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钢琴师”

2018-01-22 17:55李光明郭林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钢琴师施工

李光明+郭林

深秋的天空高远而静谧,秋风在旷野里紧一阵慢一阵地盘旋。铁路施工现场上机车轰鸣,人头攒动。

捣固车在长长的铁道上走走停停,一根根轨枕排着队像是整齐的琴键。32根捣镐有力地嵌入石子,敲打着、碰撞着。黄色的大机、铮亮的轨道、黑色的石子,澎湃着、颤动着,在秋天的铁道线上,演奏着雄伟的交响乐。

铁道一侧的石砟斜坡上,蹲着一名身穿黄色工作服的中年汉子,正全神贯注地盯着人机协作大战。他手中的报话机紧贴着耳朵,时不时俯下身子,膝盖着地,双手支撑,脸颊贴到钢轨上,观察着轨道的水平高低。他,就是这台巨大“钢琴”的演奏者,他叫胡宗勤,是济南工务机械段维修一车间线路维修一工队队长,是全局第一位曾获铁道部技术能手称号的大机司机,高级技师、济南铁路局首席工人技师。27年来,他带着他的伙计们和大机一起,走过了上万公里铁道线,将铁路安全的“钢琴曲”弹奏得雄浑而豪迈。

前奏曲

1990年8月份,胡宗勤刚满20岁。中专毕业的他,接过了父亲“修铁路”的挑子。他在茫然彷徨中,开始了漫漫大修生涯。

所谓铁路“大修”,就是根据铁路运输需要和线路损耗情况,对铁路线进行捣固、清筛、稳定等施工,恢复和增强轨道承载能力的维修作业。大型养路机械,也就是铁路常说的“大机”,是进行铁路大修的主要机车设备。上世纪80年代初,修铁路靠的还是传统“三大件”:洋镐、铁锨、耙子。工作时全靠人力,人工上道施工时,“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是最真实的写照。

胡宗勤每每回想起刚入路的那两年,就会忍不住拍拍自己的胸脯,对人津津乐道:“90年代初,上工地都是带着这些硬家伙。虽然那时候条件一般,但也没人叫苦叫累。可能就是这‘三大件赋予了咱们铁路人强健的身子板儿。”

1993年初,济南铁路局筹备机械化大修,当时的换轨大修段新引进两台08-32捣固车。这两台大机在胶济线黄旗堡的试产成功,拉开了济南铁路局机械化大维修施工的序幕。胡宗勤由于踏实肯干,工作表现突出,得到了领导认可,如愿以偿成为济南工务机械段的第一批大机人。

捣固车是所有大机中造价较昂贵、操作较复杂的一类车型。当第一次面对如此精密复杂的庞然大物时,胡宗勤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尽快熟练掌握大机的操作使用,他开始废寝忘食地学习。他说:“我本来就底子薄,基础弱,没有其他捷径可走,只能通过加倍的努力来弥补先天不足。”

就在胡宗勤最需要有一个人为他授业解惑的时候,他的师傅米永海——济南铁路局大机“元老级”人物及时出现了,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指导和帮助。

“我的师傅性情温和,不太爱说话,但他技艺精湛,是第一批受过专业培训的大修带头人,身边的同事们对他很服气。我很幸运,跟着师傅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每当谈起师傅的时候,胡宗勤都是心怀感激。从那时算起,一直到今天的20多年里,逢年过节他都会打电话问候一下师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由于08-32捣固车是新引进设备,光是电路图纸都有厚厚一摞,技术资料极其复杂。为了尽快掌握车辆技术参数,熟悉设备性能,胡宗勤不舍昼夜,挑灯夜读。翻资料、做笔记,向机械专家、技术人员请教。他的勤奋让周围的同事动容,也让师傅米永海看在眼里。没过多久,师傅决定改变教学计划,提前让胡宗勤练习操作。

“这孩子身上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非常刻苦,对有关理论知识的掌握也出乎我的意料。再三考虑,我才决定将教学计划提前。”师傅的和蔼可亲让胡宗勤整个学习过程都很轻松自如,实践起来也得心应手。

