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背景下提升农民幸福感路径分析

2018-01-22 06:39黄婉霞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13期
关键词:中国梦幸福感农民

黄婉霞

[摘要]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横空出世必将成为年度最受欢迎的热词,十年、五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后再来回眸,“中国梦”或许将成为整个中华民族文化历史长河中颇为经典的词语。“中国梦”的实现归根结底要落到人民身上来。而作为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他们幸不幸福,直接关系到全体中国人民幸不幸福,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幸不幸福,可以这样说,没有农民的幸福,也就没有广大中国人民的幸福。农民问题解决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成败。因此,笔者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提出提升农民幸福感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中国梦;农民;幸福感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二元结构的弊端也越来越凸显,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区域差距越拉越大,经济的贫困、文化的匮乏、生态的破坏、社会保障的不健全,生活在其中的农民开始变得不幸福。作为我国革命和建设的中坚力量,农民群体却是我们国家最大的弱势群体;作为中国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农民群体却在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今天并没有成为真正的“分紅者”。提升农民的幸福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对此,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提升农民的幸福感。

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如今阻碍农民幸福感提升的第一大问题便是农民收入普遍偏低,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还不够高。因此,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仍是提升农民幸福感的重大任务之一。

(一)调整有利于农民增收的积极财政政策

首先,应提高财政对于农村的支出比重,加强对农村和农业的保护支持力度。应将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支出对象,如乡村公路、电网、自来水供应系统等,基础设施得不到保障,农民的幸福感自然会降低;如江苏、浙江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基础设施的改善对于农民的增收作用是相当明显的,农村的基础设施投资较大,建设较好,农民的收入水平也自然相对较高。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多以使用农村廉价劳动力为主,因此,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为当地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不仅有利于解决当地村民的就业问题,对于当地经济的建设发展、对于农户家庭的幸福和睦、对于农民的增收问题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其次,积极的财政政策应与积极的促进就业政策相结合。我国的剩余劳动力多且素质偏低,这是农民收入难以增加的根本性原因,因此,应大力发展具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农业人口,使农民有机会,有能力进城务工,不仅能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更对城镇化进程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最后,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城乡收入差距是我们现阶段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不仅是引发社会矛盾的最大“元凶”,也是阻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巨大绊脚石。因此,积极的财政政策应与农村税费改革相结合,尽快取消、减免乡镇财政针对农民群体的各种行政性收费,通过减负来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

(二)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实行并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民参与市场竞争和增加收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农业产业化就是要发挥市场在生产要素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是根据当地的市场需求和变化来确定其生产经营的发展方向。

首先,政府创造条件。一方面,市场条件。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立足于当地市场,重视市场的作用,因此,政府应加快建立农业生产要素及农产品销售市场,同时建立配套的通讯、交通及信息等方面设施,从而使其形成一种高效率、低成本的运行模式。政府应对“龙头”企业、合作社的发展给予政策及财政支持,当地银行、金融机构也应给予融资支持。另一方面,资金条件。政府应提高补贴利息,为农户与其他行业所签订的信贷合同给予担保;尽可能地减少农民赋税并加大财政对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支持力度,利用行政、市场等手段努力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其次,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实施名牌战略。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依托,建立一个既具有一定规模,又具有一定经济实力;既拥有一只得力的科技队伍,又拥有一只善于管理和开拓市场的管理人才队伍的龙头企业也是不可或缺的。另外,由于我国悠久的历史和辽阔的地域,拥有众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牌产品,这对于发展农业产业经营化是非常宝贵的资源。目前,有很多品牌享誉全国甚至全球,但是还有很多沧海遗珠在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去开发。因此,拥有一双慧眼去发现特色,抓住特色,并投入人力物力对这些“特色”进行研究、开发,并创出名牌,占领市场,这对于发展产业化经营是有很大帮助的。

再次,大力培育和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在我国农业市场化和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的情况之下,在培育和发展农民自办的合作经济组织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相较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这还远远不够。支持农民兴办合作经济组织已显得十分迫切,需要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

(三)加强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

农民赋税过重一直以来都是阻碍农民增收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大力加强农村税费制度改革显得尤为必要。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从2004年起,取消农业特产税,逐步降低农业税率,并在部分地区进行免征农业税试点,五年内在全国完全取消农业税。”

