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莹铃 谢心怡 罗艺涵 唐舒悦 吕淑琦
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2015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在2014年修订时,新增了有关环境保护原则的专条,这是我国近35年环境立法史上首次以立法明文宣示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新法所确立的“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和“损害担责”等四项环境法基本原则,依次对应了学理上的“(环境)风险防范”、“预防(环境)损害”、“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发展了“污染者付费”原则之立法表述。
新修订的环境法保护原则为大学校园绿色环境的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指导意义,万变不离其宗,校园环境建设作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高校绿色校园的主要内涵以及开展绿色校园建设的有着很强的必要性,探索出绿色校园建设的主要途径是美丽校园长存的第一步。
1.大学生环保潜意识与经济消费观念挂钩
在我国社会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很大一部分离不开经济发展,它几乎涉及每个领域和每个层次。就大学生群体来说,通过经济消费达到生活的便利是其当下主流观念。商品定价的高低占着其消费观念的主导地位。如塑料袋、打包盒等往往不被太过关注却为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廉价商品,导致了诸多大学生毫无节制及无顾虑的使用。然而这些便利相当程度上却导致了白色污染,这与未完全意识到塑料制品等低价商品将给整个环境带来危害有极大联系。即便政府的限塑令一定的限制了塑料制品的使用,但由于更多人选择花低价成本为自己购买日常的便利而没在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反观涉及价格较高的商品,大学生们在使用时一般都会比较在意,例如一般标准下每个月每位全日制大学生支付的水电费浮动在几十元上下,宿舍成员间就会有意识相互督促和提醒,便从侧面上影响了水电资源利用的节约,从而促进了环境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环境保护潜意识当中,受商品定价而影响的消费观在无形中占了很重要的位置。
2.大学生环保意识的加强与普及方式有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九条第二款规定了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当下生态文明时代,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和生活方式进行“绿色化”教育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需要改变学生们以往物质、享乐、便利等主义的想法,而倡导与生态环境友好相处的可持续性观念,学会尊重、保护校园环境和周边环境是发展绿色文明的必然趋势。
例如加拿大的滑铁卢大学自1990年3月开始进行校园绿色化,其五大指导原则是:觉知,效率,平等,合作,自然系统。强调着眼于社会,环境,生态,与政治议题方面的全面永续发展。同时,其强调学生,教师,职员的共同参与;美国的南加州大学也是另一所自行发展环境政策的绿色大学,其主要的环境政策是由大学环境顾问委员会于2000年所订,强调在建立一个永续社会时的道德义务,政策的目标在于大学的教育以及自然的经营方式,并能够将永续的理念贯彻落实在课程上。一个针对绿色环境建设,一个针对生态意识建设,两者都为校园环境绿色的良性发展做好了前提。
因此对于国外大学环境建设方面我国大学校园环境建设可以学习其优势:其一,普及绿色大学的环保理念,提高学生老师们参与度;其二,构建更加规范性、条纹化的宣言、条约等;其三,注重强调建设绿色大学的永续性。想进行长久的绿色发展,而不仅仅局限于当前,因此,我们应当利用好学校这个大平台,加强教育,促进交流。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五十三条第一款规定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条规定了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法规中明确提出:对于负担环境保护义务的主体,涉及社会上的每一份子。因而作为当今大学生,能首先意识到参与校园绿色环境建设,是担起社会环境保护责任的第一步。
1.普及线上线下环保实践活动并做好衔接
除了加强环保意识方面以外,呼吁参与实践性的环保公益活动也是建设绿色校园的一部分。如现存的一些线上环保公益活动:通过每天收集能量培育养成虚拟树苗,每当达到一定的能量值,开发商便会在实际规定地区种下一棵树并发放用户电子环保证书。这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趣味性,也在现实中对绿色环境的建设献出了一份力量。因此,学校可以模仿通过线上发起公益环保活动引导本校的大学生针对校园环境的绿化等作出精神上和实质上的行动,使得线上和线下融合衔接不脱节:提供奖励机制、增加志愿者时长、开展绿色法制下的环境建设等方式政策的提出,将会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其中。
