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岸边“穿珠人”

2018-01-22 19:04六河翟桂梅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车站工作

六河+翟桂梅

动词:组织

诚然,大国崛起,民族复兴,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离不开各行业、各领域的各类工匠;同样的,中国铁路取得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也离不开奋战在十二万公里之钢铁线上的中铁工匠。他们是保安全、促生产的中坚力量,也是提质量、创品牌的骨干人才。

进入新时代,这样的人物更是层出不穷,孟照林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孟照林,1977年出生,1999年入路,中共党员。现任济南铁路局青岛西车务段黄岛站值班站长。凭着精湛的业务技能、专心的工作态度,以及不断提升的工作效率,2017年10月,他被路局评为“济铁工匠”。

在外行人眼里,车务系统的行车组织工作既神秘又简单:打一通电话,让火车开进站场,对讲机指挥几下,又让火车开走,南来的北往的,装车的卸车的,谁也不碍谁的事儿……

这里的“组织”,不是名词,而是动词。所以,该看法不仅风趣、浪漫,还非常形象地解释了行车组织工作。作为值班站长,这的确是孟照林的具体工作之一。不过,他为什么这样做,又是如何做到的,这样做的目的、意义是什么,以及他还干什么,外行人怕是不懂了。

其实,行车组织工作是铁路产品的一个重要环节,好比庞大机器的关键部件,维系着机器上下、左右、前后零件的运转,一旦出问题,整个机器立马瘫痪;也好比人的大脑,控制着人的语言、行动和思维,倘若坏掉,便是植物人。故,这一环节的优劣,将直接影响铁路产品的质量。

与所有车务人一样,孟照林深深明白这个道理,也深深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

黄岛站地处黄海之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又濒临前湾港口,是整個山东省的货运大站。港口及各专用线的生产情况变化多端,车站8台调车机车交叉作业。如此繁忙的业务量,科学组织、正确指挥是充分挖掘运输效能的关键。

早在2010年,根据本站特点,孟照林就创造出“加强站港联系,突出装卸组织,避免交叉干扰,挖掘运输潜能”的24字工作法,为车站行车组织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进入2017年,在全站干部职工和他的努力下,车站超额完成全年生产任务6个亿,截至9月30日,日均装车2443车,6月13日这天,更是达到了2787车,突破建站以来的历史记录,同时登上了全路单站装车第一名的宝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集中修施工中,安全生产没有受到施工影响,运输收入没有降低。对此,黄岛站人的心里都有杆秤,在这场攻坚战中,孟照林科学有效的组织能力和高超完美的指挥艺术,为战役胜利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穿珠的人

窗外下着雨,这是入秋以来的第一场较大的降雨,雨水淋在货场的篷布上,像无数个小手在钢琴上跳动。调车场上调车机穿梭于线路之间,含满了水分的汽笛声在大海上空飘荡,就像鲸鱼不断露出水面呼吸的呜鸣。下雨了,装卸车速度要受到影响,职工作业条件受到限制,可是,发往全国各地的货物却整装待发……

雨滴打在玻璃窗上,这是间狭小的办公室,灰色的铁橱里塞满了各色规章制度,办公桌上堆放着一摞调车作业计划,规章、药盒,沙发扶手上放着规章,小床上也放着规章。这就是孟照林的办公场所。

此时,他正坐在会议室的镜头下,专注地在笔记本上标记着数据,收听各站段向路局的汇报情况,以及路局领导的指示精神。这些兄弟站段包括日照站、青岛站、烟台车务段、淄博车务段,每一个单位的装卸车数据都在他的笔记上罗列出来。几乎每天早上的九点三十分,下午的十六点三十分,孟照林都要参加铁路局运输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他不光要记下这些数据,还要根据这些尽可能细致的装卸车数据得出全局装卸车情况及运输组织情况,分析对黄岛站的影响,及时调整车站的运输组织策略。

