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哲
摘要:从改革开放到今天,中国的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然而中国的经济增长,并不是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依靠的是要素驱动,投资拉动。中国发展之初建立的压低要素价格,以实现经济迅速发展的赶超式发展战略在今天依然存在。企业通过简单的投入,生产就能获得较高利润,导致企业无心进行时间长,效果不显著,不确定性强的研发创新活动。此外,企业的寻租活动将进一步挤占企业创新投入。因此认为要素市场扭曲抑制企业创新。
关键词:要素市场;价格扭曲;企业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0.018
1引言
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之后飞速发展,然而近些年来进入了经济的“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习近平在APEC会议上指出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要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可见国家领导已经注意到,之前的要素驱动不可持续,要想经济持续增长必须注重创新。在我国经济发展初期,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人为压低劳动力,资金等要素的价格以实现赶超式的发展方式。加入WTO之后,中国人口红利,低成本劳动力的优势得到了更好的发挥。中国的加工制造业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工厂”。经济危机之后,国外需求减少,中国依靠较低的利率,进行基础建设投资,房地产投资,通过投资又拉动了经济增长。过去的30年中,要素市场扭曲使得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成了GDP大国。然而在享受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却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创新。因此本文将从理论上研究要素市场扭曲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2要素市场扭曲
2.1要素市场扭曲的定义及原因
经济学中把现实与按照市场自发形成状态之间的背离称作扭曲。要素市场扭曲则是要素实际价格偏离按照市场供求关系所确定的价格。主要表现在土地,资本,劳动力要素市场。我国要素市场扭曲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由于中国经济起步较晚,实行的是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在资本要素不足,而劳动力要素充足时,通过压低劳动力工资,利率,农产品价格等为重工业发展积累资金;赶超式的发展模式,中国发展之初经济水平在世界处于十分落后的位置,因此中国经济发展实行的是赶超式发展模式。压低要素价格通过简单的投入,生产获得较高利润,似乎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办法;政府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地方政府为了实现地方GDP、就业率、财政收入等政绩考核目标,通过对要素市场的干预和控制能够为地方带来更多就业岗位,为地方GDP做出更多贡献的企业提供低成本的生产要素。政府通过对要素市场的控制来实现对于经济的调控。
2.2要素市场扭曲的表现
2.2.1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十分落后。要发展制造业,只有一个生产要素是十分充足的,那就是劳动力。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度,使得农业总产值大幅提高。农业的快速发展,为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打工奠定了基础。在农业生产率较低的情况下,中国过快的开启了工业化进程。导致了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农业为工业发展支付了大量费用,使得城市工业化通过剪刀差完成了资本积累。由于农产品价格较低导致农村中的农民普遍收入较低,而城市在资本和劳动力结合之下,使得劳动的边际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城里的工资高于农村,促使大量劳动力从农村来到城市工作,为我国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由于我国劳动力众多,而资本要素相对缺乏,资本要素才是制约产出的关键因素。这使得劳动者相对于掌握资金的企业处于弱势地位,收入分配不利于劳动者,劳动者的实际收入低于劳动者边际生产力所确定的均衡工资。
2.2.2资本要素市场扭曲
当国家利率水平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风险程度、经济发展状况所决定时,即实现利率市场化。如果政府对利率进行干预使得基准利率偏离市场利率,则存在资本要素市场扭曲。资本要素市场扭曲主要由于中国政府实行的利率管制。由于中国经济发展起步较晚,中国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实行的是赶超式的发展。为了配合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给经济发展提供低成本资金,政府对利率水平实施监管,导致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普遍偏低(陈彦斌,2014)。政府希望通过低利率来刺激经济快速增长。在长期的利率管制之下,资金的价格发生扭曲,基准贷款利率明显低于市场利率。贷款利率较低使得贷款需求增加,面对超额的贷款需求,处于卖方垄断的商业银行处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对没有政府担保,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设立融资约束(郝蕾,2005)。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很好的把财富向贷款者集中,在中国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的基础上,人民往往习惯于把资金储蓄起来。较高的储蓄率,资本要素市场扭曲,为企业和政府提供了大量的低成本的资金。
2.2.3土地要素市场扭曲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城市土地国家所有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二元所有制结构。同时规定集体土地不能直接进入市场交易,只能由政府征收,因此形成了建设用地一级市场的国家垄断(胡萧力,2015)。政府通过低价征收土地,高价转让,凭借建设用地一级市场的垄断,积累了大量资金。政府发现依靠土地要素的转让能够增加财政收入,为投资積累资金,2003年开始采取鼓励房地产发展的政策,使得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业。房地产业的发展使得政府获得了许多好处第一,出让土地获得了大量的财政收入。第二,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增加了政府的税收。第三,政府成功依靠政策吸引了大量资本对房地产进行投资,依靠房地产业的发展带动了钢铁、水泥等产业的共同发展从而拉动了经济迅速增长。中国从2003年开始到现在,土地要素市场扭曲,和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另外在工业用地上,地方政府为吸引外来资本的投资,常常以较低的价格出让工业用地给外资企业使用,造成了土地要素市场扭曲(黄健柏,2015)。
