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
你有多久没有读完一本书了?为了对抗读书的惰性,现在出现了很多组队读书的模式。每周几百万人共读一本书,每天早晚各读半小时,有人领读,有书友在共读群里交流……不经意间,“组队读书”成了网络上的新流行。
这种新的读书模式,成为网络时代人们扭转阅读碎片化趋势的新途径。
有书共读的生活创始人:雷文涛35岁北京
高考时,雷文涛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进了北京一所普通的院校学计算机。但大学是没有围墙的,没有课的时间,他就骑着自行车去北大蹭课。正是这份坚持,让雷文涛打开了视野,形成了开放的思考模式。
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一家在线教育公司工作。2006年,雷文涛的儿子刚满一岁,他也已经在单位工作了六年,进入职场的七年之痒,他感觉自己的锐角在渐渐磨损,便想出来单独做自己的一份事业。在爱人的支持下,他辞职创业,先后做过考试咨询、辅导等服务的教育网站,也做过酒店团购和电商方面的项目,但起色都不大。
无论平时的工作有多忙,雷文涛都没有丢下学生时代就养成的书本阅读习惯。每天深夜归来,家人都已经熟睡,他打开一盏台灯,那一刻的时光他感觉是温暖的,是属于自己独享的幸福。
有一天,他在一本杂志上无意中看到日本有家森冈书店,每周只卖一本书,是世界上最小但是最赚钱的书店。森冈书店的书都是精挑细选的,是根据收集来的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而且,书店会根据选出来的书设置主题展览和对话。可以说,一本书就是一个话题。整个空间就是一个意境。所以,进到这个空间的读者就不只是带走一本书,而是得到一种启发。这种体验,读者是无法在网络上获取的。可能你会觉得这是一个噱头,但其实是森冈书店在电子书盛行、网络购书成为主流、实体书店纷纷倒闭的当下,为读者做出的新选择。
雷文涛被这种模式带来的阅读体验彻底吸引了,他虽然学的是计算机,但是从小就喜欢文学,尤其是对书籍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尊崇与热爱。在他看来,读书应该是一种生活状态:“一个人如果还保持规律性的阅读,说明他还有学习的动力,还在有意识地提升自己,还有自我进化的可能。一个持续阅读的人,一定会不断地向上提升:一个普遍阅读的社会,一定会变得更好。”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国人看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一个数据让嗜书如命的雷文涛觉得震惊:相比许多一年人均阅读量超过10本的国家来说,国人的人均阅读量却不到五本。他一直思索着怎样去破解这一难题。在咨询朋友的过程中,雷文涛发现,有读书意愿的人很多,但是缺乏实际行动、难以坚持,且不知道读什么书的人占大多数。从“坐而论道”到“起而行之”才是大多数人想要实现的目标。怎样实现这个目标呢?多少个日夜的苦思冥想,当“你有多久没读完一本书”这句话跳入雷文涛的脑海时,他立刻明白自己抓住了很多人想读书但总没有付诸行动的痛点。
2016年,很多人发现,他们的朋友圈似乎在一夜之间被一条“神”文案刷屏,无论是远在国外还是近在咫尺的朋友,都在转发这样一条号召大家一起读书的文案:“你有多久没读完一本书了?”这句文案的背后,正是雷文涛经过深思熟虑后发起的“有书共读行动”计划。他创建微信公号,开通“有书”APP,通过书单推荐、早晚语音领读、每周读书笔记、群组交流等方式激发阅读兴趣,降低阅读难度,让读者重新发现阅读的乐趣,最终实现读书的愿望。
雷文涛通过微信公众号发起“每周共读一本书”的计划,每月发布书单,每周一本,并在内部微信群里打卡、和群友讨论,一年内深入研读52本书。
在“有书共读行动”计划发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有书共读的书友便从北京扩展到了广东省乃至全国各地。2016年2月份,有书随笔功能上线第一天,就收获了书友上传的809条随笔。
当用户超过500万,“有书”开始提供“有书国学共读”、“有书英语共读”和“有书亲子共读”等细分类别的领读服务,更好地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阅读需求。
一年的时间里,“有书”微信公众号已经积累了近千万粉丝,成为新媒体领域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有书共读”APP更是达到了500万的用户,每天都有近20万人在APP上阅读打卡。目前,“有书”已经形成了达人领读+书友共读+语音听书+群组讨论+直播分享的立体化的服务体系。2016年10月,雷文涛被评为“第六届书香中国·十大北京金牌阅读推广人”。
读书也是一种社交体验者:添意28岁南京
添意起初只是出于好奇,随手关注了“有书”的微信公众号,想看看最近有哪些畅销书。没想到,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书友们,开始了每天早晚“打卡”读书的生活。
每个月“有书”会发起对下月的书单征集,经过大家的投票和研究,每月25日之前会确定下个月的书单,供大家提前购买书籍,一起阅读。这样一来,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大家组队对抗惰性,有了共同读书的目标。然后,大家互相监督,相互鼓励,一起走进阅读生活。
“就算是一本好书,也很难把它读完,因为没有可以交流、产生共鸣的伙伴。但在这里,我拥有一群一起打卡读书的‘同事。”添意风趣地说。根据约定,他们的打卡读书时间是睡前半小时和起床后半小时。在这个时段里,“拆书精华包”会被群主推送到群里。“拆书精华包”将每本书籍的要点提炼出来,让大家通过较短的时间掌握图书的精髓。
早晚各拿出半小时读书,上下班路上收听领读包。添意从“有书”共读活动开始举办,一路坚持到现在。从第一本书《少有人走的路》到201 7年4月的《一个人的朝圣》,之前很少读书的她做到了24本书的读书笔记一篇不落。
不仅如此,添意还成为了“有书共读06群”的队长,每天在群里督促大家坚持读书,她在群公告中写道:“我们热爱读书,并且我们有决心影响更多人开始读书,所以在此相聚!”此外,各个共读群组之间还举办对抗赛,群内成员的打卡、分享都可以给本队加分。“组队读书”这种新模式有望慢慢改变网络时代阅读浅层化、碎片化的现象,让人们回归系统阅读和深度阅读。
添意以前是不折不扣的手机依赖“重症患者”,总是刷微信刷到深夜。现在,当每天看书成为习惯,她发现自己刷手机的时间慢慢少了。在她看来,组队读书未必能让所有人改掉惰性,确实有不少人坚持不了多久就退出,但更多人会通过共读发现真正的阅读乐趣。
很多父母发现“有书”可以帮助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就特意把小孩也拉进来一起“打卡”读书。一位家长曾告诉添意,每天早起打卡读书对于她和孩子来说,真是一件无比痛苦的事情。一年阅读52本书的目标更是比登天还难。但是看到群主每天努力地为大家推送好文章,看到有那么多伙伴一起学习、成长,就觉得有了动力。
记得有一次,“有书”组织群里20多人开展了一次线下活动。原本主题是要大家推荐好书,分享读书心得,可是没想到光自我介绍就用了四个多小时。每个人都很愿意把自己的故事拿出来与大家分享。那一刻,添意才发现读书的价值不仅在于书中的“黄金屋”和“颜如玉”,更体现在社交上。它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離,是一种生活与文化的延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