2.改善当今大学生对环保知识了解甚少和更新不及时的现状
在传统的环保知识储备中,从小到大的环保常识教育使得普遍大学生对于基本的环境保护理念都有一定了解,但并不意味着这样的教育覆盖到了每一个人,因此在大学中针对传统环保知识的普及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在近十年内出现的一大堆环保新词中,如“碳汇”就更新了传统环保知识上的储备库。新词的涌出,将形成更海量的大学生环保常识库。作为时代成长的先锋,大学生有义务和责任参与其学习当中。在这一方面还需加强环保常识宣传和教育的力度,弥补高校大学生这一块知识的缺失,尽可能减少环保意识薄弱人数的比例。
同时,可以通过开展环保宣传活动,使大学生对低碳环保、节能减排及健康生活方面有更深层的认识,增强其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从校园做起,提高对“低碳”等相关方面的关注度,营造浓厚的校园环保氛围,共同维护保护周边环境,使共创和谐绿色校园的理念深入人心。
1.逐步深入建设大学校园环境绿色文化,引领环保行为规范
要建设好环境法制下的绿色校园,可以考虑结合我国2015年新出台的环保法,以其基本原则和相关规定为基准,在大学校园内倡导一系列环境建设的绿色公约,并作出“惩罚性”为核心的规定作出约束。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条规定了:“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所以,在循环利用、资源节省等方面,勤俭节约作为我国传统美德一直不曾淡出大学生的视野。因此,不论是在大学校园或是其他场所,可以增设节约用水用电标示,并在绿色公约中做出示范规定,形成营造校园环境绿色文化的一方面。其次,随着物质生活的飞速增长,我国大学生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使大学生的消费习惯也随之改变,尤其体现在饮食消费和购物方式。时代进步的趋势不容小视,比起中老年人,大学生更喜欢追随、引领潮流,如果不加以引导和限制,环保理念恐将被快捷键一键清除,如何在时代浪潮中注入绿色元素也是校园绿色公约将重点引导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元素之一。
同时,近年来,许多大学在垃圾分类设施方面也有较大进步,大学校园中增设了许多分类垃圾桶以及废旧衣物回收箱等,不知不觉中使部分大学生渐渐培养垃圾分类、旧衣物回收等环保习惯,这些大学校园环境绿色文化的逐步深入建设,无疑是在潜移默化中带领着更多的大学生走向绿色校园建设的行列。然而难免仍存在有部分行为欠缺版块,而绿色公约的加入将更加规范这些行为习惯,做出相关规定和奖惩,为绿色校园建设添力并坚持良性发展。
2.关注日常细节,走环保可持续道路
当今快节奏的生活,很少有大学生会停下脚步思考,在校园生活里的方方面面,举手之劳或许会为绿色校园的建设助力。例如:面对拆封后的快递包装、外卖产生的包装盒与一次性餐具、废旧衣物等废物的处理,能否将它们再次加以利用?面对这些问题,增设校园绿色公约为其提供了一条环保之道。诸如规定专门的校园废物回收站或与相关循环利用环保产业企业达成长期合作发展等,让旧物变新充分利用;再如,让绿色公约规范大学生们行为,从根源上减少一次性餐具等的利用,也可以适当推进校园环境的建设,也培养和加深了其校园环境保护的全局观念。
绿色大学是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指导思想落实到大学各项活动中、融入到大学教育的全过程。随着2015年我国首部环境法的出台及相关规定,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进一步来说,校园是大学生赖以生存的环境,创建优美整洁的绿色校园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的中坚力量,对日后环保事业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保护大学校园起,有意识的在法制背景下建设绿色校园将深化和培养其生态文明素养,也是当今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必不可少的优良品质。
[ 参 考 文 献 ]
[1]张乐民.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论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6(10).
[2]田媛.如何进一步构建“生态文明”视角下的高校学生消费观[J].中国成人教育,2012(23).
[3]付蔚莹,傅新禾.当代大学生环保教育对策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08).
[4]秦天宝.比较视野下的环境法[J],郑州大学学报,2016年04期
[5]栾彩霞,祝真旭,陈淑琴,谭洪卫.中国高等院校绿色校园建设现状及问题探讨[J].2014(06).
[6]竺效.论中国环境法基本原则的立法发展与再发展[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