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2017年12期37页)
随着产销对接的逐步顺畅,蔬菜品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开始凸显出来,崇河公司牵头逐步加强了对蔬菜标准化生产的要求。
一是开展有机肥替代。上三道河村毗邻张家口沙岭子生态牧场,牧场的牛粪通过卡车拉到村里只需走50公里的公路,为彩椒的生产提供了低价优质的有机肥来源。一卡车牛粪20立方米,价格1300元,作为基肥可施用两亩彩椒大棚。通过施用有机肥,极大减少了化肥的施用量,改善了土壤质量,也提高了产品品质。
二是进行农药减施。崇河公司的彩椒产品,有超过一半的数量销往国外,需要执行非常严格的农药残留标准。为此,公司在农药使用方面进行了严格把关,派专人负责农药配方,详细记录农药的成分、使用时间和用量等关键信息,妥善处理农药包装。同时,采用人工锄草和使用粘虫板等方法消除虫草害,尽可能减少农药的用量。
三是推广作物轮作。连续种植彩椒增加了作物发生病虫害的风险,不利于控制农药使用和保证产品品质。为此,公司经过多年尝试,摸索出了一套作物轮作的方法,将彩椒种植与菜花、架豆种植交替进行。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菜花、架豆种植周期较短,通过精细化管理,还可实现在轮作期内对菜花和架豆的两季种植,基本上保证了农户在轮作期内的收入不降低。
一是开展绿色产品认证。每年由公司对彩椒产品进行一次农残检验,确保产品符合国内绿色产品标准。同时,根据订单要求,公司出口的彩椒还需通过位于青岛的食品加工出口企业实施的农残检验,检验标准采用国际标准。严格的检验标准促使公司加强了对化学投入品的使用管理,近年来从未发生因农残检验不合格而导致订单被退回的情况。
二是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在当地政府和科研部门的帮助下,公司建起了一套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该系统通过在每个大棚中安装摄像头的方法,实现了对彩椒生产全过程实时远程监控。公司的客户只需通过手机APP,就可以观看彩椒生产的影像资料,全面掌握彩椒的生产情况。公司借助这套体系,进一步增强了与主要客户之间的信任关系。
经过多年实践,崇河农业公司已经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绿色发展之路。就生产成本方面,施用牛粪的购置成本为650元/亩,人工成本为360元/亩;人工锄草单次成本为240元/亩,一季锄草两次人工成本为480元/亩;采用粘虫板消除虫害,每季每亩用54个粘虫板,每个粘虫板1.5元,成本为81元/亩;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投资20万元,年折旧1万元,运行费5000元,折算成亩均成本为32.6元/亩;绿色产品认证和市场推广年投入1.6万元,折算成亩均成本为34.8元/亩;经测算每亩合计多投入1600余元。收益方面,公司的彩椒产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渠道商对彩椒的收购价格高出市场价格20%—30%,每亩可增收3000元。公司在高效农业方面的投入取得了回报,实现了环境与经济的双赢。
由于纬度和海拔原因,崇礼产区蔬菜的生产周期较短,产量和获利空间较为有限。目前,崇河公司的产业化经营主要围绕着7月—9月传统优势生产周期做文章,具有鲜明的依赖外来渠道商、贸易商的薄利多销交易特征,存在较为明显的玻璃天花板问题。从目前张林等人的选择来看,其选择了一条相对稳扎稳打的产业发展道路,在试图鼓励其延长生产周期、进行品牌价值提升的过程中,不得不面对以下问题:一是成本劣势。其他月份如果想保持生产态势,必须投入更大成本兴建保暖条件更好的冬暖棚,并且冬天需要大幅增加采暖成本,总的生产成本会明显增加。二是时间劣势。其他月份南方产区和山东等平原产区的蔬菜会大规模上市,崇礼蔬菜的错季时间优势不复存在,而且高原绿色夏菜的品质优势也有待检验。三是客商采购劣势。其他时间点,蔬菜交易客商往往会前往北方平原地区和南方蔬菜产区采购,几乎无人会选择在冬天进入崇礼采购蔬菜,这就意味着如果冬天蔬菜上市还得花费额外成本专门招商。四是蔬菜品类品牌零售劣势。就目前的市场经验而言,农产品零售市场还欠缺蔬菜品类的高端品牌实践经验,这也给崇河公司的蔬菜附加值提升设置了另一种意义上的玻璃天花板。
