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说话

2018-01-22 18:20马东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2017年7期
关键词:刚毅底气天性

马东

【内容简介】

一直以来,我们以“听话”的方式被教育,却又以“说话”的方式被考核,这很尴尬。我们所学的东西无不以“表达”为指向,他人对我们的看法也几乎都以“表达”为依据,可是作为最直接表达方式的“说话”,却始终处于极其边缘的地位,这也很尴尬。

尴尬之所在,正是机会所在。况且,在成功所需要的一切因素里,相较于出身、机遇、精力、智力、意志品质,我们最能控制的,其实就是“说话”这件小事。那么多年轻人被《好好说话》吸引,这本身就是明证。

现代社会高度竞争的复杂人际关系,快节奏的学习和工作环境,要求我们有更加智慧、更有锐气、更强调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好好说话”之道。

所以,《好好说话:新鲜有趣的话术精进技巧》抛开常见的教授套路,通过新鲜、有趣的说话技巧,达到修正读者三观,激发读者思维,传输使用技巧,综合提升说话之道。

说话之伤都是暗伤

世界上本来没有“健康”这回事,所谓健康,只是寻常。同样,好好说话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只是因为“坏坏说话”的人太多,给人心里添堵而不自知,才需要我们专门学习“好好说话”。在分科问诊、吃药打针之前,先来看个急诊,发现自己身边的说话误区吧。

不会说话是个大问题;没意识到自己不会说话,是更大的问题。

回想一下,你的人生中有没有经历过一些灵异事件?莫名其妙,有些人开始疏远你;莫名其妙,有些邀约人家就是死活不同意;莫名其妙,你会碰到一些或明或暗的软钉子。最可怕的是,你甚至根本不会意识到这一切正在发生,而只是隐隐觉得不顺、隐隐觉得哪里不对。

说话之伤,都是暗伤,自带缓释效果,若无人点醒,至死不知。

道理很简单:能意识到你问题所在的,通常都不会告诉你。心大点的,察人之过笑而不言,但是知道你这人不靠谱,以后有重要的事不能指望你,就会疏远你;心稍微小点的,不跟你计较,但是客客气气找个别的由头拒了你;等而下之的人,甚至会一边给你穿小鞋一边装大度,让你死都没死个明白。

好在这本书是个合适的平台,让你能从别人的错误中意识到自己的问题。透过这本书,你会看到很多尴尬、很多是非,甚至很多残酷的真相。但是若非知道这些“坏”,你的“好”真的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当然,你也没必要自责。好好说话的道理,只靠自己是很难悟出来的。你可能本能地觉得别人在某些方面不會好好说话,但是由于缺乏对背后原理的分析能力,你同样也会本能地将其归咎于态度或者智力,除了对方的“坏”或者“傻”之外,并没有任何说话技巧上的收获。其实,故意不好好说话的毕竟是少数,在我们遵循社交规范的情况下仍然会存在的那些说话问题,才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

同时,由于说话本身的复杂性,好好说话的能力也从来都不是一项天赋的技能。天性善良的人,容易木讷;天性聪明的人,容易尖锐;天性大大咧咧的人,容易伤人不自知;天性细腻柔和的人,容易絮叨惹人烦……特别是,说话有很多特殊的场域,比如公开演讲,比如激烈争辩,比如钩心斗角的谈判,比如扭转局势的说服,比如揣测人心的沟通,每一个都是瞬息万变的战场,每一个都需要精益求精的技艺。仅凭一身蛮力成不了将军,仅凭自己的一点小聪明,离说话达人还远得很。

所以,无论你多小心谨慎,也一定会不自觉地犯过很多错,给人添过很多堵,让人家明里暗里骂一句——“你能不能好好说话?”

我们和你一样,我们和大家一样,一直都在好好说话的路上不断学习、总结。这本书里提到的很多误区,可能会以任何一种形式发生在任何一个人身上,毫无人身攻击,敬请对号入座。

说话的底气来自实力

我们是医师,不是禅师;我们教的是入世,不是出世。针对具体问题给出具体解决方案,一定会有技巧,一定会有心机。这不是腹黑,这是智慧。属于这个时代的好好说话,有朝气,也有锐气;不伤人,却也不用屈己从人。

谁都不能保证自己永远能好好说话,怎么办呢?很多人自以为发现了解决之道——“既然祸从口出,那我不说话、少说话,只说客套话和场面话好不好?”