“既然咱选择了大机,那咱就得对得起自己的选择。本来大多数时间都在工地,顾不上家里,就更应该把工作干好,这样家人才能理解和支持嘛!”胡宗勤这样说。

“小胡,一会儿你跟我上车,我教你如何收放车。”师傅终于要教绝活了,这让胡宗勤十分兴奋。

“你先等我一会儿,我去车间拿几件工具来。”师傅转身去了车间。

然而,胡宗勤已经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径直走进了后司机室。本想预先熟悉一下眼前密密麻麻的按钮和开关,但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走进一号位的位置坐了下来。翻开《大机司机操作手册》,上面的每一个步骤都能让他联想到师傅作业时的场景,这让他有些蠢蠢欲动。

凭借自己对基础理论的掌握和平时的细心观察,胡宗勤决定大胆尝试一次!

起机、挂泵、打开作业电源开关,分别加压气压、液压,解锁小车和捣固头,放下小车……十五项启动操作流程,他竟然完整流畅地做下来了。等到师傅回来的时候,捣固车已经放车完毕,处于即将工作的状态。

胡宗勤的表现让米永海大吃一惊。

一年定岗时间内,胡宗勤的笃实好学和勤奋让师傅倍感惊喜和欣慰。米永海知道:這个徒弟不一般!

“小胡啊,你已经可以结业出徒,是一名合格的大机司机了!但是你要记住,干大修不是一蹴而就,不是一朝一夕。师傅希望你不要满足现在,要始终保持坚韧不拔和拼搏进取的心态,能够最终在大修领域有所建树!”米永海告诫道。

两年后,胡宗勤已经对捣固车的操作非常熟练,而师傅却因工作调动去了别的工区。车组经过商量之后,决定将大机交给胡宗勤,并正式任命他为捣固车的第二任车长。告别了师傅,胡宗勤突然感到了莫名的无助和胆怯,因为将来无论发生什么,都要自己去面对了。在新的起点,带着恩师的教诲,带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胡宗勤开启了新的征程。

此后的数年里,胡宗勤在大机维修领域埋头苦干,完成了华丽转身。他用累累硕果、满墙荣誉证明了自己。

2000年他参与完成《08-32捣固车电气系统在线故障诊断》获路局科技成果一等奖;2012年他独立完成了捣固车车门、测量小车锁定装置技术改进,解决了捣固车上线作业运行的安全隐患;2013年捣固车返厂大修验收中,他又提出关键性技术问题17项,被厂家采纳,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2012年胡宗勤被评为全局、全路技术能手;2012、2016年他荣获路局首席技师称号;2014年他荣获济南铁路局优秀技能人才称号;2016年他被评为年度路局先进生产(工作)者;2017年他荣获全局优秀共产党员称号。endprint

荣誉面前,胡宗勤的第一反应不是沾沾自喜,也不是如何犒劳自己。“学无止境,要不懈努力和追求”成了他的励志名言。

“再好的成绩也只能代表过去。以前的成绩是对以前辛勤汗水的交代。如果还想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就应该以过去为镜,不断提升。要对得起吃过的苦、流过的汗!”胡宗勤这样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铁路进入飞速发展时期,高铁新时代翩然而至,铁路对线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胡宗勤对自己也越来越苛刻,他的技术业务日益精湛。多年后的他,已经成为铁路大修的一杆旗帜。在这杆旗帜下,机车忙碌,花繁叶茂,欣欣向荣。

雨的协奏曲

2017年10月8日,小雨,枣庄西站。在京沪线枣庄西至官桥间,一场线路大机维修施工正在进行。

捣固车前方二十米左右,胡宗勤正在仔细地检查着线路。每迈一步,都会这里瞅瞅,那里看看。机车作业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噪音,手中的对讲机像是粘在了耳朵上,保证第一时间听到传出的信息。每次指挥捣固车作业时,他都会立刻使用对讲机发出一系列的准确命令。

