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活与道德

2018-01-22 10:33陈绮清
师道·教研 2018年11期
关键词:队礼道德教育道德

陈绮清

从得出生活与德育的概念以来,我们就一直在讨论生活与德育之间的关系,两者究竟是从属关系还是相对独立的呢?其实,在我看来,生活是德育的前提,同时德育也在指导着生活,文本将论述生活与德育之间的关系。

一、学校生活和道德

个体生活的环境有社会、学校、家庭等等。然而个体在学校生活的时间就占了他们的四分之一或者更多,人们在求学时期每天总有6小时或者更多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而道德在学校生活的各种子生活中是常见的。因此,我觉得很有必要将学校生活和道德这一例子举出来。

学校生活包括课程学习生活、日常生活和制度生活。其中在课程学习生活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遵守着一定的道德标准,比如说学生要遵守课堂上的规矩,认真听课等。而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学生更多的是很不同的人进行交往,比如说少先队员见到老师要行队礼就是一种道德层面的体现。至于学校生活的制度生活上,我们可以把学校制定的制度看作是现今社会的法律,那么制度生活上的道德就是老师和学生对于学校生活认知的一个升华了。

我们可以从学校生活的不同领域上看到这一构成因素,同样的我们也能看到道德的反作用。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守则要求每个学生都要遵守的,其中有一项是说不能迟到早退,我们回到现实的生活中,是否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到不迟到呢?答案是明显的,这就说明,学校的一些道德规范是具有超前性的,暂时还是只能适應绝大部分的学生的,然而还是有一部分的学生没能遵守,因此这就需要学校对其进行道德教育,从而使之逐渐适应这种为学校所规定的适合大多数学生的道德规范。

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前面的观点都阐述了生活与道德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两者之间关系的阐述,我们可以得知,要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社会的进步得以加快,我们就必须在加快社会的发展的同时加强我们的道德教育,重视我们的道德教育。生活条件的加强无非就是加强我们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在这里我更想强调道德教育。

“社会性教育的核心是道德教育,教养也是道德品质的基础,因此日常生活的德育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在我们当今的社会,为了让道德的反作用得以从分的发挥,国家会开展不同程度的道德教育活动,同时也会传出不同的口号来让道德教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但是,当今社会还是出现冷漠、偷窃等行为,这就说明我们国家的道德教育仍有很多的提升空间。

学校是除家庭和社会以外,个体接受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在我的观点看来,学校是个体进入社会之前打基础的地方,同时学校传授的道德教育比家庭或者是社会都较为正规。因为学校的道德教育是有一个较为明确的道德衡量标准,然而家庭和社会上的道德教育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偏颇之处。

学校的道德教育课程也可以分为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中小学都开设了思想品德课程,想借此课程直接的告知学生道德的标准是什么,学生们应该具有怎么样的品质。按照我的观点,我也会把其他的课程放进显性课程的方面,比如说我们上的语文课的主要任务其实是传授学生语文知识,但是每篇课文都会折射出不同的道德素养,这也是一种道德教育,是一种渗透到各个学科的道德教育。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除了要具备专业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具备正确的道德观。记得有一次我外出参加活动,活动中我听的是六年级思想品德课——平凡的感动,当时学生们上演见义勇为的小品,剧中学生扮演的平民为了帮女事主追回手袋不惜被小偷捅了一刀。教师在表演之后询问学生的感悟,有几个学生都表示平民的行为很英勇,很伟大。对此教师没有做太多的点评,对于这个举动我表示很震惊,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社会上更多的是主张以见义巧为来取替见义勇为这一说法。教师没有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这对于我来说是觉得很不解的,同时也作为了一个警醒,提醒了我们以后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至于隐性方面,学校的走廊上都会张贴出一些文明的标语,对教师的日常行为规范都有明确的要求,其实这就是通过标语和教师的榜样作用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这种方式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但是,我国现在的隐性道德教育却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些不足是来自于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学校有规定少先队员要向老师行队礼,对此我国有很大部分的教师都是采取冷漠的态度,他们认为学生行队礼是理所当然的,这就从一个侧面告知学生礼貌地打招呼可能只会换来漠视,这也会影响他们对于道德行为的判断。

总之,道德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道德。

责任编辑 罗 峰

猜你喜欢
队礼道德教育道德
赞少先队员清明祭扫革命先烈墓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学敬队礼活动案例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少先队知识一览
敬礼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