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王 欣
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系列报道五
“不管是农村发展,还是合作社业务拓展,关键问题都是人才。”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扁担沟镇黄沙窝村义明奶牛养殖合作社理事长吴义明说,农村缺少实用人才,合作社也面临这个问题。
他表示,目前合作社缺乏的主要是管理型和技术型人才。就拿他们合作社来说,自己培养,毕竟不专业,也缺乏培养的技术和资金。吴义明希望,国家相关部门能专门针对合作社推出一个项目,这个项目就是为合作社培养实用人才。
吴义明出生于1959年,1986年带领20多户农民从吴忠市早元乡移民到黄沙窝开发区开垦荒地,通过不断引进新品种,增加种植收入,到带领村民养殖奶牛,如今的他更希望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才加入到合作社,与大家一起发展奶牛养殖。说起奶牛养殖,吴义明也是几经努力,才与成员取得今天的成绩。
1987年,吴义明被村民们推选为黄沙窝村党支部书记。20世纪90年代后期,恰逢利通区政府提出打造西部奶业强区,作为村民“当家人”的他,决定进入奶牛养殖业。2001年,他联合村民成立奶牛养殖合作园区,实行集中喂养,扩大养殖规模,增强抵御风险能力。2003年,村里的9户奶牛养殖户加入了养殖园区。随后,吴义明又带头创办了吴忠市奶牛养殖合作社,入社农户超过10户,入园奶牛超过百头,这种“散户入园”模式,让黄沙窝村的奶牛养殖走上小规模集中饲养道路。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突如其来,整个利通区奶牛养殖户、合作社和乳制品加工企业受到重创。已从村支部书记位置上退下来的吴义明积极响应政府重振奶业的号召,将奶牛养殖合作社正式更名为吴忠市黄沙窝义明奶牛养殖合作社,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占地175亩、可饲养奶牛2000头的奶牛规模化牧场。为了招“牛”入社,他组织团队挨家挨户动员,并向广大养殖户发放公开信承诺,每年每头牛拿2000元红利,3年后返还养殖户一头同龄奶牛,养殖户的风险为零。当年就有36户养殖户将560头奶牛委托合作社养殖。从同心县搬迁来的张耀财将自己的十几头牛入托,如今他的奶牛已经发展到300多头,年收入达50多万元。
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合作社已建成高标准规模化牧场6个,占地7000亩,带动养殖户371户,解决246人就业问题(其中移民56人,失地农民18人,残疾人6人)。存栏奶牛近1.7万头,日产鲜奶180余吨,年产值突破2亿元。合作社的服务范围已辐射到全区,并与蒙牛集团、伊利集团签订了长期供奶合同。
发展到如今的规模,吴义明认为,引进人才就是希望合作社能向规范化、正规化方向发展。同时,合作社也想进一步发展壮大。他表示,从政策层面讲,国家非常支持合作社发展。例如,新修订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取消了有关“同类”农产品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中“同类”的限制。这意味着,合作社在专业化基础上向综合化方向发展。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对合作社提供服务的需求日益多元,合作社仅提供单一功能的服务很难满足需求,法律修订后,调整的范围更广了,更适合合作社发展。
吴义明还表示,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发展理念。这既切中了当前乡村发展的要害,也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方向,明确了乡村发展新思路,是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性转变。但自这个理念提出到现在时间还不是很长,暂时还没有了解到有相关的项目涉及这方面。以后,他相信合作社只要按照其中的理念发展,积极参与其中的项目,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