在他鹰隼般目光的探视下,发现了一个被石砟覆盖着的临时钢轨夹板,上面的固定螺栓处于“超限”状态。如果强行捣固会使其断裂造成行车危险。他三步并作两步,迅速用脚铲掉轨枕上的石砟,用白粉笔画上了两个大大的叉号,紧接着拿起对讲机跟车上二号位说道:“郭国庆,前方临时夹板只拨不捣,已做好标记,通知一号位看好标记、听好对讲机。”听到郭国庆的清晰回话后,他快步往前认真检查了五十米左右,又快步原路返回,复查了一遍,确认只有这一处障碍物后,就站在边坡下,继续严密监控着。

一般通过类似障碍物,车头压过标记后,二号位通知一号位提高注意力,接下来就全靠一号位观察轨枕上的标记自行处理。但是,胡宗勤并没有这样做,每次通过障碍物时都要反复盯控。

捣固作业区渐渐接近临时夹板,发动机轰鸣声越来越大。“拨道”和“捣固”精准操控。(“拨”是指拨动钢轨,“捣”是指捣固石砟。)

距离障碍物只有5米以及更近时,胡宗勤拿起对讲机,大声地对一号位操作手喊道:

“只拨不捣还有五米,降慢作业速度!”

“注意,下一镐只拨不捣!”

“现在,只拨不捣!”

“只拨不捣顺利通过,正常捣固!”

一号位随着他一道又一道简洁而清晰有力的命令,捣固车完美又无可挑剔地通过了障碍物。紧接着,他又跑去大机后方询问六号位监视的线路质量状况,得到了肯定的答复。最后返回确认了刚才的障碍物毫发无损后,转身奔向大机前方,继续调查线路。看似简单的作业程序,就这样无限的循环着。胡宗勤像是一个上了发条的机器人,周而复始,不知疲倦。每一句话、每一次操作,都那样铿锵有力。

一小时过去了,两小时过去了……雨打在地面的积水中,溅起一朵朵水花,一台台大机沐浴着秋雨,鲜艳的黄色分外醒目。黄色是铁路大修的代表色:黄色的工作服,黄色的大型养路机械。他们是铁路的守护者,维护着铁路线路的平顺稳定。

在两侧绿树的映衬下,这支维修队伍犹如一朵朵盛开在雨中的鲜花。那些萦绕在大机周围、忙碌穿梭的黄衣人,分明如同这花间一只只劳碌着的蜜蜂,幻化作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在这瑟瑟秋雨中,奏响了一首动听的乐曲。

用脚步丈量铁道线

2012年开春,蓝烟线当天施工结束,胡宗勤把工队里三个青年职工喊进了司机室。

“刘旭,你是二号位,一定要注意听我的对讲机,确认后立刻回应我。曲线资料参数必须核对无误才行;周聪,作为一号位,你也要听好对讲机,千万不能分心,鸣电喇叭三秒后才能踩动捣固踏板,记住,这是作业标准;小程,今天收尾线路水平不好,没有及时发现,这是你四号位的失职,以后要盯紧了,发现异常马上汇报,以便及时调整作业参数。”胡宗勤脱下劳保鞋,扒下了两只破洞的袜子,揉了揉麻木的脚板。

虽然今天所有号位各尽其责,干得有声有色,但大家心里都清楚:胡队长对每天的工作要求极其苛刻。

对胡队长的指点,三人齐点头,他们都是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大学生。回到中间司机室,大伙儿惊奇地发现储物柜里还有一双崭新的红色软毛线袜,折叠得整整齐齐。

察觉到三人眼中的疑惑后,胡宗勤告诉他们:“这是你们嫂子自己在家里手工织的,干活穿这个太浪费了。”

说着,他又把那双红色袜子往柜子深处掖了掖。那双皂白分明、布满血丝的大眼睛忽然变得柔和而朦胧。此时的胡宗勤想到了家中的妻子,还有年迈的父母和上学的孩子。这些年,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

