给十八洞村发展乡村旅游带来资金、技术和政策,还为十八洞村培植了一个蕴藏丰富旅游客源市场。近几年来,每年前来十八洞村参观、学习、体验或考察的人群简直是源源不断。相信在当地人们的不断努力下,乡村生态旅游一定会是搭载十八洞村村民摆脱贫穷,走向康庄大道的幸福列车。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是十八洞村开展精准扶贫要遵守的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开展精准扶贫要始终突出一个“实”字,要在“实”字上下功夫,要开展充分调研,实行精准识别,并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帮扶措施,要深入农村贫困地区,使扶贫工作让老百姓看得到、感受得到,决不能是政策来了一阵风,搞形式主义,要实实在在为贫困地区的发展谋实事。湘西十八洞村在扶贫工作中,一切从实际出发,突出“分期分批”切切实实做到了精准,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不搞特殊化,但不能没变化”[5]的要求。具体体现在扶贫对象识别上突出“九不许”,扶贫资金落实上不搞“仙女散花”,扶贫措施上不搞“大水漫灌”,扶贫工作队员改“驻村”为“住村”。通过“精准滴灌”,十八洞村扶贫工作基本上落实了帮扶措施的因人而异、因户而异,不搞一刀切,找准合适产业,激发发展潜力,扎稳脱贫致富根基[6]。
精准扶贫的要义在于创新。十八洞村是典型的经济落后地区,人们生活困难,思想观念陈旧,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欠缺,可就在这样一个环境极其恶劣的穷山沟,老百姓在当地党委、政府带领下,积极创新,快速找到了一条适合本地的脱贫致富路。在扶贫工作队带领下,十八洞村群众“点菜”、“政府下厨”,精准扶贫实现了“个人定制化”[7]。目前,十八洞村已经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路子,果蔬种植、牲畜养殖、生态旅游、劳务输出正在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好渠道,当地经济发展正呈现出勃勃生机。
十八洞村的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在湖南结出的丰硕成果,是整个湘西州扶贫工作的成功典范,具有现实的榜样力量和带动作用。当前,湘西乃至全国的扶贫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8],我们要将湘西十八洞村的成功经验进行全面总结、推广,让贫穷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过去式。
在工业化浪潮的推动下,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还来的破坏影响力十分巨大,保护好我们的地球是当前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任务。旅游业虽然是服务行业,但人们对生态观光旅游所带来的环境危机日渐担心。为了保护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新的旅游发展规划提出了支持生态旅游发展的要求,要求坚持生态理念,强化“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和保护观念,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减少和杜绝旅游活动的参与者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我国生态环境向持续、健康方向发展。
“十八洞景观”是湘西十八洞村特有的自然景观,素来享有“亚洲第一奇洞”之美誉,十八洞村不仅乡村生态环境优美,而且兼具特色鲜明的地方民族文化,其旅游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虽挟裹巨大的资源优势但也绝不能坐享其名,未来更要注重发展和保护,搞好乡村生态旅游规划,加强对生态环境监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新一届党中央,对乡村生态旅游和乡村生态建设尤为重视。湘西十八洞被习主席称为“小张家界”,确实是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但湘西十八洞村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很多。如当地环境的承载能力、农家乐旅游所产生垃圾处理、景区生态的维护等问题都需要思考和及时解决的。腊尔山优良的风能、日光能等洁净能源开发利用也要认真研究!湘西十八洞村采取以乡村生态旅游为主要形式的精准扶贫模式,必须要注重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要让十八洞的美景在发展过程中越变越美,越来越有魅力,要坚决杜绝任何人为因素的破坏,决不能让十八洞美景遭到任何形式的玷污,唯有这样,十八洞村旅游发展才可持续,人们脱贫致富才不至于昙花一现。
湘西十八洞村是以习近平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和政府培育的精准扶贫典型,在党中央政策的感召下,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十八洞村村民热情焕发,雄心勃勃,大干苦干,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大有作为、大有收获,其“可推广,可复制”的精准扶贫模式已成为全国的模范,在全国迅速蔓延。十八洞村取得的成绩给全国人民开了好头、树了信心,充分证明了到2020年中国实现全面消除贫困的可期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