黄岛站站内三个车场,港口前港、西港两个车场,衔接十几条装卸专用线,运输生产全站一盘棋,在孟照林这里,成了全局一盘棋。而这一环节,仅仅是他一天工作中的一小部分。

一天天的点点滴滴工作,包括他要不断从车站调度室取得新的数据,了解工作进度,然后对全天的工作任务进行调整;还有对车站矿石、集装箱、石油、小汽车等等货物下船、进场、上车等等环节的把握。

一天天的点点滴滴工作,包括与各专用线客户一起核对计划,划分重点,了解企业货物到站,甚至亲自上门了解货源,宣传铁路运输便利条件,广揽货源做市场。

一天天的点点滴滴工作,包括了他一天平均要接打上百个电话,随时与路局调度、与各专用线、与站区联劳单位等进行沟通的电话。

一天天的点点滴滴工作,包括他一天要不断对全站装卸车进行分析总结,对生产任务进行比对,对安全装车环节进行督促;还包括对生产任务进行分析,向上级领导及时汇报。

一天天的点点滴滴工作,最终形成一个个闪亮的“珠子”。作为值班站长的孟照林,他每天都在穿针引线,将那些散落在站场各处的“珠子”——车皮,一节节穿起来,形成一列列开往全国各地的铁龙。

为了便于读者了解他的工作,我们还是来一小段“现场实录”吧。

2017年10月16日,笔者再次驱车前往八十公里外的黄岛站进行采访。下午,见到孟照林时,他正好刚开完运输生产组织会,车站领导正在安排次日的重点工作。照林站在窗下,手里掐着手机,不停地做记录;电话响了,他与路局调度所联系数据;电话又响了,他安排站内计划交路。另外,他的手机利用率达到了最大化,微信工作群就有十几个,每一条都要迅速阅读,需要上报的数据要及时上报,需要解决的问题要第一时间解决。港口反馈的信息也要处理,安排装车交路必须告知现场和大客户的组织人员……呵,工作千头万绪啊!

命运多舛

1977年孟照林出生在胶南铁山的一个小山村里,山上除了黄褐的山石,夹杂着青瘦的灌木丛,别无他物,山的更高处就是青蓝的天。那里远离城镇与海洋,土地贫瘠、物产单一,是一个贫困的山乡。那里没有出过太大的名人,只在建国初期走出过一位教育家、革命家杨德斋先生,他曾做过齐鲁大学的校长。多年后,同样也在济南生活过的孟照林,并不清楚他这位遥远年代的同乡,也不知道齐鲁大学曾有过一位校长是从铁山走出来的。1998年孟照林毕业于济南铁路机械学校运输管理专业,上学前从未坐过火车的他,永远也不会想到,他的一生竟和铁路结上不解之缘。endprint

七零后的人们大多清楚“中专”这个名词的含量,一个农村孩子通过学习,考上中专,就等于改变了身份,从此,他再不用延续祖辈们的生产方式,而是一步由农村走向了城市。求学的经历是美好的,城市的印象也是美好的,尽管家庭不富裕,弟弟还在家里上学,可是,孟照林并没有感到过太大的压力。他同样也在笔记本上抄写过如下诗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然而,改变了的命运并没有延着顺畅之路前行——2000年的春节必将成为孟照林终生难忘的春节。这本该是他最为幸福的一个春节,刚刚参加工作的他早早买好了节日用品,为弟弟买了过年的新衣,单位发的年货塞满了新买的冰箱。他穿着崭新的铁路服,扎着鲜红的领带,走在家乡的街道上,招来邻亲百家羡慕的目光。那个年代,穿上制服的人好比进士及第,是件光宗耀祖的大事儿。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孟照林怎么也不会想到噩运之霾已悄悄笼罩到他家。腊月二十七,离除夕还有三天,母亲车祸身亡。晴天霹雳来得迅猛无比。别人家鞭炮齐鸣,欢天喜地迎接令人难忘的“千禧年”,他们家却陷入无尽的哀痛。门上的黄裱纸代替了红红火火的对联,本该一尘不染的台阶,满是纸灰。身着孝衣的孟照林和弟弟坐在干冷的屋内为母亲守灵,母亲遗照中的目光从另一个世界穿过来,投在弟兄两人身上,火盆里的火苗晃动着:娘走了,你们要好好照顾自己,没了娘,这个家没了个家样。