自1990年入路,胡宗勤走遍了齐鲁大动脉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段钢轨和石子上都布满了他忙碌的足迹。用他的话来说,“这些铁路线都是用脚一步一步‘量出来的”。

线路大机维修每台每天工作量2.5公里左右,如果是在工程线路上,由于没有客车运行,工作量就会更多。胡宗勤每天所要做的工作,除了监控工队各个大机的工作状态,还要负责看道。

看道是一项考验眼力的技术活,更是一项体力活。为了作业精准,保证施工质量,需要平均每100米就要弯腰看一次道。同时,为了协调好集体施工进度,作为负责人的胡宗勤每天跟着大机来回往返监看。

按照每天8公里工作量计算,入路以来,他已经连续在布满石砟的铁道线路上行走了8万余公里;按照每天弯腰趴在钢轨上看道80余次计算,一年下来将近3万次的弯腰。这种巨大的劳动强度不断地考验着胡宗勤,加上室外的风吹日晒,这让他看起来比同龄人苍老了许多。

“胡队,为什么你的牛仔裤膝盖上都有两个洞?”刘旭问。

“哦,最近不是流行嘛……”胡宗勤笑了笑。

你怎么也想不通,這样一个大机人哪还有心思追求时尚呢?看着他的牛仔裤,每条裤子膝盖处都有两个窟窿,的确很像时下流行的做旧牛仔裤。endprint

“这是因为胡队长经常弯腰看道。每次都要跪在线路上,脸还要贴着钢轨,时间一长,裤子靠近膝盖的地方就会磨破。”副队长周生全道出了其中的奥秘。

变奏曲

“胡队有吗?大机突然抱闸走不动了!”施工现场对讲机一头传来一阵急促的求助声。

“我马上过去看一下!”胡宗勤听到呼叫后,无暇顾及脚下的小石子儿,朝故障车辆奔去。

这是2014年8月份在兖石线施工现场,捣固车即将完成当天的顺坡作业。但是车轮突然制动抱闸,不能前行,此时距离施工结束只有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时间紧迫,大家都心知肚明:一旦施工延误,将导致客车晚点,车间也会受到连累,后果不堪设想。

“实在不行就用机车牵引,强行拉走吧。”二号位操作手建议说。

“那样的话,这辆大机的所有闸瓦都将报废,弄不好轮对也磨坏了。”凭借多年的经验,直觉告诉胡宗勤八成是电气方面出了故障。电气故障一般藏匿得很深,很多职工遇到这类问题,都会茫然不知所措。胡宗勤并没有慌乱,他脸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冷静和从容。

钻进后司机室里,胡宗勤发现是电路板制动板块的继电器出了故障,导致不能反馈制动信号。他迅速拔掉面板保险,抽出故障电路板,换掉失效的继电器,紧接着复位保险。

“信号显示正常了,胡队!”旁边的职工显得有些兴奋。

“车辆恢复正常了,制动缓解了!”从二号位传来了确认信息。

仅仅用了10来分钟,胡宗勤就解决了这次紧急故障。其实,这样的故障快速排除法只能算是他业务技能里的冰山一角,他最拿手的“绝活”是——听声音辨故障。

2015年1月份,工队在邯济线进行施工,与以往一样,胡宗勤正在指挥现场施工作业,突然他听到发动机室传出一阵“啪啪啪”的异响。

胡宗勤靠近了发动机,紧皱起眉头。直觉告诉他:发动机缸体内部一定有问题!

他随即让车长胡凯停车,命令车组人員迅速使用应急设备完成收车,等待返回焦斌站。晚上7点半,已经来不及吃饭,胡宗勤带领车组人员火速赶往故障大机地点,对发动机进行全面检查。

“看着表面没什么事,也没机油泄漏,我估计发动机没问题。是不是油品不好,跟汽车一样发生‘爆震?”车长胡凯质疑道。

“柴油发动机不存在‘爆震情况。”胡宗勤立刻否定了胡凯的猜测,“这种连续的声音应该是缸头出现问题。拆发动机!”

