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輯目録
先秦儒家政治哲學之政治本體論研究
肖俏波
《孟子》“與鑽穴隙之類也”歧解芻議
王永超
論《老子》的“聲”、“音”、“樂”
錢 浩
《老子指歸》《老子道德經河上公章句》《老子想爾注》的氣論
(臺灣) 王俊彦
論莊子的法治思想
黄震雲
《莊子》養生功法試論
陳廣忠
《莊子》外篇莊老學派時空詩學研究
——無爲、采真之遊與神仙
(臺灣) 許端容
《莊子》若干處淺釋
劉洪生
《大宗師》“真人三解”以下三節文字爲他篇羼入辨
王鍾陵
現存宋金元版《莊子》系統考
劉 濤
陳景元《南華真經闕誤》疑謬辯正
蔣門馬
陳治安《南華真經本義》對《養生主》的開展及其現代意義
(臺灣) 蘇韋菱
《吕氏春秋》引用《莊子》新論
——以《讓王》等四篇爲例
李 偉
試論《世説新語》中的莊子及其影響
周 鵬
明代制義風格與《莊子》考
劉海濤
漢初諸子復興思潮與思想整合
韓 星
論《史記》對《吕氏春秋》的稱引與接受
延娟芹
《文心雕龍》與《劉子》論心性、思維的異中之同
涂光社
“昭德塞違,勸善懲惡”
——論《群書治要》所引先秦諸子與治國之道
(香港) 潘銘基
朱熹在清代的馬來亞
[馬來西亞] 王琛發
論“甬上四先生”對象山心學的修潤
范立舟
唐文治先生《陽明學術發微》探要
(澳門) 鄧國光
章太炎論經子關係
黄燕强
梁啓超墨家“功利主義”思想研究
孟繁璞
西方學術與子學概念詮釋的方法
——以老子的“無爲”爲例
王威威
諸子學與世界意識
——從蕭萐父先生的子學思想談起
吴根友
《子藏》工程動態
中華元典精神
——評《子藏》第二批成果發佈
卿希泰
網羅子學珍稀文獻 傳承中華元典精神
——“《子藏》第二批成果新聞發佈會”發言(摘登)
曹文澤 李 琪
徐中玉 張志清 黄顯功 許抗生 方 勇 賈貴榮
《諸子學刊》第六至十輯總目
《諸子學刊》編委會
第十二輯目録
先秦“名”的觀念新探
——從“象”的角度理解“名”
苟東鋒
古代王權政治與儒家的批判傳統
韓 星
儒家人倫觀論析
徐儒宗
孟子與韓非的“伊尹悖論”
宋洪兵
“無君子則天地不理”
——荀子思想中作爲政治之理想人格的君子
東方朔
《讀論語孟子法》發微
宋 健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中的“湖湘學脈”考察
(臺灣) 陳逢源
朱熹《中庸章句》的生態觀
樂愛國
儒學復興與思想巨人的出現
劉毓慶
尋索後“後現代”的儒家哲學方向
[加拿大] 梁燕城
范蠡入齊與老子學説的北傳
白 奚
戰國後期楚國的道家思想
——鶡冠子其人其書及其思想新論
高華平
關於黄老道家的一些新認識
曹 峰
莊子雜篇述莊學派時空詩學研究
——内篇逍遥時空的承續
(臺灣) 許端容
《莊子》論孔子與儒家思想
黄震雲
由道而大: 莊子對老子之道的創造性回應
林光華
《莊子》文本鏈狀否定結構綜論
賈學鴻
涉獵子學引發的思考
——從研讀《莊子》《劉子》的體會説起
涂光社
莊子的魚與耶穌的魚
——基於跨文化視角的比較
包兆會
郭象的“自生”、“獨化”觀念
——從哲學史角度出發的考察
李翠琴
《文選》李注所引《莊子》及《莊子》注研究
劉 濤
論宋人對《莊子》“庖丁解牛”工夫層次的詮釋
(臺灣) 簡光明
論宋濂對莊子思想及文風的體認
劉海濤
錢鍾書《〈老子〉王弼注》《〈列子〉張湛注》評議
陸永品
略論王念孫《〈管子〉雜誌》
耿振東
學術與政論
——論梁啓超的墨學研究
張永春
書 評
中國哲學登場:“接着講”的“接着講”
——讀陳來《仁學本體論》
陳衛平
老莊研究的開拓之作
——評陸永品先生《老莊新論》
李 波 方 勇
稿 約
《諸子學刊》編委會
第十三輯目録
“新子學”理念提出的前後脈絡
