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强
科学课程是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是科学的启蒙课程。学生是科学课程学习的主体,是他们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探究对周围的世界认识的过程,是他们主动参与的过程。科学课程具有开放性,倡导亲身经历,以自主探究为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而国家课程改革中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这项课程的开设及其具有价值。它以学生已具有的直接经验和兴趣为基础,接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内容,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这就与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不谋而合,把综合实践课程和科学课程融合、渗透在一起,使综合实践课程成为科学探究的主阵地,成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载体。
一、以综合实践课为载体,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探究能力是指在科学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所呈现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进行科学探究,学生在情境中通过初步探究,利用切身经历,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归纳整理并提出问题,针对具体的问题精心设计方案,通过实践探究活动来获取科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步提升学生科学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科学探究能力形成于科学探究活动中和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而科学知识的学习依赖于学生亲身实践,切身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之上的,不是局限于课堂单纯的讲授过程中,从而综合实践课程就成为获取科学知识的一条有效途径,成了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载体。
综合实践课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解放了学生的思维和手脚。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借助网络平台走进神奇的宇宙世界,走进微笑的生物世界,遨游知识的海洋,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也可以走出学校围墙的束缚,走进企业工厂,观察生命的成长过程,探索动植物出生、生长、衰老、死亡的自然过程。走进自然界,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学生只有认真观察,切身体会,理解有关动植物的知识体系,才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学生还可以在综合实践中搜集和整理调查的资料,并和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不仅可以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应变能力。真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知识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综合实践中学生学到了书本上得不到的知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当然在综合实践活动之前,对于活动主题、活动的过程、活动的措施都要进行科学的论证,根据具体的内容制定详细周密的计划,论证出恰当合理的行动建议,在活动过程中,做好详细的记录,对搜集的信息合理有效的取舍,对实践结果撰写等都要详细计划、安排。使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成为获取知识的途径,而且成为树立学生自信心,强化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的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科学素养。
二、以综合实践为平台,推动科学探究的课外延伸
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为基础的课程资源,以亲身经历,积极探究为主的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对已了解的知识内化的过程,验证的过程,掌握的过程,是对课内知识的有效延伸。如学校开展的“全区域无垃圾”活动,學校在每班开展的综合实践课活动中,以“手拉手,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为主体,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走上街头,清理垃圾,各班要把清理的垃圾进行归类处理,这就要求学生对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垃圾的分类》要完全掌握,即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的垃圾、有害的垃圾等,还要明确不同垃圾处理的方式不一样,比如捡到的电池之类的垃圾是直接处理掉还是用其他的办法解决;可回收的垃圾应该怎样合理的处理。这样不仅巩固了书本上所学到的抽象的知识,而且学生通过切身的实践体会,对可回收垃圾合理处理,交到废品收集站,获得的收入可以捐献给贫困地区的儿童,或急需帮助的患重病的学生,进而从小培养学生回馈社会、感恩的心。
三、以综合实际促进学生科学探究态度的形成
综合实践活动以实践为主,在学生亲历,探究中发现问题,猜测问题,验证假设,唤醒了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形成,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爱科学,爱祖国的情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追求新知、与人合作的态度,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综合的能力。
总之,依托综合实践课程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亲历了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的过程,获取了科学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综合能力。所以综合实践课是科学学科教学的有效载体,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实践活动。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