这台捣固车上的大型发动机是德国道依茨公司生产的,拆卸起来并非易事。在狭小的机房内,胡宗勤带领车组人员经过拆除进气管、缸盖等机械部件后,终于发现了故障根源:缸体的3根固定螺栓有2根已经松懈晃动,另外1根齐根断裂!

缸盖和缸体是由这3根螺栓固定,螺栓的紧固失效会造成活塞运动不到位。刚开始会因为密闭性差发出异响,继续工作将出现拉缸现象,整个发动机都有报废的可能。

胡宗勤时常说,大机维修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可疑小细节。像这样的故障,肉眼无法直观观察到,就需要用耳朵分辨、用经验分析。

午夜的焦斌站,手电筒的光束在铁路线上交相晃动。因为一颗小小的缸头螺栓,车组人员从里到外要全面的清理和拆除、再进行修复,难度不亚于外科大夫手中的心脏手术。等到安装完毕、恢复发动机时已是早晨4点多。大伙儿虽然都很疲惫,但心里却美滋滋的。因为这次及时抢修,第二天的施工进度就有了保证。这时,胡宗勤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蹲在车站墙角一旁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默默地点上了一支烟。

歇了一会儿,胡宗勤让同事翻出了他的“库存”:一箱康师傅泡面。这绝对是干铁路大修的必备食品。

“你看这个方便面,平时别吃,等到加班累了、饿了的时候来上一碗,感觉就跟吃大餐一样。”胡宗勤边调侃着,边给车组伙计泡面。

经过短暂的休整,胡宗勤带领大伙儿赶回驻地。此时,已经临近早上6点。当天施工计划是10点出车,这意味着他们的休息时间仅仅只剩下4个小时了。

大修施工,因为牵扯到工务、电务、车辆等各个站段的配合,再加上机车、人员、信号都有可能出现变数,所以上下班不固定,休息时间也没有保证。有时候提前或者延迟两个小时吃饭,有时候一边施工一边吃着包子、将就个盒饭……这些对于胡宗勤和所有的大修人来说,早已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

“铁算盘”和“胡司令”

在工队,胡宗勤有个绰号——“铁算盘”。

由于大机上的零部件和备品多数都是进口的,造价不菲,而且关键时候不允许出现“掉链子”的情况。一个小小的零件、一块小小的备用电路板都关系着成千上万的施工成本。胡宗勤经常告诫同事,各类备品和工具一定要收好,从哪里拿来就放回哪里去,分类存放以备不时之需。

2016年,他以“双争当”实践活动和“金点子”征集活动为契机,积极组织征集“金点子”及合理化建议多达16条。先后完成“修旧利废”创效增收近百万余元,在节能挖潜、提质增效方面让人折服。在他的带动下,工队上下掀起一股节支创效热潮。胡宗勤让大家都深刻体会到,科学合理保养可以减少设备故障,只需要平时多付出一点,最终收益却非常可观,安全、质量和效益就会有保证。

在设备保养和维修方面,胡宗勤没少花了心思。胡宗勤在工队的资历深、经验丰富,济南工务机械段专门成立了以胡宗勤为代表的“工匠创新工作室”。别看工作室规模不大,但绝对称得上队伍精良。

目前工作室里包含四名高级技师,三名技师。工作室不定期开展“技术大讲堂”“模拟应急演练”等内容。他还带领工作室独创了“五步工作法”,提高工队职工业务技能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和演练,整个工队拧成一股绳,凝聚力空前提高,继而催生了强大战斗力。

随着全段规范化管理和深化工资分配改革,胡宗勤的小本本里,密密麻麻写满了一系列新出台的制度和规定。“职工履职尽责要当日结清、量化考核,班组管理要标准、要让标准成为习惯。设备管理要规范、要有轨迹,安全管理要明晰责任、分清权责、杜绝‘两违,不撞‘红线。”他在业余时间、上下班的路上给职工详细解读讲解。endprint

