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二病方》一词多形现象整理分析

2018-01-22 09:51赵倩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17年12期

摘 要:《五十二病方》是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中现存文字最多的医书。本文以《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伍)》中《五十二病方》的最新释文为材料,通过对一词多形现象的整理与归类,为秦汉之际文字研究提供了基础性的材料。

关键词:马王堆汉墓简帛 《五十二病方》 秦汉文字 一词多形

汉字在使用时,往往存在同一个词有两种以上不同书写形式的现象。[1]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一书中将这一现象称为一词多形。

1973年底,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大批帛书和竹简。据考证,帛书的抄录时间,大多在秦汉之际。出土简帛医书中存在着大量的一词多形现象。《五十二病方》现存文字约九千零五十字,是这批材料中现存字数最多的医书,整理《五十二病方》中的一词多形现象对了解整个马王堆出土简帛及秦汉之际文字的使用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依据2014年出版的《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中对《五十二病方》的最新释文,对《五十二病方》中一词多形现象作穷尽式地整理归类。按照同一词的多个字形与其通行字形之间关系,将《五十二病方》现存文字中的一词多形分为七大类,由于篇幅限制,本文仅对每类一词多形举例进行说明。对于每组一词多形,举例时先写出每个词的通行字形,然后列出这个词在《五十二病方》中出现过的全部书写形式,并在下面各举一个例证。每种书写形式后面方括号中的阿拉伯数字表明它在《五十二病方》现存文字中表示该词时使用的次数。

一、异体关系

(一)同为形声字而偏旁不同

唾:涶[5] 唾[5]

(1)即三涶(唾)之。318/308

(2)即唾之,男子七,女子二七。391/381

按:“唾”“涶”二字在《说文》中都是“唾液”义,形旁不同,一个从口,一个从水。

(二)省略字形与不省略字形部分不同

:[1][1] 刌[2]

(3)一,伤而颈(痉)者,小一犬,漰与薜半斗,毋去其足……41/41

(4)痈首,取茈半斗,细(),而以善酨六斗【□□□】沐之,如此【□】。378/368

(5)一,取阑(兰)根、白付,小刌一升,舂之……425/415

按:《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伍)》在“小一犬”下注释部分明确注明:是刌的繁体。也是、刌的异体。

(三)写法略有出入或因讹变而造成不同

候:矦[1] 候[1] [1]

(6)巢者:矦(候)天甸(电)而两手相靡(摩)……66/66

(7)一,身有体痈穜(肿)者方:取牡【□】一,夸就,皆勿【□□□□□□】炊之,候其洎不尽386/376一斗,抒臧(藏)之……387/377

(8)因以匕周?53/53婴儿瘛所,而(洗)之棓(杯)水中,(候)之,有血如蝇羽者,而弃之于垣。54/54

(四)异体形成原因不同的情况

醯:[1] [1] 醯[13]

(9)一,雎(疽)始起,取啇〈商〉牢渍(醯)中,以尉(熨)其穜(肿)处。287/274

(10)一,浴汤热者,熬(彘)矢,渍以(醯),封之。326/316

(11)一,(擣)庆(蜣)良(螂),饍以醯,封而炙之,虫环出。356/346

按:“”与“醯”是因讹变造成的不同。“”更换了左侧偏旁,且变左右结构为上下结构,偏旁配置方式有差异。

二、假借关系

(一)后起本字的假借

涂:涂[11] 涂[7]

(12)一,以清煮胶,以涂(涂)之。133/133

(13)□阑(烂)者方:以人泥涂之,以犬毛若羊毛封之。316/306

按:“涂”本是河流名称。刚开始假借涂用来表示泥的意思,后来又加偏旁给“泥”的意思造了一个新字。

(二)本有本字的假借

杯:咅[16] 棓[11] 杯[1]

(14)……入三指?(最―撮)半咅(杯温酒6/6)

(15)一,【禹】步三,湮汲,取棓(杯)水歕(喷)鼓三……169/156

(16)诲(每)旦,先食取三【指】大【撮】三,以温酒一杯和,?(饮)之。250/237

按:依《说文》,咅,相与语,唾而不受也。棓,梲(即木杖)也。从木、咅声。故二者皆为杯的假借字。

三、有的为异体关系,有的为假借关系

噴:噴[2] 賁[5] 濆[3] 歕[3]

(17)因唾匕,祝之曰:“噴者虞噴52/52

(18)一,涶(唾)之,賁(噴):“兄父产大山,而居氏(是)谷下。82/82

(19)一,祝曰:“濆(噴)者鬾父鬾母,毋匿,符实□北,皆巫妇,求若固得。453/443

(20)一,“歕(噴),桼(漆)王,若不能桼(漆)甲兵,令某伤,奚(鸡)矢鼠襄(壤)涂(涂)桼(漆)王。”392/3

按:“歕”是“噴”的异体,同为形声字,但形旁不同;“贲”与“噴”古音不同,也无意义联系,将其归作省略偏旁的异体;“濆”是“噴”的假借字。

四、分化关系

(一)加注意符造分化字

酒:酒[44] 酉[1]