更不幸的是,此前父亲已被确诊为直肠癌晚期,母亲的去世使父亲病情加重,卧床不起。孟照林为了照顾父亲,同时又不耽误工作,天天奔波于胶南农村和黄岛之间,经常早上4點多从家里起床上路,倒两次车赶到车站上班,下班后坐最后一班小公交回胶南,回到家往往已是晚上八九点钟。

他一度跑到山上放声痛哭,撕心裂肺地大声呼喊。但是,这个时候,谁都可以倒下,他却不能。母亲没了,父亲病危,这个家,只有他来担当。农村孩子结婚早,弟弟已经到了娶亲年龄。2001年,为满足不久于人世的父亲之愿望,通过亲戚的帮助,赶在父亲闭眼之前,孟照林把弟弟的婚事给张罗了。

弟弟结婚这天,他又悲又喜,完全忘了作为哥哥的他,还一直单身。

卢梭说过:磨难,对于弱者是走向死亡的坟墓,而对于强者则是生发壮志的泥土。同样面对苦难,有的人会意志消沉,无法自拔,有的人却能够扼住命运的咽喉,永不屈服。经历过那么多的家庭变故,孟照林迅速成熟起来,他深知要想改写人生,扭转命运,必须踏踏实实干好工作,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

寒门上品

2002年的春天让人难忘,站场两旁的迎春花开得烂漫,海风温柔地从南方吹过来,海鸥在货轮的上方飞翔,一切显得如此充满希望。

夜晚,住在单身宿舍的孟照林穿过长长的走廊,同事们有的在喝酒聊天,有的在打牌下棋,有的在放声歌唱。那个时候的单身宿舍就是这个样子,灰暗的走廊里布满了水渍,半开着的房门透露出下班后人们的生活信息。他每走一步,都似乎踩在钟表上跳动的时间上,胸膛像充满了风的鼓风机,他感到莫名的空虚……

他跑到了海边,迎着海风奔跑,浪水打湿了他的裤脚,沙子灌满了鞋子,他迷失了方向。直到一轮明月从大海上升起,他才平静下来。彼时的照林暗暗发誓,从现在开始正式挑战自己,投入学习,安心工作,干出一番成绩。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晋人多高士,不想也留下这种昏话。

是金子总会发光,人才不会被埋没。车站领导早就注意到这位少言寡语的青年人,稳重的性格,让领导放心,专心、专注的工作态度,也让领导赏识。这样的年轻人,应当委以重任。经慎重研究,领导将他分配到车站调度室担任车场调度员。车场调度员的活看似简单,其实里面的针线活很多,全车场一堆车皮,南来的北往的,东进的,西出的,要求用最短的时间将其分配成组,好比一堆散落各地的信件,你就是一名邮递收发员,你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这堆信件分组排列,发往各地。如此重要的岗位,交给实习期刚满的年轻人,在黄岛站尚属首例。孟照林倍感压力,但压力也是动力,踏入调度室——生产指挥中心、车站首脑岗位的——那一刻,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工作做好。

熟读规章成为他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无论什么时候,他都随身携带《技规》《行规》等各种规章,有空就学。在调度室,哪本规章最烂,画的标记最多,哪本就是孟照林的。不久,他就成了大家心目中的“规章通”。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孟照林不但很快适应了调度工作,而且在分局、路局举办的各项比赛中脱颖而出。

2003年获得济南铁路局原青岛分局一级技术能手称号,同年又被路局直接认定为工人技师。

2005年获得济南铁路局一级技术能手称号,2007年再摘铁道部的技术能手桂冠。

2009年,年仅三十二岁的他,被路局聘为高级工人技师,次年又获得铁道部火车头奖章。对大部分铁路人来说,获得火车头奖章是一辈子也难以实现的梦想,孟照林的获奖,不得不说是一个罕见的事例。

功成名就,孟照林并没有躺在荣誉堆里,每每有练功比赛,他依然积极参与。有一次,路局组织练功比赛,孟照林来报名,领导风趣地说:“坏了,只要小孟参加,第一名基本没别人什么事儿了!就跟当年刘国梁打乒乓球一样,横扫各路选手!”