对于岗效考核,“铁算盘”掰着手指头,和伙计们一起打起了“小算盘”:职工每天工作以10分记,根据工作成效按照标准扣罚和奖惩;月度的汇总考核直接影响职工的收入,由于个人工作不到位扣一分就是20多元;段上考核班组管理工作不达标扣1分,车间就会被扣罚四五千,一旦发生安全问题更是让十几万打了水漂。

岗效工资的实行让严格考核成了严肃的事情,经济责任制的推行让管理轨迹化、精细化,班组民主管理的推进和设备保养的责任增加了管理的权重。

2016年初,在东沙王驻地,一台稳定车在检修保养的时候被检查出安全隐患问题。交班会的时候,胡宗勤得知车组并没有完全处理好故障隐患,他的表情瞬间凝重起来。按照作业打分的标准,他毫不留情对负责的车组长小闫进行了2分的扣罚,他自己也做了督促不到位的自我批评和扣罚。后来,胡宗勤亲自带领车组人员及时排除了大机故障,确保了设备状态稳定和施工计划的正常进行。

“保住了安全就是争取了最大的收益,我们心里要算好安全账,只有这样我们职工的收入才能有保障!”胡宗勤在交班会这样给大伙说。

有人喊他“胡司令”,因为胡宗勤严格按有关规章制度制定整改措施,对于违章行为,他从不给职工留面子,奖惩分明。他常说,“规章是血泪换来的教训,也是让伙计们保命、保安全、保幸福的‘红头绳,在安全的事情上,严管就是厚爱,就是对大家伙负责。”

“咱们干铁路维修工作,坚决不能在安全上犯错误。一旦出了安全问题,小则掉皮掉肉影响安全稳定、扣钱罚款不得安宁,大则危及生命、家里的大梁就塌了。”

在胡宗勤的带领下,线路维修一工队逐步达到标准化管理水平,安全生产、精神文明、基础管理等综合考核中多次受到表彰,先后三次被评为“济南工务机械段先进班组”,一次“济南铁路局先进班组”荣誉称号。从2015年开始,胡宗勤所带领的工队连续3年施工正点率达100%,作业优良率在98%以上,其間多次取得日作业进度冠军和月进度第一名的好成绩,且从未出现一次因运行或因施工组织不力造成的事故。

工队是个流动的家,“家文化”的核心是一家人团结在一起,和谐生活在一起,勤俭节约在一起。胡宗勤说:“你们叫我‘铁算盘也好,叫我‘胡司令也罢,我都收着。我只想带领大家伙一起共同精打细算、出谋划策,努力提高一线生活质量,我们这个大家庭的集体生活才有奔头嘛!”

偏远小站的月光

施工在外,那些偏远小站的月光显得格外清澈。返回驻地,难得清闲的胡宗勤喜欢一边看书,一边在本子上做记录。

翻开他的记录本,扉页上写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两句话,里面密密麻麻地记满了平时的学习内容和工作方面的知识。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本子上写的同时加深了印象,刻在了脑子里,就永远忘不了了。”胡宗勤说。工作近30年以来,胡宗勤以惊人的毅力先后自学了机械、电气、液压及铁道工程技术等专业知识,在工作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大型养路机械使用、维修、保养和应急故障处理技术,对机械作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疑难故障能够做到准确判断并快速处理。他也被同事们称为大型养路机械的“活字典”。

鲁迅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胡宗勤的每分每秒就是在永不停息的工作和学习中度过的。不管工作多么繁忙,压力多么巨大,他总会挤出时间来充实自己的头脑,也会挤出时间给徒弟和同事们耐心讲解。

独木不成林。大机维修施工不是一个人的独奏,绵延数千里的铁道,真正忙起来,需要整个团队的协同作战。

为了尽快提高职工整体的综合素质,作为工队领路人,胡宗勤利用晚上休息时间、每月休班假期,通过互联网、借阅图书等方式,搜集了大量关于线路捣固方面的书籍。在职工中开展了设备知识培训、技术比武、“一帮一带”等活动,使职工们能够快速全面掌握大机气动、制动、液压、电路及日常维护保养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

