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优化经营管理的关键策略探究

2018-01-22 06:39姚瑞鹏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经营管理国有企业

姚瑞鹏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给国有企业带来了新的契机和考验。本文对国有企业优化经营管理的关键策略进行分析,望能为有关人士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关键策略

国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一席之地,企业需要紧跟市场变化的趋势,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技术、营销以及创新战略。及时对自身的发展战略进行修改和调整。在决策阶段,企业应将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落实到位,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决策水平,并做好风险预测和管理,避免造成严重的资金损失。

一、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企不分

自我国于1978年开始实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在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进一步改革。政企分开问题多次被提及,但在有些地方政府职能仍旧处于错位阶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有企业无法成为市场主体,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对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仍在进行干预,使国有企业过于依赖行政,缺乏独立性;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其放贷经营自主权仍然受到政府的干预,企业贷款投资需要严格的审批程序和监督管理,政府利用行政手段干预金融机构的贷款,使银行难以对企业贷款投资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银行的监管力度。此外,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有严格的规划,但有些地区的政府部门一味地追求区域经济效益,项目投资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

(二)历史因素

计划经济时期,国家无偿向国有企业提供投资,政府安排和实施企业所有的投资活动。拨改贷(国家对基本建设投资拨款改为贷款)实行后,国家直接无偿拨款的基本建设投资改为银行贷款解决,但企业的投资计划、贷款指标仍由政府制定和掌管。从国有企业的角度来看,财政拨款和银行贷款都是国家的钱,二者在本质上并无差异,企业投资项目的资金是国家的钱,这就导致企业对经济和社会效益缺乏重视,贷款投资得不到预期的收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国有企业被国家推向经济市场,但受传统思想和经济模式的影响,国有企业难以改掉依赖行政展开企业经营活动的习惯。

(三)企业内部的因素

有部分企业经营者未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扩大规模的计划,盲目实施高利筹资活动,或者是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获得银行的贷款,比如,给银行决策人行贿等。再加上,企业经营管理方法不科学,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每况愈下,资金亏损惨重,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偿还银行的贷款本息,就算投资的项目获得了效益,企业仍然将银行贷款等同于财政拨款,想方设法延长还款期限,并将获得资金利用在其他地方,进而导致拖欠银行的债务积累得越来越多。

二、国有企业优化经营管理的关键策略

(一)大力实行政企分开

改革开放初期,就已经提出了政企分开。现阶段,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政企分开的政策,但实施效果,至今仍未达到预期目标。有些地区政府部门为了获得经济利益,总是以各种理由、各种形式直接或间接对国有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甚至是决定企业的投资和招商引资。这种情况十分恶劣,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阻碍了市场资源配置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为了解决这种不良现象,大力推行政企分开十分必要。

政府部门的职能能否得到有效转变,政企分开是关键因素。因此,政府应大力推進职能的转变,应大力实行政企分开。国有企业自主决定和负责生产经营活动和招商引资。政府部门要明确国有企业的独立地位,在竞争过程中,将国有企业和一般企业放在同等地位上,才能保证国有企业在经济竞争中得到快速发展。此外,政府部门要认清自己的地位和身份,创新思想观念,变决策管理为服务引导,同时根据行业现状和实际的发展情况,制定科学、严谨的行业标准和政策,确保国有企业能够积极地、良性地参与市场竞争。

(二)抓大放小、兼并破产、实行战略改组

国有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必须实行战略改组,为了实现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第一,采取规范性破产的手段,对部分亏损惨重、发展无望的国有企业进行帮扶,同时鼓励优势企业以兼并的形式帮助困难的企业,使劳动力得到进一步优化,有利于转变国有资产存量。保证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资产质量的提升,并提高优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强优势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能力。第二,大力推进加大放小(即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做好宏观调控工作,对次要矛盾和次要方面进行微观调节)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鼓励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改组,重新构建一批具有市场竞争能力和经营能力的大型集团企业或者是国有大企业,调整国有企业组织结构,实现资产重组的最大优化。第三,对中小企业实行改革指导,在资金、信息、技术、合作以及培训等诸多方面给予充分的支持,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中小企业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约束激励机制

目前,我国对国有企业实行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改革,传统的劳动资源管理体制进一步转型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有部分国有企业将劳资部门和人事部门进行合并,重新构建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但这仅仅是表面上的体制改革,本质上仍然是行政管理体制,并未转变为经营管理体制,这就导致企业的用人制度过于僵化,灵活度不够,竞争机制、分配制度以及约束奖励机制尚不健全。企业在实际的经营管理中,分配的合理性仍未得到充分体现,创新能力难以提升。简单来讲,就是企业的分配制度无法充分适应经营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国有企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需要从绩效评价、深层次管理体制等多个方面进行转变。第一,构建动态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学习国内在的先进绩效评价机制,将其引入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将末位淘汰制落实到位,重新构建用人的管理制度。第二,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建立完善的薪酬奖励机制,以效率优先、公平公正为原则,构建健全的分配制度。对高层管理人员实施年薪制度,薪酬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经营业绩、岗位职责等。对于素质较高的技术人才,其薪酬应符合市场的实际价格,有效避免人才流逝。对于普通的工作人员,可实行技能导向型的薪资制度和工作导向型的薪资制度,根据岗位制定薪水。第三,强化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建设的投资力度,以学习型组织为发展目标。企业要做好对人才的培养工作,对员工展开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活动,有利于员工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同时提升员工的岗位责任感和对企业的认同感以及归属感,进而有助于企业今后的蓬勃发展。

(四)强化国有企业的发展战略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优质的发展战略已经成为企业制胜的法宝,一个企业要想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需要格外注重企业战略研究工作和实施工作。首先,国有企业要将市场作为战略制定的依据,结合企业的客观情况和自身的发展优势制定发展战略。其次,作为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必须要统筹全局,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制定能够指导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战略,准确掌握市场的差异。因此,企业必须具备研究市场、开拓市场的能力,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拓宽企业发展的渠道。国有企业要想成为市场的主体,扩大规模,就必须要以发展战略为根据,合理规划企业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并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实时的跟进和反馈。在实际的生产经营中,国有企业要严格按照战略计划进行,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受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的影响,对走进市场有一定程度的惧怕。因此,国有企业要加强对市场的重视程度,融入市场、了解市场,并将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进行有机结合,同时制定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不断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实现科技创新,并利用科技创新实现产品创新。

总结

国有企业优化经营管理是一个需要不断摸索和研究的过程,国有企业必须要以市场为依据,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根据市场的变化,适时调整自身的经营管理方法,同时企业要打破思维定式,融入市场,适应市场,了解市场,强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郑丽艳.国有企业优化经营管理的关键策略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28):30-31.

[2]范惠婉.浅析董事会管理模式如何推进和优化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05)

[3]李勇.发展战略 产权结构和长期经济增长[J].西北大学,2013(06)endprint

猜你喜欢
经营管理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推进“科改示范行动”的实践与思考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论增强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意识
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