公司通过施用牛粪和人工除草的方式控制农残,由于牛粪中仍有极微量重金属残留,重金属逐年在土壤中累积会影响蔬菜质量,最终可能导致彩椒产品重金属残留无法满足出口标准。公司要想确保彩椒产品满足出口标准,会面对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技术劣势。公司并不清楚应采用何种技术减少或改变牛粪中的重金属成分,也不清楚通过何种渠道掌握这样的技术。二是信息劣势。彩椒的生产具有周期性,公司只有在生产出彩椒之后,才能知道彩椒中的重金属含量。换言之,公司无法预判彩椒产品的品质,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增加了公司的生产风险。三是成本劣势。公司所使用的有机肥,源自当地奶牛基地运送来的相对廉价的牛粪。由于当地禁牧等原因,公司所处周边地区并不存在更为高品质的羊粪等替代性的有机肥。如果从内蒙古等地远距离运输羊粪等替代性的有机肥,则有机肥的施用成本会明显增加。
崇河公司牵头的上三道河村蔬菜产业经营中,崇河公司运作相对实在和紧密,而众合合作社运作比较虚化,连基本财务报表和成员账户等都没有,合作社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较为松散。再加上张林领衔的崇河公司高管团队求稳的治理风格,给产业化经营机制带来了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也客观上导致了合作社功能虚化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上三道河村蔬菜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有其特殊的自然环境特点和能人带动作用,但当前其面临的玻璃天花板瓶颈亟待破解。为更好促进上三道河村蔬菜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建议:
1.举办专题研讨活动群策群力助力蔬菜产业。建议农干院会同崇礼区农牧局等部门适时举办上三道河村蔬菜产业专题研讨会,邀请全国各地的优秀蔬菜生产者、渠道商、技术专家和政府官员等围绕上三道河村蔬菜产业的发展经验、问题挑战和思路建议等主题进行研讨,进一步提炼总结其成功经验,帮其把脉困难与挑战,给出更加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使上三道河村蔬菜产业能够进一步革新升级,成为崇礼农业的靓丽名片。
2.组织崇河公司高管外出考察帮助开拓眼界思路。建议崇礼区农牧局可以适时带队邀请包括崇河农业公司高管在内的崇礼区蔬菜产业优秀生产者前往山东、甘肃、云南、海南等地,考察学习发展蔬菜产业的先进生产管理经验,帮助生产者和管理者革新和拓展蔬菜产业的发展理念和思路,并可视情况引入战略合作伙伴一起开发崇礼的蔬菜产业资源。
3.加快打造推广崇礼农业的区域公用品牌。建议崇礼区政府邀请农干院等单位,以蔬菜产业为重点,加快打造崇礼农业的区域公用品牌,推广崇礼绿色冬奥、高原净菜的整体形象,为崇河蔬菜产业发展开拓更为优良的发展环境。同时,建议在农业区域公用品牌的研究策划过程中,细化崇礼蔬菜产业的发展策略,即如何借力高原净菜和绿色冬奥的自然环境和奥运人文概念优势,明确非优势生产期的蔬菜产业发展策略,提出在优势生产期提升品牌附加值的方法。
4.明晰公司与合作社业务分工、做实合作社。建议崇河农业公司和众合合作社进一步梳理和明晰彼此责任业务分工。引导崇河农业公司强化在农业品牌打造、渠道拓展与升级以及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等方面的角色;引导众合合作社强化在技术指导、农资采购、苗种繁育等方面对成员农户的服务;引导合作社重新梳理农户成员,实现数量精简和质量提升行动,吸引有意愿、有能力的专业种菜农户重新登记入社,引导这些专业农户成员与合作社签订购销合同,并通过更高质量的服务和合作层次(必须明显不同于提供给非成员农户的服务),以及探索实施年底返利等方式,增加农户成员对合作社的信任度和依赖度,提高农户标准化产品的供给水平;引导众合合作社做好财务会计报表和年报申报,做实“三会”和成员账户等制度,促使合作社规范化运行。
5.引入大学生人才、提升高管团队能力。聘请有意愿、有能力的能人和大学生村官等专职担任合作社经理,充实合作社管理团队力量,提高专业化、职业化程度。强化合作社专职工作人员在发展订单农户、提供技术服务、实现农资优惠采购等方面的业绩考核目标,明晰奖惩举措,提高管理人员开展业务的主动性和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