在加强农村税费改革的过程当中,要重新审视现有制度,根据新情况,新特点,该取消的坚决取消,该归并于政府财政的就归并;一律取消各种不合理赋税;制定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保证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按一样的征税基准缴纳所得税。农村地区加强税费改革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负担减轻了,相应的,收入也就增加了。因此加强农村税费改革,也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大力推进强农惠农政策endprint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国无论在经济、政治还是文化、社会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并开始逐渐形成一种工业促进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良好局面。多年来,“三农”问题一直都是我们国家一切工作的重心,中央和地方的一号文件大多都是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主,不仅逐年加大对三农工作的资金投入,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也不断出台。

(一)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度

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城镇已经初步建立起广泛的群众参政、议政制度,城镇居民能够通过这样的渠道表达自己的心声,而在广大农村地区,农村居民却不具备这种机会,因此,当自己的政治诉求得不到倾诉的时候,当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农民幸福感也就随之降低了。所以,提升农民的政治地位是保障其权益的当务之急,也是提升农民幸福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方面,加强农民的政治话语权,使农民有机会走进“两会”,保证农民人大代表或农民政协委员的数量,并作为农民代表发声,让全国甚至全世界都能倾听到农民的心声。扩大农民的参政、议政机会,积极采纳农民代表所提出的关乎农民切身利益而又切实可行的建议,努力将广大农村老百姓的聪明才智运用到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服务,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政治主体地位,也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度,这样一来,农民幸福感也会有所提升。

另一方面,努力建立并健全村民自治制度。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进村民自治,是全面稳定发展农村各项事业、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各项目标和任务的基本途径。首先,完善村级民主选举。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让农民群众决定村干部的去留。其次,推进村级民主决策。设立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共同商讨村民关心关注的问题,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提出策略或解决办法。

(二)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继续扩大社会保险、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加大政府财政补贴,使更多的农民享有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二是建立并不断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保证无收入、无经济来源的农民获得最基本的生存生活保障,并且要最大限度地体现社会公平,使有权享有低保的农民一个也不落下;三是提高农村医疗保险水平,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适当提高报销比例,建立干净、卫生、先进的农村医疗卫生院,改变农民不舍看病、无处看病的困境。四是加大对失地农民切身利益的保障,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对其提供相应的补偿,不仅在经济方面对其补偿,也要加大其他方面的补偿力度,如对失地农民进行就业指导及就业培训,通过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一方面当有就业机会时优先考虑失地农民,另一方面,努力为失地农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三、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提高农民的幸福感,不仅要有坚持的物质基础作保障,还要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作支撑。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加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及科学文化素质,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有助于农民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更有助于农民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从而增强农民幸福感。

(一)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一个国家公民道德素质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水平,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又决定了一个国家公民道德素质的整体水平。然而,良好公民道德素质的养成却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需要公民不断的严格要求、规范和约束自身的行为。

首先,全面开展农民道德基本规范的教育和培养。可以以各种活动为载体,采取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一定要走进基层,走进老百姓的普通生活,如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单位”的创建活动,使村民在平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其次,以身作则,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党和领导干部不但要首先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更要在村民中间起好带头和表率作用,充分发挥其以身作则的模范带头作用。

再次,加强思想道德素质修养,从个人做起。作为个人,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无论是在社会、单位、家庭,都努力做一个好公民、好职工、好成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正确的幸福观。

(二)注重改善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三农”问题关乎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近十年来,在党的农村政策的指引之下,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因此,党中央提出了要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战略任务。

首先,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提高政府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资金,建立多样化的公共娱乐设施。如建立农村公共电影放映厅、公共健身场所并提供健身器材、老年娱乐中心等。

其次,繁荣当地文化市场。开拓新的文化领域、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采取文化经营和其他经营相结合的方式,如修建小型游乐场、开书店、咖啡屋等,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再次,鼓励并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精神文化活动。在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结合当地自身的特点,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使农村文化活动走向多样化。