2012年春季,京九铁路捣固施工。胡宗勤利用线路开通前的空闲时间,邀请工务、电务等单位的配合施工人员给职工现场讲解线路、电务等方面的有关业务,拓宽职工的知识面。在2013年远赴大秦线施工中,连续二十五个昼夜里,他白天亲自指导现场作业、晚上与新职工面对面教授理论知识,以最短的时间克服了新车状态不稳、人员经验不足的困难。对20个铁路区间300多公里线路进行两遍无障碍激光准直综合捣固维修作业,确保了大秦线重载运输安全。

经过丰富的现场施工磨砺,胡宗勤业务水平更加扎实、出色,带徒弟成了他每年的重点工作之一。

多年来,胡宗勤先后带出新职人员39人,70余次担任培训班兼课教师,20余次担任济南铁路局及济南工务机械段技术比武专业裁判。在技术业务学习和指导上,他从来不搞“技术封锁”和“留一手”,每次都是主动地将个人积累的现场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和身边的同事,为培养高素质大型线路机械司机付出了大量心血和努力。

最近几年,路局组织的大机司机技能技术比武竞赛,第一名的位置基本都被胡宗勤的团队所占据:胡凯、张克、赵子剑等都是成为佼佼者。如今这些出类拔萃的徒弟们都已成长为大型养路机械技术骨干,胡宗勤可谓“桃李满天下”。

在那些偏远小站施工的深夜里,胡宗勤总喜欢独自出来走走。白天,机器轰鸣,人声喧哗,仿佛置身于交响曲中;此刻,在清澈、皎洁的月光下,偶尔会有不知名的鸟儿或昆虫轻轻地鸣唱几声。风轻轻地绕过小站,绕过月光下的影子,在旷野里轻轻地回响。胡宗勤难得地享受着月光,偏远小站的“小夜曲”如此澄明,纯净,又仿佛是《卡布里的月光》,让他如此沉醉于生活的美好。

真实的谎言

这是一栋90年代的小区。

走过枝繁叶茂的老树和坑洼剥蚀的水泥路,胡宗勤的家就在这片老住宅区里。顺着铁扶手爬上5楼,一间46平米的房子,就是胡宗勤的家。房子不大,但是里面收拾的十分整洁。endprint

“今天的晚饭归你了,馒头需要热一下,刷碗也是你的活!”胡宗勤的老婆在旁边指挥着。

此时的胡宗勤,正在隔壁的厨房里忙活。岳父在客厅里不说话,只是微笑着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趁着国庆假期,胡宗勤从京沪线施工现场回到家里。听说儿子康康也放假在家,老岳父一大早就高兴地赶了过来。一家人忙里忙外,有些拥挤的小房子里,显得格外热闹。

因为房子小的原因,与其说是客厅,不如说是带着沙发、茶几的卧室。原木色的地板、枣红色的家具,紫色带花的床单,淡绿格子的被子,蓝色的小台灯,让人感觉非常温馨。

“爸爸,我看见牛肉了,今天还给我炖牛肉啊?”康康问道,“上个月摸底考试我考了53名,厉害吧!”康康端起盘子里的饅头,熟练地往上面喷了点水,顺手放进了微波炉。

康康今年13岁,在离家不远的中学读初二,他用微波炉显然比家里人更熟练。

康康不想吃学校里的“小饭桌”,就喜欢吃家里的饭菜。而胡宗勤几乎将身子都扑在了工地上,很少回家,更不用说中午了。但康康从小就是个独立、懂事的孩子。他知道父母白天都工作,没时间给自己做午饭。

于是,康康的妈妈每次都在前一天晚上把饭菜做好,放到冰箱。等第二天中午康康回到家,再用微波炉加热。这样一来,康康也算是吃到家里的饭了。

家是这样一个地方,有回忆,有温度。小学一直到升初中,每天中午都是微波炉陪伴着康康。六七年里始终如此。

康康觉得,微波炉真要比胡宗勤这个当爸的靠谱得多。

胡宗勤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少到可以用今年“第几次”来计算。妻子每次都嘟囔:“你哪次从工地回来,不是跟走亲戚、回家过年一样!”