所以你有没有发现,在日常语境里,好好说话的教诲经常被当成“像好好先生那样说话”,用来挫伤年轻人的锐气。由于这种误解,很多人以为,教人说话无非是讲些恭顺礼让、与人为善、退一步海阔天空之类的陈腐论调罢了,似乎只要足够宽厚仁慈,就能好好说话。

真是这样吗?看一个常被用来教导我们不要说话的案例。

问: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答:只要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这是唐代高僧寒山和拾得之间的对话。我们先别管拾得的态度是否洒脱,先想一想:他的对仗之工整、用语之精准、反应之敏捷,岂是常人能及?而且你知道吗?这句话说完,拾得和尚接着又念了一首很长的偈子:

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

(此处省去290字,全文一共360字)

是不是头都晕了?现在想一想:如果我们跟拾得吵起来,以他这样的口才,我们确定能赢?

知道人家为什么这么淡定了吧?因为有底气。

底气来自实力。淡定地“不说话”的底气,来自“如果说,就一定能好好说”的实力。所谓静水流深,才能胸有惊雷、面如平湖,不是说肚里一包草、脸上带着温暖的笑,你就能立地成佛。就像韩信能受胯下之辱,就像拳王不跟小混混动粗,就像刘国梁被无知网友说成是不懂球的胖子也不恼火。那些温其如玉、不跟一般人计较的高手,都是先有说话的实力,再有从容淡定的风度。只是因为他们呈现出来的往往都是八风不动、娓娓道来的气质,让很多人误以为只要学到了这个外表,就学到了好好说话的精髓。endprint

再举一个经常被用来教我们不要多说话的案例。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又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就是看起来不会说话的样子;巧言令色,就是看起来很会说话的样子。表面上看,这是把“会说话”当成了一种罪过,但是且慢,你比较一下孔子对他最喜欢的学生、以德行著称的颜回是怎么评价的:

“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跟你说了一整天,你没什么语言来回应我,这让你看起来很蠢;第二,你私底下其实能把我的意思讲得很清楚,还能做很好的发挥,这说明你不蠢。

可见,蠢不蠢,正是由“会不会说话”来判断的!

其实,“刚毅木讷”是一种说话方式,“巧言令色”也是一种说话方式,关键看我们用的地方对不对。对老师讲话,当然要刚毅木讷,有一说一,点到为止,不然老师会觉得你在怀疑他的智商;对其他同学说话,当然要善于鋪陈,有一说十,自由发挥,不然起不到充分讲解、答疑解惑的作用。真正的“巧言令色”,其实就是按照不同环境变换自己的说话风格,只是偶尔没转换好、显得浮夸,就会被人揪住小辫子。也就是说,遇到孔子,我们的“巧言令色”恰恰就是“刚毅木讷”;而能被看出来“巧言令色”,只能说明我们“巧言令色”的水平还不够罢了。

觉得以上这段分析太暗黑?那就讲个更暗黑的道理——心大,反而让我们不能好好说话。

我们都知道“童言无忌”这句话,一派天真烂漫,想来是极可爱的。可是再想想,为什么非要专门拎出“童言”来说它“无忌”?岂不恰恰是因为,小孩子是最容易犯忌讳、最不会说话的?

为什么?因为心大。

心大,就会欠缺察言观色的敏锐;心大,就会无法洞悉对方的言外之意;心大,就会说话欠考虑;心大,就会伤人而不自知。回忆一下,我们有多少次被人乐呵呵地刺痛,然后人家还特别烦我们小肚鸡肠?我们有多少次听到的道歉是“其实我不是这个意思,你不要多心”?

被这样的人伤害,不回击,憋屈;回击,加倍憋屈。因为当心大成了美德,就不用好好说话了,反正这样才是直率嘛!

你当然不喜欢这样的世界,你当然不希望成为这样的人,因为你已经不是小孩了,听话的时候可以心大,说话的时候却必须要心思缜密。而这绝不是做个好好先生、提高个人涵养就可以做到的——好好说话,是个复杂严密的技术活。endprint

猜你喜欢
刚毅底气天性
企稳的底气
山水布依
尊重天性 顺势而为——读《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有感
心底无私底气足
为政底气
你要有拒演悲剧的底气
盘古传下的家园
New auto color correction algorithm for microscopic imaging system①
需求、天性与产业发展——来自亚当·斯密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