(21)一,伤胫(痉)者,择韰(薤)一把,以敦(淳)酒半斗者(煮)?(沸),【饮】之,即温衣陜(夹)坐四旁,汗出到足,乃【□】。43/43

(22)一,以酰、酉(酒)三乃()煮黍秆而?(饮)其汁,皆□□。202/189

按:《说文?酉部》:“酉,就也。八月黍成,可为酎酒。”本为成,就的意思,后引申为“酒”义。随着文字发展,在酉上加注“氵”分化出了专用的“酒”字来表示这一引申义。

(二)通过异体字分工分散多义字

少:少[6] 小[1]

(23)一,(韲)华,以封隋(脽)及少【腹】165/152

(24)狂〖犬〗啮人者,孰(熟)澡湮汲,注咅(杯)中,小(少)多如再食(浆)。

按:本是一组异体字,用法并无区别,后来通过分工变成了两个用法不同的字。一个与“多”对应,一个与“大”对应。

五、有的为分化关系,有的则为假借关系

熟:孰[28] [1] 熟[2]

(25)孰(熟)而□【□饮】其汁〓(汁,汁)宰(滓)皆索,食之自次(恣)殹。4/4

(26)【□□□□□】□煮(熟),再140/残片3+残片

(27)以南(男)潼(童)弱(溺)一斗半并【□】,煮熟,【□】米一升入中,挠,以傅之。363/353

按:“熟”是“孰”的分化字;“”是“熟”的假借字。

六、有的为异体关系,有的为分化关系

蝕:食[3] [1]

(28)蛭食(蝕)人胻股,即产其中者,并黍、叔(菽)、秫(朮)而炊之,丞(蒸)以熏,瘳病。85/85

(29)一,虫(蝕):取禹(竈)【□□】寒伤痏,【□】兔皮裹其□【□□】。411/401

按:“蝕”是“食”的分化字;“”是“蝕”的异体。

七、同义换读关系

斷:?[3] 斷[2]

(30)一,伤者,以续?(斷)根一把,独□长支(枝)者二廷(梃)……17/17

(31)使人鼻抉(缺)指断。135/135

按:依据《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意见,“?”在楚简中读为“绝”。而“绝”与“斷”同义,故“?”读为“斷”当是同义换读的现象。

八、结语

共整理出《五十二病方》一词多形现象122组。其中,同一词的多个字形与其通行字形为异体关系的29组;假借关系的72组;分化关系的5组;部分为异体关系,部分为假借关系的12组;部分为分化关系,部分為假借关系的2组;部分为异体关系,部分为分化关系的1组;同义换读关系的1组。可见,假借和异体,尤其是假借字的使用是造成当时《五十二病方》一词多形泛滥的主要原因。透过这组资料,我们可以推测,秦汉之际人们对文字的使用还不够规范,假借字、异体字、分化字及其他原因催生了大量的一词多形现象。

《五十二病方》现存文字约9050字,一词多形整理过程中共涉及122个词,280字,累计出现1375次,占现存字数比例高达15.2%。《五十二病方》中一词多形现象如此之多的原因,除去当时的文字发展背景之外,与其本身内容属医方的性质也有很大关系。首先,秦汉之际,从事治疗疾病的“医工”社会地位低,受教育水平有限,书写不规范;其次,《五十二病方》是收集了众多药方汇集成册的,所记载的方子不单单源自同一时代和同一地区,不同的时代与地区其文字发展都有各自鲜明的特征。最后,医工的工作繁杂,开药方时经常省写。还有些医工为防止独家处方外泄,故意将药方写得潦草,不易辨认,而抄书人不懂医理,为保证抄录的准确性,只是严格按照原稿抄写,不敢轻易改动,也是造成《五十二病方》中大量一词多形现象的原因之一。

多数词虽有两种及两种以上的书写形式,但往往其中一种最为常用,其他只是偶尔使用。这说明,秦统一六国之后,统一文字的政策对文字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虽然一词多形的现象还很普遍,但是总体而言,文字的结构逐渐稳定下来,文字规范有了新的进展。

注释:

①裘锡圭:《文字学概要》,第245页,商务印书馆,2013年。

参考文献:

[1]裘锡圭.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伍)[M].北京:中华书局,

2014.

[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3]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4]马继兴,李学勤.我国现已发现的最古医方——帛书《五十二病

方》[J].文物,1975,(9).

[5]李书田.《五十二病方》的文字通用及研究意义[J].四川中医,

1992,(1).

[6]何丽敏.帛书《五十二病方》通假字形体关系研究[J].科教文汇

(上半月刊),2007,(1).

(赵倩 广西南宁 广西大学文学院 5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