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南石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做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内容丰富、思想开阔、主题鲜明。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基本经验,让我们倍感鼓舞。从报告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等关键词、关键句中可以看出,报告为我们展示了我们党的新理念、新观点,同时也在实践上做出了新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是党的十九大向我们提出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同时也指出:“必须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明确要求“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成果,体现了领导人非凡的智慧和能力。装备制造业、实体企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更是参与者。现在党中央明确了经济形势“怎么看”,也为我们“怎么干”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以“科技创新”求发展,要发展就要创新,创新是发展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多次提到“创新”二字,明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对此我们感触很深,因为要进行创新,人是主导因素,所以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指导我们的人才战略。江苏省《关于聚力创新深化改革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环境的意见》就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人才政策,手脚还要放开一些”精神的具体举措,即从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保障机制和加强党管人才等五个方面入手,通过顶层设计打造创新型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队伍以及人才发展环境,让江苏的人才战略发展迈向“有高原更有高峰”的新境界。
我们要夺取“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胜利,就必须要苦干加实干,务实笃行、久久为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的“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坚定信念,就能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我们要抓住历史机遇,全面提升发展能力,关键是提升“软能力”,即提升生产研制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创新发展能力,人的核心技术能力,系统高效运行能力,来引领经济发展。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南京晨光集团有限公司的高技能人才团队及时举办了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座谈会。大家在学习讨论习近平总书记报告时,对报告中强调的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感触很深,大家认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中国工人队伍的新要求、新激励。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必将提高工人的社会地位,让全社会尊重工人,尊重劳动,尊重蓝领大军的创造和贡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让我们技术工人深感责任重大,大家开始认识到,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中没有一大批高技能人才是不行的,针对许多人不愿意当技工和企业“用工难”、“技工荒”等问题,参加座谈会的同志们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增强技能岗位的吸引力,企业要重视和发挥好技能人才潜能,让高技能人才感到职业前景很美好;二是加大表彰激励力度,除了表彰技能人才个人外,还应对有关单位给予激励;三是培养更多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对接“中国制造2025”。
参会同志一致认为,新时代产业工人群体依然是中国制造业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的主要力量。在制造业进入到智能化的今天,工匠精神并不过时,它是一种信仰、一种精神品质和价值追求,是对职业的敬畏。这种精神的力量不仅是制造业的支撑,也是我们每个产业工人的精神依托,它体现了一国匠人为国效力,为实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职责和根本所在,无论是秉承工匠精神所进行的技术创新或产品制造,还是它所体现的职业道德,都与一个民族的尊严、生存和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要融入生产,创新创效,在生产中踏踏实实做事,专心致志研究,苦练提高产品质量的绝技绝活,提高工作效率的佳策良方。无论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层面,还是在推动中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层面,一支有知识、有能力、会创新,具有担当奉献精神的技能工人队伍是基础、是依靠,相信越来越多的工匠会在生产一线精益求精,将每个产品做到极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就一个企业来说,如果只有物质的激励,没有精神的弘扬和认同,必然是走不长、走不远的,作为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要有时不待我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要勇于创新,在提升中国制造水平的同时,也要传承好“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做好“传帮带”的工作,使更多人融入国家的重大工程建设中,融入“伟大梦想”实现中,为党和国家以及人民努力工作。
先进的理论可以启迪人们的思想,以指导人们的实践,从而推动历史的进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九大的精神核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是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指引我们党夺取“四个伟大”新胜利的思想灯塔。我们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征程中,通过大力弘扬新时代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推动中国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由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
党的十九大已为我们铺开了宏伟蓝图,让人倍感振奋、催人奋进。我们要时刻保持学习的态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的精神,在工作中学,在书本中学,在实践中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不断提高生产技能、综合素质和应对各种复杂困难情况的能力,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掌握最新的技术和方法,才能在本职岗位上创造出新的成绩。
(作者系党的十九大代表,南京晨光集团有限公司特级技师)
责任编辑:张 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