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四重意蕴

2018-01-22 21:08臧乃康
唯实 2018年1期
关键词:纪律意识习近平

臧乃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时指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这一个全新表述,是第一次把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对于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政治建设的核心要旨在于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党的政治建设使得党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在十九大确定的新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党的政治建设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政治建设是其他建设的根和魂,对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全面从严治党的历程表明,把党的政治建设抓好了,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纪律、政治风貌、政治能力的根基也就筑牢夯实了。

中国共产党党章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性的集中体现,严格区别于社会组织以及国外政党组织的定位,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自觉承载了自近代以来的历史和中国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意味着全体党员干部必须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关联在一起,意味着必须统一全党意志、凝聚全党力量,去实现党的纲领和目标。中国共产党诞生96年来之所以能始终保持团结统一、始终具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历经各种曲折而愈挫愈勇,与高度重视政治建设密不可分。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表明,任何民主国家包括新兴民主国家都会存在社会分裂,降低社会分裂程度有两种可能的选项,即如果社会分裂是能够弥合的则采取融合的策略;如果社会分裂是不能融合的,则采取包容策略。[1]中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如何避免或减少社会分化过度,防止公共政策的碎片化,最好的选择就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形成政治共识,降低执政成本,减少政治风险。

在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必须突出抓好党的政治建设。全面从严是党的建设的政治要求,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相连。“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全面从严治党就要跟进到什么阶段,坚持严字当头,把严的要求贯穿管党治党全过程,以自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党的十八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深入,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突出问题不断暴露。与党的初心和使命的要求相比较,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组织建设状况和党员干部素质、能力、作风还有不小差距,特别是在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全面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艰巨、更为紧迫。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超的政治智慧、远大的政治眼光,从政治建设入手,以强化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五年来的实践证明,突出党的政治建设,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管党治党实现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深刻转变,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人民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聚焦党的政治建设提出了政治意识、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政治标准、政治巡视、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政治本色、政治觉悟、政治能力等核心词,这些都是从中国共产党96年的历史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的政治建设成功经验中凝练提取出来的。

二、党的政治意识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灵魂。党的组织及其成员对党的政治价值的高度认同,将党的政治价值内化为自身的高度政治责任感和政治使命感,聚合上升为党的政治意识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前进的力量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是充满无数艰难、困苦的历程,这对每个共产党人而言都是严峻的考验。坚定的理想信念既表现为主体对奋斗目标的真挚信仰,同时也表现为主体行为过程中的坚强意志。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最坚定的政治信念,最重要的政治意识。邓小平同志说:“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这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坚定的理想信念也是党的凝聚力的保证,它意味着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可和坚强的生命力。新的历史时期,国内外局势错综复杂、社会结构急剧变动、社会思潮多样涌动,从思想建党入手,牢記党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对于激发唤起党的生机活力,提高管党治党水平具有全局性意义。新时代的每个共产党人必须时刻保持对党的政治价值的高度信仰。

政治意识作为党的政治建设价值内涵,绝不止于党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信念,还包括着政党意识和执政意识。当下,党内确有一些人政治态度暧昧,政治立场动摇,不能也不善于从政治视角来观察思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党要明确宣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列宁一直坚持思想建党原则。但在列宁之后,苏共逐渐忽视了党的思想建设。上个世纪80年代末,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的重要原因,就是党在思想理论建设方面的严重失误或错误主张。他们起初是以教条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生搬硬套,党内思想严重僵化,到后来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主张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全盘照搬或移植西方的社会制度,党的精神支柱和意识形态彻底溃败瓦解。对政党而言,强制力应不是对于国家治理的主要手段,而应是来自于政党的信仰而产生的自愿服从。“政治体系中的领袖通常维护一套多少持续和统一的信条,这些信条有助于说明和证实他们在体系中进行领导的合理性。”[2]如果党的政党意识和执政意识淡薄,会使得党的章程、党的制度、党的组织成为空中楼阁,人民利益、国家利益、党的利益会被碎片化。endprint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执政党的政治意识是统治阶级的核心价值,从国家治理的视角看,作为执政党其政治意识在治国理政中的体现,就是要将现代政党的政党意识和执政意识嵌入国家治理过程中,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毛泽东同志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形势变化的深刻程度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各国政党都在探讨治理模式从传统向现代的转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中,执政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除了人民利益外没有自身利益。执政党与国家在利益目标上都以实现人民利益为落脚点。执政党与国家呈现的利益同质性,使国家治理与执政党建设形成了高度一致的政治共识和同步的政治行动。

三、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党的政治建设底线性规范和约束性要求。人不以纪律和规矩则无为,党不以纪律和规矩则无序。每一个共产党人,以纪律和规矩意识砥砺自身,才能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激发政治正能量

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就清晰地阐述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核心内涵,体现在两个基本面上。

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从根本上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根本利益。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党、大国,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是不可想象的。