这话很夸张,但不算离谱,从侧面说明,孟照林勤奋好学、苦练基本功的劲头儿,赢得了上级和同事的尊重。

成功的背后,是艰辛的付出。成功与努力是成正比的。仅仅熟读规章,在孟照林看来只是纸上谈兵。为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他利用每个大休时间跑到站上跟随调车组到现场学习观摩,熟悉现场设备状况和调查作业情况,默画车站各车场专用轨道和专用线的线路图,100多条线路的有效长和容车辆他都熟记在心。为了使制定的调车作业计划达到最优化,使调车作业更省事省力,更安全高效,他虚心向现场作业人员请教,听取调车组人员对调度组织的意见和建议,并在实践中加以改进。endprint

实地考察,学以致用,这是对工作极端负责的态度。《荀子·儒效》说得好: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的确,理论联系实际,不是喊喊口号,不是形而上学,而是下现场、进实地,对照书本进行针对性的勘察、校对,以便发现偏差,及时改进。“改”是纠正,“进”是提升。孟照林就是这样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不怕麻烦不怕累,一丝一毫地提升行车组织的效率,这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体现的正是典型的“工匠精神”。

青岛西车务段副段长于爱兵对孟照林有个极简短的评价:本分、能干、务实。

有位佳人

2002年初,孟照林参加了高等教育成人自学考试,为的是学一门知识,掌握一项技能,让青春无悔。令人意外的是,学业未结,先获良缘。

女孩名叫高鹏,长得文文弱弱,小小的个子,瘦瘦的样子。长相漂亮,又聪慧好学,心气自然很高,一般小伙子不会入她的“法眼”。

刚认识照林的时候,她并没怎么上心,只是觉得这小伙子和其他小伙子不一样,总是行色匆匆地来,上课很认真,笔记记得全,下了课,就匆匆忙忙地走,看上去很忙。后来大家熟了,知道他在火车站工作,一边上班一边学习,不光要学习考试内容,还要学习本职业务。于是,高鹏开始对这个要求上进的小伙子注意起来。慢慢的,高鹏对孟照林的身世也了解了,如此年轻就失去了父母,无依无靠的,除了有一个稳定的工作,他可真是一穷二白。孟照林也注意到了高鹏,但一想自己家庭这种情况,不要说找一个城市媳妇,就是找一个农村媳妇也不好找。他不敢有此奢望。

那个时期,孟照林像一头沉默的困兽,几乎将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他双眼布满血丝,手指上总是沾着墨水,头发老长,由于熬夜,黑色的脸膛更加黑紫。这一切都被高鹏看在眼里,她的心动了。

他们开始了交往,培养他们的爱情。可是,到了见高鹏家人的时候,还是发生了尴尬。

那天,孟照林买了几样时令水果去了高家。一进门,孟照林吓坏了,高鹏的七大姑八大姨全上阵,满满一屋子人都要见见这个准女婿。这位讲一言,那位插一嘴,照林一紧张,他所有的家底就被兜了出来:哦,父母双亡,房子怎么买?汽车怎么买?我们家高鹏跟着你去受累吗?