四、全面促进社会公平

(一)加快户籍改革,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

户籍是划分农民和市民的一个显著标志,在户籍的作用影响下,同为中国人民的农民和市民在其权利、义务和待遇上却有着天壤之别。因此加快户籍改革,逐步缩小两者差距,是提升农民幸福感的有效途径。

首先,我国大城市应率先开放户籍制度,使农民工与市民享有同等待遇的基本公共服务,加大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力度,解决好其住房、就业、看病就医等问题,特别注重解决好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

其次,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使城乡管理和规划一体化,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农民怎样转变成市民,农业怎样转化成都市农业。城镇化不是指城市要“吃掉”农村,而是指城市与农村相互融合,农田、树林、山川、河流,它们不仅是农村,不仅是农业的载体,更是作为城市的生态区,人民的度假区而存在。endprint

再次,大力发展城市经济,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吸纳更多就业人口。只有当农民有事可做、有钱可赚,他们才会乐意走向城市,当大批农民工涌向城市之时,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便迫在眉睫了,加之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在竞争激烈、人才济济的大城市,他们更适合于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因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服务业,有助于吸纳更多的农民进城,促进更多的农民就业。

(二)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培育好祖国的花朵

教育是一件涉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农村是我国教育投入和发展的弱势地区,因此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特别是贫困家庭孩子的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也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更是提升农民幸福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首先,应加大对偏远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近些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许多地区农村的学校硬件设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我国西部地区农村,依然存在着校舍简陋的问题,学生每天坐在破旧的教室里,坐着受损的椅子,用着破损的桌子,受着冻、挨着晒,甚至碰上下雪下雨天,还会出现漏水的现象,学生们只好拿桶、拿盆接着,严重影响了学生们的课堂学习质量;电脑、多媒体等新兴教学工具也并没有完全走进学生课堂,相比城市而言,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国家应合理配置资源,大力优化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使其享受跟城市学校同等的硬件设施条件,保证教育投入的公平。

其次,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农村地区缺乏大量的优秀教师,农村的居住条件差,吃不好、住不好,加之工资不高,很多优秀老师不愿意去农村工作,没有优秀的师资力量,农村的教育质量也难以提升。不少学生早早便辍学在家务农,或者外出打工,对个人,对家庭甚至对整个国家,都是一种损失。因此,国家应积极调整政策,大力改善教师居住生活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加大對农村老师的保障力度,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建立各种奖励、激励机制,对于做出显著贡献的农村教师,应给予高额奖励,以激励他们不断上进;丰富并完善农村教师的精神文化生活,让教师们自愿留在农村,自愿为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最后,加大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之上,逐步把教育重心转移到高中和专职技术教育上来。一方面,除了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农村还应大力发展高中教育,建立初高中学校,一是防止学生早早辍学,二是为了防止优质学生的流失。另一方面,除了学生应接受学校正规教育而外,还应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普遍提高整个农民群体的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发展专职技术教育,采取多种多样的办学形式,无论是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还是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来源的农民来说,他们可以另寻出路,学一门手艺或技术,有了一定的专业技能,有利于解决其就业问题。

五、打造美丽中国

党的十八大把建设生态文明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布局。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建设“蓝天、绿地、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美丽乡村则是实现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

(一)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不可否认,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提升农民幸福感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我们必须看到,由于片面地追求GDP的增长,强调经济的又快又好发展,从而导致了自然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的严重后果,严重阻碍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想要建设美丽农村,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得加快生态文明制度的建设。

一方面,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优秀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加快我国的环境立法以及完善地方的环境立法,地方生态环境立法要突出重点并兼顾其他方面。另一方面,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各级领导干部应树立正确合理的发展和生态观,不应只注重经济的发展和追求片面的GDP增长,而应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绩效纳入到各级党政机关以及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之中,综合评判其工作效率及政绩。

(二)转变发展观念,实现生态农业

21世纪的今天,全球生态危机日益加重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不得不积极寻求新的解决对策,于是,我们选择了生态文明,我们提出并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我们向往着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因此,我们必须走上一条“生态农业”现代化的新型道路,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发展相协调、相一致。转变以往的“石油农业”生产模式,摒弃以前“高投入、高产量、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用一种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方式去发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提升农民幸福感。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国梦幸福感农民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