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光琇——时代与理想的碰撞

2018-01-22 09:21易征洋陈亚男董雷
畅谈 2018年20期
关键词:试管婴儿生殖遗传

易征洋 陈亚男 董雷

有人说,1978年是改革开放的起跑点,也有人说,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由衰至盛的转折点。

于卢光琇而言,1978年国家的转折,也成为她一生改变的开始。从一名十几年站在手术台上的外科医生,到走进实验室,拿起试管,进入全新的辅助生殖行业,改革开放给予她新的起跑点。

将个人的梦想融入伟大的时代中,她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大变化。“健康中国梦”是国家前行之路,也是她一生追逐的理想。

承父志 开启“优生”新纪元

1981年,湖南医科大学生殖工程研究室里,出现了一个新面孔,她总是悄悄地站在旁边,仔细地盯着研究员们做着老鼠胚胎实验,手里不时记上一笔。

在此之前,卢光琇还是一名出色的外科医生,她被病人爱称为“湘南一把女刀子”。而她父亲是卢惠霖,人们给他贴的标签是“中国医学遗传学和中国人类优生学的奠基者和见证人”。

改革开放后,中国打开大门,随着春风吹进神州大地的一项项先进科学技术,也为卢惠霖父女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历史总是充满了巧合。1978年,78岁高龄的卢惠霖机缘巧合下得知世界首例试管婴儿在英国诞生的消息,便开始痴迷于这项全新的“黑科技”,一直致力于“优生梦”的他,坚信这项技术一定会成为中国优生的金钥匙。

然而卢惠霖年事已高,加上身体一直不太好,小女儿卢光琇就从衡阳调回来照顾年迈的父亲。那时卢惠霖的身体状况已经无法支撑他亲自研究。卢光琇最先了解到父亲提出在中国开展人类生殖工程研究的积极意义,同时被父亲的暮年壮心所感动,决心一定要完成父亲的愿望,走上研究辅助生殖技术的道路。

她开始接触十分陌生的生物医学工程,没有细胞培养基础,一切从头开始,试管婴儿对她而言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那时试管婴儿技术在中国是一片空白,也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书籍,于是她翻阅了大量动物胚胎的资料。1981年,卢光琇来到了北京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观摩学习,在这三个月里,她飞速成长。

从北京进修回来,父亲和她将第一批健康人精子放到196℃的液氮中,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人类冷冻精子库。“精子库”是卢光琇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是中国生殖技术史的一座里程碑。

次年,这一技术在临床上用于人工授精。1983年1月,中国第一例人工授精婴儿诞生,随后不久,100多名人工授精的婴儿相继出世。

这是她梦想的开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她相继到英、法、美、加等国求学,对于试管婴儿技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卢光琇说:“我没想过超越谁,要得什么名利,我就是在拼命地做。”

这一做就是40年,卢光琇从没停止自己前行的步伐,她带领团队,通过不停地创新开拓,一直走在国内生殖遗传领域的最前沿。

科研不能被绑架 成功没有捷径

从“湘南一把女刀子”到“科学家”“企业家”,卢光琇头上的光环很多。

卢光琇一手创办的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虽然成立才短短17年,如今已是世界上试管婴儿治疗周期最多、平均妊娠率最高的医院。而建这个医院的最初原因,竟是当时学院拿不出科研经费,卢光琇的科研工作无以为继,只得将实验室里的成果在临床进行转化,再用赚来的钱反哺科研。

又是一个时代的巧合,那时国家开始倡导产学研一体化建设。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等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

巧事成双,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后更名为“中信集团”)时任董事长王军是湖南人,希望能反哺湖南,于是来到刚刚组建的中南大学寻求投资项目。他偶然看到卢光琇的门诊部,带着乌泱泱的一群人挤进来,卢光绣回忆说:“我清楚地记得,我和当时的中信董事长王军聊了一个小时,他的手一指说:‘就要这个。”

经过一年多紧锣密鼓的筹备,2002年,国内第一家以辅助生殖技术与遗传咨询、产前诊断服务为主的“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正式挂牌,卢光琇任院长。

15年来,通过“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两架马车,医院摆脱传统体制束缚。据2017年8月英国《自然>杂志报道,中国通过积极实施PGD等孕前诊断技术帮助阻断遗传性疾病,并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文中写道,中信湘雅医院2016年辅助生殖治疗量相当于美国全年的1/4,目前,经医院助孕出生的婴儿已经累计超过13万。

现在上市似乎成为众多企业趋之若鹜的“龙门”,寄希望插上资本的翅膀,能让企业飞得更远。但卢光琇志不在此,她说:“我害怕被资本绑架,不能专心搞科研,—上市,可能会妨碍自己的思考,也缺少了自主研发的能力。我们这么多年为什么能够一步一步地往上走?就是不断地做研发以及培养大量的研究生。”

成功并没有捷径可走,她坚信如果科学家一心想赚钱,就没有精力去做研发,资金这一块,她的团队能够自己造血。

“健康中国”不再是“梦”

改革开放让民众体会最深的莫过于互联网的接入,在时代的巨大变革下,80岁的卢光琇又提出一个新医疗理念一一未来医疗。

未来医疗就是借助智能手机和不断广泛覆盖的网络,让每一个人都可以快速访问个人医疗数据,参与自己的健康管理,成为自己的医疗健康专家。

未来医疗落在实处,需要搭建一个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事业链。它涉及人类基因组学,从个体生命的开始到结束都能够适用。它涵盖了从备孕到新生儿的健康成长,从成长过程中的疾病监测预防,到癌症和重大疾病的防治等,从而达到延长寿命的作用。它能让人从出生到老去,都被整个链条覆盖。

“让大家都能健康地活到100岁”成为她现在最想做的一件事。“我觉得我还不老嘞,我爸爸當时开始做试管婴儿也是80岁,我现在也是80岁,加上我的身体很好,应该还能再做几十年,把这个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链条做好。”

科学在于探索,在于突破。生殖对于她来说只是第一步,以后干细胞技术研究会是卢光绣研究的重点。卢光琇介绍道:“现在胚胎干细胞可以用于治疗肝癌、肝脏遗传病、急性肝坏死等多种肝脏疾病。现在药品已经通过中检院的检测,各项技术都在申请中了。”

有人说,幸福就是一个又一个小心愿的达成。对于卢光琇来说,她之前想做的就是帮父亲实现“优生梦”,现在她想做的“健康中国梦”也开始起航。她一直说,在科研过程中她是最幸福的。

猜你喜欢
试管婴儿生殖遗传
针灸在辅助生殖促排方案中的应用探讨
“辅助生殖进医保”彰显的双重积极意义
未婚青年的生殖健康咨询经验总结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高龄妈妈生二胎,别急着做试管
澳大利亚:试管婴儿与普通孩子一样健康
为什么他们这么会唱?别闹!音乐细胞需要遗传的!
做试管婴儿都生双胞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