方 勇
論“子學思維”與“子學精神”
歐明俊
子學精神與“新子學”建構芻議
李桂生
探索前期中國的精神和觀念
——“新子學”芻議
劉 兵
關於“新子學”的幾點淺見
郭 丹
先秦諸子思想中邏輯“中心點”存在的可能性
——“新子學”探索的内在路徑
方 達
先秦諸子的本源地位與“新子學”的意義
蔡志棟
“新子學”文化源流及其價值訴求
景國勁
對於當代“新子學”意義的思考
張 涅
諸子學的揚棄與開新
徐儒宗
論諸子學的範疇、智慧及現代條件下的轉化
劉韶軍
諸子學轉型的理由追問
許建良
漫談總結時代的諸子學
强中華
傳統子學精神與“新子學”的責任和使命
唐旭東
“新子學”承載回應時代問題的神聖使命
——以老子“天下觀”意藴與普世價值爲例
謝清果
再論“新子學”與中華文化之重構
湯漳平
新諸子學與中華文化復興
[新加坡] 嚴壽澂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子學”之“關注現實”的思考
耿振東
“新子學”的本體建構及其對華夏文化焦慮的對治
適 南
重建我們的信仰體系,子學何爲?
宋洪兵
“新子學”理論支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芻議
楊林水
構建“新子學”時代新的女性話語體系
張勇耀
“新子學”理論建構的現狀與反思
曾建華
後現代語境中的知識建構
——試論“新子學”的境遇與未來
莊三莫
現代學術視野下“新子學”的困境與出路
何浙丹
“新子學”與跨學科多學科學術研究
孫以昭
“新子學”與跨學科學術研究鳥瞰
[韓國] 淩 然
“新子學”學科定位與雜家精神
林其錟
“新子學”與雜家
張雙棣
熔經鑄子:“新子學”的根與魂
李若暉
“新子學”對國學的重構
——以重新審視經、子、儒性質與關係切入
玄 華
“新子學”的儒家
陳成吒
儒家式與道家式:“新子學”政治自由論的兩種構建路向
——以康有爲、嚴復爲中心
莊 沙
固本培元 革故鼎新
——儒道學説與“新子學”的發展
張洪興
“新子學”與“狂”的現代意義
[韓國] 曹玟焕
從“爲學”與“爲道”來試談21世紀新東道西器論
[韓國] 金白鉉
在韓國如何推廣“新子學”
[韓國] 姜聲調
“新子學”研究的當代指向與方法尋繹
——兼論劉笑敢《老子古今》的“人文自然”概念
賈學鴻
子學到“新子學”的内在理路轉换過程研究
——以明清莊子學爲例
(臺灣) 錢奕華
關於“新子學”構建的芹獻芻議
——《〈莊子〉結構藝術研究》讀後漫筆
李炳海
淺談“新子學”建設的歷史脈絡
——從傅山到章太炎
周 鵬 賈泉林
告别路徑依賴 構建大乘墨學
——“新子學”視野下的墨學發展進路
(香港) 黄蕉風
“子商”再思考
鄭伯康
“新子學”動態
“新子學”推動文化復興
——《子藏》第二批成果發佈會暨諸子學現代轉型高端研討會舉行
潘 圳
“新子學”穩步推進
——“諸子學現代轉型高端研討會”紀實
方 達 崔志博
新子學: 幾種可能的路向
——國内外學者暢談“新子學”發展
劉思禾 整理
新媒體時代民族文化探源與經典傳播
——“子學精神”傳承與傳播研討會綜述
毛冬冬 劉 凱
發掘諸子治國理念
——第二届“新子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劉思禾
編後語
《諸子學刊》編委會
第十四輯目録
古代子學綜論管窺
——儒、道互補的理論基石 務“雜”求“新”的拓展途徑
涂光社
人之發現與類之自覺: 晚周諸子“人禽之辨”勘會
李智福
先秦諸子“齊物論”思想比較
葉蓓卿
儒家的心性修養與人格構建
韓 星
《老子》一章義證
——“名”之兩面意義的展現
施陽九
《逍遥遊》“姑射山”源流意藴考説
賈學鴻
《養生主》篇末句解
王鍾陵