那顿饭,照林吃得战战兢兢,只有高鹏一个劲地给他夹菜。好在高鹏的父母一直没说什么,他们体谅的女儿,也看好眼前的小伙子,他们脸上宽容的笑意让孟照林一阵欣慰……

多年以后,孟照林依然记得这一幕。他发誓用一生的能力来孝敬两位老人。不过,照林依然是沾了岳父岳母的光,以他的工资,想在黄岛开发区买一处九十平米的多层房是不可能的,最后还是岳父给了一套新房。孟照林总是羞愧地对别人说:“唉,咱现在还住着老婆的房子呢。”

差一点也不行

沾枯发枝叶,磨钝起锋芒。

2010年,孟照林被提拔为黄岛站值班站长。自学考试结束后,他考取了律师从业资格证书,所以是一名执有律师从业资格证书的车站调度值班站长。有人问他,为什么不选择干律师?他笑着说:“那不是咱干的活,当初要考律师也仅是证明一下自己,挑战一下自己。咱还是一名铁路工人。”

孟照林干活让人放心,计划做得漂亮,多方面联系也到位。同样是值班站长的肖伟荣说:“照林那活儿,我真干不了,不是谦虚,是从心里服他。”以前孟照林干车场调度员的时候,肖伟荣干车站总调度员,孟照林是在肖伟荣的部下。有一次,肖伟荣有时干活出了纰漏,孟照林没有因为俩人关系好而放过去,照样分析他,照样考核他。事后,肖伟荣说,“不就差这一点嘛。”孟照林却说,“差一点也不行啊!”

的确,孟照林就是这样一个认真的人。严字当头,铁的纪律。车务人严肃缜密的特性,在他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商業圈的信条,也同样适合行车组织工作。瞧吧,一大早他就来了,来了就闲不住——孟照林第一个岗位必定是车站调度室。一班计划,完成的作业量,站存车数量,装车数量,待卸车数量,发出列车数量一一记下。然后,一班的突发问题,矛盾问题,他要迅速整理,全盘分析,之后去现场核对。没错,他的岗位不止一个地方,大多时候,他都是一路小跑——“噔噔噔”上楼,“噔噔噔”下楼。几个回合,汗水流下来,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忙碌,他的脑子里没有地方装下自己的劳累,一堆数据占据着他的大脑,一堆问题等他解决,他需要争分夺秒。

孟照林有两部手机,全部24小时开机,半夜三更来电话找他是经常的事,有时候车站站场堵塞,接车不顺畅,有时候后车发不出去,别人又处理不了。所以,孟照林最害怕手机在下半夜响起来,这时打电话,一定是大事。

有一次,同事刘仲钦凌晨四点打来电话,他一个激灵醒了,电话那端是同事刘仲钦带有哭腔的声音:“孟调,西港出车不及时……”话还没说完,孟照林就说:“甭说了,晚点可要命了,我马上就到!”

接电话期间,孟照林手忙脚乱地穿好衣服,之后一头扎进了茫茫夜色中。

赶赴现场后,他很快找到症结,原来是货物堆放距离不足,影响了调车作业的进度。自不待言,在他的力促下,经各方沟通、处理,还是及时地将车辆挂出。

安全正点,代表着铁路终极产品的品质。产品质量好不好,全在这里。作为庞大机器的关键部件,行车组织工作不仅重视安全,必须重视正点,两要素是前提,前提具备了,才谈得上服务效益。逻辑关系十分清晰。

孟照林“噔噔噔”上楼,“噔噔噔”下楼,说到底就是赶时间。早一分钟安排计划、车次,列车正点就多一份保障。同样的,西港出车不及时,机车就要等待,超一分钟,列车就多一份晚点的可能性。有学者谈到“工匠精神”时说,工作精益求精只是一方面,产品最终还是要交付市场考验和推敲。车票是旅客的合约,货票是货主的合约。就供需意愿,铁路与他们达成交易,这就是市场。安全出问题是毁约,晚点也是毁约,产品质量是否优良,交付才揭晓,铁路单方说了不算。而作为庞大机器的关键部件,行车组织工作的任务之一,就是努力把安全系数无限提高,把晚点概率无限降低。endprint