胡宗勤有自己的理由:“我哪有空啊,一个月能回家有三四天就不错了。赶巧国庆放假了我就回来了,辛苦你了媳妇儿,家里只能靠你了。”

“你就是个骗子!”胡宗勤的妻子一肚子的委屈,“你看你干铁路多少年了,整天都说忙。家、家顾不上,孩子、孩子顾不上。”

胡宗勤无言地拉过妻子的手,轻轻地抚慰着。妻子脸上的笑容慢慢浮了上来。

今年47岁的胡宗勤只比妻子大一岁。可看起来,仿佛他要比妻子大了十几岁的样子。

他们家住顶楼。客厅里的墙角,有一块一平方米左右因渗水几近脱落的墙皮,那是半年前下的一场大雨造成的。妻子跟他说了多次,要找个粉刷工到家里粉刷一下。半年过去了也没修。这已然成了妻子心中的“大疙瘩”。

胡宗勤太忙了,他哪有时间去请粉刷工?妻子因为照顾孩子更无暇收拾。孩子1岁时,晚上发高烧到40度。她给胡宗勤打电话,他一句“请不下来假”,让妻子既生气又无奈。她自个儿抱着孩子住院。每次她和胡宗勤说到这件往事,她都忍不住心酸到掉泪。还是因为孩子的原因,妻子在工作中经常硬着头皮给领导请假,一来二往工作就干不长,导致换了很多工作。他把家里的大小事都撂给了妻子,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只有喊上城南的父亲去帮忙。

合奏曲

14岁的康康,已长成一米八几的大小伙子了,在他的心目中,爸爸是永远的超人。“我爸爸是好样的!其实我和妈妈都很理解他。虽然和爸爸在一起的日子屈指可数,但我不怪他,我知道他是去修铁路了,是给社会做贡献去了!”

给小伙伴们谈到自己的父亲,康康总是这样自豪地说。

而胡宗勤心怀愧疚:“我没空陪他们一块出去玩。记得我上次陪他们出去旅游的时候,孩子还很小,应该是还没上小学之前吧!我带着他们娘俩去爬了一次泰山。”

“家人是我的精神支柱,我愧对家人的太多太多。老婆孩子又那么理解我、支持我,我得干出来点成绩来,不然就辜负了家人和单位对我的信任。苦点累点这都不算什么,就是有时候想家想孩子,想着退休以后再好好弥补家人吧!”

胡宗勤从事铁路大修工作已有27年时间,他在同事面前极有威信,对于他的工作实绩,领导和同事都交口称赞。在各种褒奖、荣誉的背后,却有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巨大付出。粗糙油亮的皮肤、皲裂厚实的手掌、凌乱发白的头发……长期流动的工作性质,加上风吹日晒雨打,造就了胡宗勤一副饱经沧桑的容颜。那些艰难与风雨对他来说,或许早已让他甘之如饴、安之若素了。在坚忍的眼神和黝黑的皮肤下,他有一颗藏不住的自信、豁达、勇敢、勤奋和真诚的匠心。

四时更替,岁月轮回。季节的旋律,依旧悦耳动听,铁道上的“钢琴曲”依然在奏响。大机人依然在纵横交错的铁道上施工、检修、忙碌。胡宗勤,这名身披黄色战衣的“钢琴师“,弹奏着铁道这具巨大的钢琴,他的大机如那流动、跳跃着的音符,和大地、轨道、枕木、石子一起合奏着,形成了一曲曲充满着不可阻止、不可摧毁的蓬勃、昂扬与茁壮的乐曲,向远方无尽扩散。endprint

猜你喜欢
钢琴师施工
挂篮悬浇施工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边坡控制爆破施工
公路隧道施工及其不良地质段施工处理技术要点
钢琴师
隐含暗示
钢琴师的歌
电影《钢琴师》中音乐设置与剧情关联探究
关于房建工程深基坑施工技术的分析
空中弹琴
超薄水泥混凝十路面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