從孫武、孫臏戰争倫理觀之比較看春秋戰國戰争倫理的演進
——基於現代戰争倫理視閾的考察
李桂生
荀子賦文本生成的多源性考論
李炳海
從韓非的臣道論君權穩定
(臺灣) 詹 康
論賈誼“用六”思想之淵源
——兼論《六術》《道德説》之成篇年代
(香港) 潘銘基
論董仲舒對孟子思想的批判性繼承
高正偉 戰葆紅
論宋代儒學本體論的重建對道家形上學的融攝
朱曉鵬
莊學義海 如何纂微
——褚伯秀注解《莊子》對“新子學”的啓示
(臺灣) 簡光明
歷久而彌新
——略論宋代《抱朴子内篇》接受中的背離性傾向
袁 朗
乾嘉諸子學研究之諸面向及其新特點
黄燕强
試論俞樾《〈管子〉平議》
耿振東
今古文經學與戴望、孫詒讓的諸子學路向
蘭秋陽
讀子以致用
——孫德謙對於諸子學的闡釋
王 鋭
劉鳳苞《南華雪心編》的氣論
(臺灣)王俊彦
咸錫憲之老莊觀
[韓國]金炯錫
論梁啓雄《荀子簡釋》與楊樹達之關係
(香港)伍亭因
民國時期白壽彝的朱子學研究
樂愛國
20世紀以來中外學術界先秦諸子研究的現狀及未來走向
高華平
新諸子學視域下的傳統“襲常”美德考
許建良
政治倫理抑或國家倫理
——儒家倫理現代轉型的一個理論探索
劉思禾
論中華文化的主要特徵及其現代價值(附: 讀《莊》吟草)
孫以昭
講演與書評
歷代莊子闡釋的儒學化傾向
——2015年11月22日在華僑大學的講演
方 勇
評董英哲《先秦名家四子研究》
——以“惠施與辯者”部分爲主
楊俊光
第十五輯目録
論先秦諸子散文“文中訓釋”現象
侯文華
“子罕言利與命與仁”章新解
白建忠 潘 玥
儒家的民本思想與民主意識
徐儒宗
孔子與中國早期傳播秩序的建構
郝 雨 田 棟
由《老子》的“常”“復”到《亙先》的“恆”“復”
(臺灣) 陳麗桂
關於《老子》“大器晚成”命題研討的判評
李炳海
老子的和諧思想論
强 昱
白玉蟾《道德寶章》義理思想研究
(臺灣) 林裕學
道教經典之養生趨尚
——從老莊到後世道教之核心訴求
(臺灣) 楊濟襄
“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而”字義辨析
楊 曦
《莊子》解疏證誤
劉洪生
論莊子的“無情”觀
周 耿
語氣詞兮、乎對楚文學語體的建構作用
——《老子》《莊子》《九歌》兮、乎内置句式的對比分析
賈學鴻
《莊子》與魏晉般若學
——以僧肇爲中心
傅齊紈
荀子樂論
丁成際
《荀子·成相》篇名考釋
翟新明
日藏狩谷望之過録宋台州本《荀子》考述
閆 寧
柳宗元“斥墨識墨”芻議
金 鑫
學術史上的“道”“術”之分
——以《漢書·藝文志》爲例
田旭東
山西“子學”源流述略及成因探析
張勇耀
三教會通中的選擇性問題
(臺灣) 杜保瑞
從三教要旨談中國哲學的精神會通
李振綱
20世紀道教重玄學研究之學術檢討
黄海德
《子藏》書目提要選刊
《莊子》提要
方 勇
《列子》提要
劉佩德
《韓非子》提要
張 覺
“新子學”論壇
“新子學”的角色定位和言説方式
周 鵬
“新子學”呼唤先秦諸子主體思維的回歸
——從《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章義説起
揣松森
關於“新子學”的思考
——以莊子學爲例
徐志嘯
論作爲“新子學”核心資源的莊學理念
歐明俊
平等多元: 從“我們的經典”到“新子學”
劉 濤
“治”: 中國傳統思想“共同域場”的反思與重新勘定
方 達
“新子學”與文化自信
張洪興
論“新子學”對現代學術的意義
——以“人學合一”的“子學精神”對專家學術的啓發爲例
張 耀
“新子學”與人類共同價值的建構
馬明高
稿 約
《諸子學刊》編委會
(《諸子學刊》編委會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