看清这层关系,也就懂了孟照林的“噔噔噔”。至于凌晨四点,梦中惊醒就说“要命了!”虽是偶然,但道出真情。就值班站长的工作性质而言,没有专心、专注的气质,讲不出这种话。

二林创新工作室

随着前湾港口货物吞吐量的不断增长,黄岛站运能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2014年8月,经站段领导研究决定,在黄岛站成立以孟照林、徐延林为技术骨干的“二林创新工作室”,专门针对车站扩能提效进行攻关。

工作室成立当年就拿出了创新成果。根据“二林创新工作室”提出的合理化建议,黄岛站先后对调整调车机作业区域和作业方法,让到达整列煤炭列车直通下港。对胶黄线双线改造和电气化改造,前湾车场改造港联线二线建设,港口调车机由原来的DF4型机车更换为DF12型机车,提高单列牵引重量和港站间通过能力,车1、2道改建小汽车装车线,改建5道为汽车装车线兼出发线,油品基地增设输油管道等等一系列课题,进行攻关研究,并将此建议方案逐级上报到路局。经路局先后批准实施,使胶黄线的运量年均增长24.4%,运输收入每年递增63.6%,为整个路局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017年2月到3月这段时间终究会让人难忘。33天的集中修,中间没有调休日,每天作业时间长达4个小时,加上两头的准备、组织、开通时间,几乎要达到6个小时。试想,每一天要从24小时里刨去这6个小时的作业时间,生产任务怎么办?这是“二林创新工作室”要考虑的问题,更是孟照林考虑了很久的问题。时间紧,工作量被压缩到一段时间以内,线路上排满了车,哪个车皮进几道,哪个车皮集结几道,都需要有一副“魔方”一样转换飞快的思路。孟照林划线,排计划,看时间,一次次做調查,一个岗位一个岗位的思考——每一钩作业环节都要重视。比如,他将前港二、四调车机增加1名连结员,专门进行补轴作业,同时在作业繁忙的情况下,允许八调机在前港车场辅助补轴作业,以满足满轴开车的需要;再比如,他建议集中修期间到达黄岛配空车按照55辆以上编组,以充分利用港联线通过能力。

事实证明,孟照林的思路是对的:集中修期间黄岛站日均装2438车,不仅没有减少,还较同期增加517车,增长26.9%,大大减少了集中修对运输组织的影响。

“二林工作室”创新举措得当,工作成绩显著,一度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不过,由于工作需要,徐延林调到了车务段担任车务段调度,如今的“二林工作室”变成了“一林工作室”,但依然沿用了最初的名称。在黄岛站人看来,这个工作室就是车站提质增效的孵化器,金点子、创新措施,以及合理化建议,时常从这个工作室里冒出来,完全是黄岛站不断创新、续写辉煌的品牌。

品牌固然可贵,创品牌、保品牌的意识更可贵。品牌的可贵在于产品的溢价与增值,直接与效益挂钩;创品牌的可贵在于有一颗精益求精的匠心,是产品提质的源头;而保品牌的可贵在于守信誉,让优质的铁路产品惠及更多的人。

尾 声

行文至此,本该向孟照林表示祝贺了,只是有件事不得不提,——出于对“济铁工匠”的器重,为了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上级领导令我们组团采访,全方位写好人物。为了完成任务,笔者多次与孟照林电话联系,打办公室电话,没人;打手机,经常占线。只好一次次重拨,好容易说上几句,照林那边匆匆忙忙地又说:“真不好意思,又有电话打进来,我接个电话……”采访一次次被中断,一次次断了重新又接。忙碌、忙碌,忙得他似乎忘记了忙碌本身为何物。我想我们的采访,无疑增加了他的忙碌,或多或少影响了他的作息,这让我们很是不安。

借此机会,向他表示歉意。衷心地祝他工作顺利,一切安好!endprint

猜你喜欢
车站工作
车站一角
不工作,爽飞了?
时空守护者之车站遇险
“一人车站”感动日本
选工作
鲜花盛开的车站
地铁车站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
咖喱岛(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