3要素市场扭曲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3.1要素市场扭曲导致企业忽视创新endprint
中国过去的发展是赶超式的发展,政府与企业关心的是如何让经济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认为经济增长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方法,发展才是硬道理,因此,企业与政府在通过要素市场扭曲获得利润,取得经济发展时,不会考虑企业创新的问题。而是忙于扩大生产,在经济出现危机之前,继续保持原有的发展方式。由于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压低要素价格的做法,使得中国经济迅速增长,加入WTO之后,中国的商品凭借着价格优势,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但我们回想中国过去的发展,几乎与创新没有任何关系,中国过去的发展是简单粗犷式的发展,这种发展方式不可持续,造成了资源浪费且让企业满足于现状忽视了更为重要的企业创新。
3.2企业寻租挤占了创新投入
目前,我国处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之中,政府仍然保持着对许多重要经济资源的配置权力,包括劳动力要素、资本要素、土地和自然资源要素(夏晓华,2012)。要素市场扭曲人为的压低要素价格,使得对要素的需求增大,要素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这时具有政治关联的企业往往更容易获得要素资源。那些难以获得要素资源的企业则会想办法与政府建立政治关联。由于要素市场扭曲所带来的寻租机会,企业更愿意通过寻租获得低成本要素,带来的超额收益。因此企业在创新投入与寻租投入之间,往往倾向于选择更为轻松,见效更快的寻租投入。企业的寻租投入将挤占企业的创新投入,创新投入的降低,会抑制企业的创新。
3.3虚拟经济投资挤占创新投入
要素市场扭曲,劳动者的工资和存款利率都较低,导致消费需求不足,资金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这时需要通过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2003年8月12日,《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获准通过。对房地产进行了高度定位:“房地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此后,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加上金融危机以来国外需求降低,出口下滑,导致许多制造业企业也进入到房地产业。传统制造业面临巨大的内忧外患。在房地产行业低门槛、高利润的诱惑下,传统的制造业企业将资金从实体经济中抽离出来,进入到利润高企的房地产行业而丧失创新升级的动力(李畅,2013)。自1998年以来,房价的快速上涨吸引了大量的资本进入房地产行业,其中不乏工业企业的身影。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资产的迅速增值,使得企业无心进行时间长,起效慢,且不确定性强的研发创新。
4总结与建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个企业要想获得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必须注重企业创新。中国能否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推动到创新驱动的转变,是中国能否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创新的作用尤为重要,目前对企业创新的研究,很少注意到要素市场扭曲的作用。经济总是沿着成本最小的方向发展,要素市场对决定经济发展方式有很大作用。要素市场扭曲,导致企业密集地使用廉价要素,忽视企业创新。
目前,经历了金融危机的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存在较大的下行压力。中国应该重视金融危机发生的教训,不能把GDP增长过多的寄托在房地产等虚拟经济上。借助这次危机,淘汰落后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利用供给侧改革,解决过去投资拉动经济造成的产能过剩问题。对于要素市场扭曲,导致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首先,应该加快对要素市场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根据要素市场的供求关系,制定要素的价格。减少政府对要素市场的管制,改变政府对要素配置的主导地位,从而能减少企业对政府的寻租行为。对于长期依靠政府补贴的僵尸企业进行淘汰,让资金要素能够流向更有效率的企业。企业优势劣汰,通过市场的市场化竞争,迫使企业注重创新,以创新取得市场竞争中的胜利。第二,对房地产的发展进行一定的控制,防止美国金融危机在中国的重演,使社会资金从房地产业,流入到实体经济,为企业的研发创新提供资金。第三,学习美国“藏富于民”的思想。消除要素市场扭曲,使得劳动力得到应有的收入,提高基准利率让其与市场利率相等,改革土地制度使农民土地被征收时能得到应有的补偿。让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大大提高内需,使得消费占GDP的比重提高。居民的消费提高,将大大提升企业创新的动力。最后,完善要素市场,解决要素市场扭曲问题,转变成以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需要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彦斌,陈小亮,陈伟泽.利率管制与总需求结构失衡[J].经济研究,2014,(2).
[2]郝蕾,郭曦.卖方垄断市场中不同担保模式对企业融资的影响——基于信息经济学的模型分析[J].经济研究,2005,(9).
[3]胡蕭力.模糊的清晰: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概念的再建构[J].法学杂志,2015,(2).
[4]黄健柏,徐震,徐珊.土地价格扭曲、企业属性与过度投资——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城市地价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3).
[5]夏晓华,李进一.要素价格异质性扭曲与产业结构动态调整[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2,(3).
[6]李畅,谢家智,吴超.房地产投资与制造业:促进效应还是挤出效应——基于非参数逐点回归的实证分析[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