对党的忠诚、遵守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思想上行动上有着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高度自觉是党的组织意识的要义,是党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源泉。党的组织一旦出现松懈和破裂,歪风邪气就会涣散党心。在现代政党政治中,以严格的组织程序管理党员的行为是各国政党的通常做法。法共放弃民主集中制,中央曾设双主席,彼此制约,但权力过于分散,引发党内分裂。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体现在组织上,就是要求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少数服从多数、全党服从中央,特别是要求做到全党服从中央。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矛盾凸显期”,各种利益矛盾和问题必然会反映到党内来,会引发党内在一些重大政策问题上的认识差异。通过维护和遵循党的政治纪律,切实保障中央政令畅行无阻,才能把党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的要求具体化为实际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最核心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当然,必须强调的是,只有保障并实现人民的主体地位和群众的利益诉求,党的执政权威才有可能得到持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才有可能找到根本依靠。

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要“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是组织一员,时刻不忘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自觉接受组织安排和纪律约束,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党的基层组织和每一个党员,都要自觉地置身于党的组织之中,增强党的意识和政治担当,切实做到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党忧党,为党分忧、为党尽责,不搞团团伙伙、帮帮派派,做到讲纪律、守规矩没有例外,逐渐消除人身依附、攀结关系的陈规陋习,做一个心有纪律规矩戒尺的“明白人”。苏联体制有三个主要的相互关联的缺陷:由一个特权精英阶层来统治;通过精英统治的国家;所有的重要决策都是由少数高级官员做出的。[3]这种体制实际远离了国家的工人阶级属性,割裂了政党、国家、民众之间有机联系,党的政治紀律被悬空虚置,少数官僚意志替代了党的政治纪律,党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源泉枯竭衰退,党的组织松懈涣散,党的章程、原则、制度、部署成为一纸空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纪律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规矩,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只有保持清晰的政治意识,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自觉遵循党的规矩,才能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四、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的政治建设中带有决定性、基础性的环境系统。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中国共产党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政治过程,关乎党的团结统一和生死存亡

净化优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伟大斗争、伟大工程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重要法宝。党内政治生态是一个国家政党体制、政治文化和政治行为、政治环境在政治过程中的存在样态的总称。党内政治生态存在过程中,党内政治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与其他政治系统、政治环境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是党风、政风、民风的党内的集中生成和联动反映。“将中国政党制度置于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环境系统,通过分析中国政党制度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探索并把握这一政党制度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4]执政党的党内政治生态,不仅会对党的组织及其成员产生影响,而且对其他政治组织、社会组织、国家治理体系会产生示范性和引领性的影响。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应着力于三个方面。

重点聚焦“关键少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好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组成人员是关键。把这部分人抓好了,能够在全党作出表率,很多事情就好办了。”“权力任性”的原因在于权力缺少监督,也是关键少数把权力作为牟取私利工具的成因。防止权力越位、错位,应以“关键少数”为监督的重点。要对关键少数锁定权力边界底线,实行权力清单制度,以此为标杆来运行权力,努力形成内部相互制约和协调的权力运行闭环系统。对于他们的家庭财产、子女就业、收入支出、日常消费等项目都要实行公开申报制度,形成对权力的有效监督和制约,以制度铁笼锁住“集中的权力”。党员干部是党的执政骨干,解决“破窗效应”和“羊群效应”问题首先必须抓住“关键少数”,“关键少数”必须在思想政治上讲忠诚、顾全局、知敬畏、严自律方面做表率。endprint

提高纪律的执行力。执行力的释放是一个变量,不同的执行主体在执行同一件事情的时候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党员干部执行力从根本上讲,就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组织决策部署的能力。因此,执行不强就是政治功能衰退,会侵蚀中央权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党的纪律成了摆设,就会形成‘破窗效应,使党的章程、原则、制度、部署丧失严肃性和权威性。”“要把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放在首位,加强对政治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作为执政党,如果党的组织及其成员背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没有政治纪律的刚性约束,执行力缺失,党就必然丧失战斗力和凝聚力,会失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地位。

涵养党内政治文化。积极向上的党内政治文化是政治建设的灵魂,它作为党内精神范畴,通过政治心理、政治观念、政治信仰和价值等对人们在党内的政治行为、过程和体系产生影响。“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自觉抵制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党内政治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体。涵养党内政治文化,必须清除滋生腐朽负面的政治文化土壤。诸如,特权意识、官僚习气、家长做派、任人唯亲、圈子至上、两面手法、权钱交易。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从党内的制度安排、政治文化、政治行为、政治心理、政治过程、政治生活、政治教育整体推进,才能达到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的新时代要求。

参考文献:

[1]包剛升.民主崩溃的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469.

[2]达尔.现代政治分析研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78.

[3]威尔.从戈尔巴乔夫到普京的俄罗斯道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342.

[4]王邦佐,李惠康.西方政党制度的社会生态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8.

〔本文系2017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委托项目、江苏省中特中心专项研究课题“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政治建设的理论创新研究”(17WTA015)中期成果;2017年南通市社科基金重点课题“十八大以来中国政治建设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研究”(2017ANT003)中期研究成果〕

(作者系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南通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张功杭endprint

猜你喜欢
纪律意识习近平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纪律
消防意识
标题党
纪律是所有成功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