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茂富
分层教学法是在照顾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对具备不同层次学习能力的学生施教,从而使全体学生均能获取知识,实现受益的教学方法。“分层”主要是对班级的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虑,按照学生学习和理解能力来划分出不同的层次,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规划,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实施不同层次的教学手段方法,掌控不同层次的教学进度,使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渐提升,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
一、分层教学的原则
1. 因材施教。按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可以划分三个层次:上层、中层、下层。上层学生理解能力强,中层级学生理解能力中等,下层学生理解能力较差。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可使分层教学有更明显的效果。分层教学需要教师及时注意动态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会有变化,教师要及时调整分层教学的教育对象,不能存在惯性思维,一成不变地看待学生。
2. 评价分层。完善评价体系,是分层教学的要求之一。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学生的学习层次不同,学习目标不同,自然对于学生的评价也就不一样,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也要分层,而不是千篇一律毫无个性,这样才可以使不同的学生都充满学习动力,更加投入地学习,这也是分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
二、对不同层次学生实施不同教学方法
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同,分层教学的方法也不同。以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例,教学目标:(1)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把握他被逼上梁山的心理过程;(2)理解古典小说的特点,理清本文明线暗线的结构特点;(3)理解本文的社会意义,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看问题。教学重点:对小说的鉴赏和分析理解。教学难点:林冲性格的转变。我结合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重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不同教学内容。
上层学生主要是指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的学生,理解能力比较强。教师可以针对他们的特点,引导他们解决教学难点,掌握更深层次的知识点。在全面了解小说和人物形象之后,根据学生对课文人物的深入理解,教师可以布置这些学生在课后準备课本剧,在下节课进行表演,充分体会林冲的内心变化,加深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另外,教师还要格外注重对该层次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适当增加挑战难度,让他们进一步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中层学生占班级的大多数,这批学生是分层教学的重点。教师要逐步加深语文教学的深度,并注意在各方面培养他们,挖掘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学习本课时,教师不仅要传授小说的结构、人物形象等知识点,还要悉数讲解作者、小说的创作背景、当时的社会形势等知识,使学生对小说、对林冲有一个立体丰满的理解。这样,才算真正学懂了这篇课文。接下来,学生可以通过对本课知识点的熟练掌握来理解本单元其他课文。
下层学生理解能力不强,学习主动性较弱,急需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对这部分学生,教师需要有耐心,围绕基本的教学点进行讲授,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从而达到基本教学目标。教授这篇课文时,教师不要忙于进行通篇的讲解和分析,而应从基础知识谈起,询问学生是否知道《水浒传》中的豹子头林冲,是否知道林冲在梁山泊好汉中的地位,是否知晓林冲的一些故事。这样能很好地导入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积极跟进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
三、强化目标
分层教学不仅要在课前和课中分层,教师在课后也要进行分层指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既可以巩固课程教学目标,也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二次分层教学分类。具体操作时,可用集体与个别辅导相结合。集体辅导主要面对中层学生,以巩固学习目标为目的;个别辅导主要是兼顾上下层学生,分别给他们“开小灶”,以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
总之,分层教学是一种科学的教学理念,充分照顾了不同水平层次学生的感受。不过,分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要求教师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准确地分层,而且能及时调整,按照学生的需求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计划, 让每位学生适应这种教学模式,喜欢这种模式,真正地爱上语文课。
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