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美珍
一、用提问的方法解决矛盾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活跃阶段,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提问的方法解决生活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对所要提出的问题有大体的轮廓,善于发现文章中所出现的问题,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和目标去学习语文知识。文章的主旨还可以通过学生向老师提问的方法获得,学生有疑问老师给予解答方案,通过再次思考而真正理解作者意图,从而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本事。
例如,在学习《草原》这一课时,在上课之前,学生须要声情并茂地朗读这篇课文。在读过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明白文章意思,提出看不懂的地方。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同学们边看边听诵,用生动的图像将学生置于草原的美景之中,激发学生兴趣,提出疑问。教师首先启发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分别勾勒出一幅以草原为主题的图画,并提出疑问,为什么作者在文中要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展现草原的风貌。通过“问、想、答”的互动过程,帮助学生有效地把握文章主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发现与解决内在矛盾,体会文本内涵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强化学生对自然景观作品的理解。
二、提问要有深度和依据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课堂教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从文章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这样才能锻炼学生对语文的领悟能力,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并提出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提升语文的教学效率。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要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将学生的语文水平达到最高点,开阔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例如,在讲解《乌鸦找水》时,如何能喝到瓶子里的水是文章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也是文章最吸引人的部分。教師可以先用图片给学生呈现口渴的乌鸦和喝不到的半瓶水,借助图片所设情境,提出乌鸦怎样才能喝到瓶子里的水?利用教学内容的主要矛盾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想象提出问题,能够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创造情境,以境导情的提问要有感情
语文教学内容是充满情感的,创造情境提问是语文教学中所要掌握的重点。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语文理解能力有局限性,教师在课堂上就需要创设不同的情境来提高小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当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展示人物的形象时,往往能够引起学生共鸣,并且积极地回答老师的提问。这时教师的提问需要把握重点,文章矛盾点往往是有线索牵连,不断追问就是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进一步抓住文章脉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感情地教学;在教学内容上,首先要把握一篇课文的情感基调。文章的感情就是作者的感情,教师首先应该将自己与作者统一起来,把自己和学生带入文章中的角色,这也是一种演绎,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还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教学《盘古开天地》时,教师抓住“开”字来设疑:盘古为什么开天辟地呢?盘古怎样开天地呢?盘古开天地之后的结果如何?由于抓住了重点,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也会有目的地去思考问题,从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而一步一步去进行更深的提问。细节和关键句在教学中可以起到点明中心的作用,有的句子的含义是深奥的,常常隐藏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也有些句子需要细细品味才能了解它的味道。
四、抓住时机连贯提问
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心和时机进行提问。学生只有借助了一个问题的同时才能得到更多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并且充分利用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活跃性。
例如,在教学《老人与海鸥》时,在学到老人去世后海鸥在遗像前翻飞盘旋,不肯离去的场面后,提问:“如果当时你在现场,看到这样的场面有什么样的感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想象着仿佛真的来到当时的现场,心灵受到震撼,从他们的发言中可以看出:他们感受到海鸥的情义,感受到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表达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虽然学生的答案有很多种,但是学生努力从多角度去思考去感悟,老人的形象在学生心中高大了起来,海鸥的情义也深深地驻扎在学生的心里,学生学习起来也能通过想象更加深刻地记住这篇文章,从而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感悟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文章存在的问题。课堂提问是提高语文教学的主要方法,可以让学生进行亲身体验,还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来获得人生感悟。(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金盘路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