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培斌
遂宁市射洪县平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四川遂宁 629200
在呼吸疾病当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临床疾病,同时其也属于一种十分常见的慢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同时当患者合并呼吸肌疲劳不但会导致病情情况更为严重,同时也会使得治疗的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1]。因此,此次主要对慢性阻塞性肺病伴呼吸肌疲劳应用补脾生肌益肺汤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现在通过借助于文字的形式进行探讨,具体如下。
取于2011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肌疲劳患者4000例,所有患者当中有2200例为男性,有1800例为女性,年龄最小为50岁,最大为70岁,中位年龄为(60.34±2.93)岁。此次将所有患者根据其所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均4000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治疗结果上可以进行相互比对。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基础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病情情况给予吸氧治疗、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以及糖皮质激素等。实验组的患者除了采用上述治疗方案,并采用补脾生肌益肺汤进行治疗,组方:黄芪50 g;桔梗、当归、陈皮各10 g;茯苓、党参各20 g;山药30 g;甘草6 g;白术15 g;枳壳5 g。上述药物均用水煎熬服用,1剂/d,3次/d,每次用药100 mL,连续用药4周。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情况对比,结果表示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其呼吸疲劳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呼吸疲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呼吸疲劳改善情况对(x±s)
结果表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其肺功能各项指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各项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对比(x±s)
根据WHO报道的统计结果表示,每年大约有274万人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而去世。同时根据数据表示,大约每年有6亿人患有慢性肺阻塞肺疾病。在上世纪末期统计数据表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导致出现经济负担已经居于第12位,根据该数据进行计算,大约到2020年,可能会达到第5位[2]。目前,从国内来看,该疾病同样为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并且该疾病的发生已经不断呈现上升趋势,特别在中部地区和北部地区,发病的几率更高[1]。该疾病不但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导致了患病人群生活质量的降低。并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首要原因是呼吸肌疲劳,导致呼吸肌疲劳加重最为常见的因素主要有多重不同理化因素致使气管感染以及支气管受到感染。当患者伴有呼吸道炎症时,会导致呼吸肌疲劳的情况出现,从而随着病情情况的进展会引发呼吸衰竭的情况,从而危及到患者的生命。
当前,对于处理呼吸肌疲劳的方法较多,但是当患者处于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得治疗的效果降低[4]。故在临床上除了对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同时结合中医治疗的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治疗的效果,特别对于急性期和加重期的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该疾病在中医当中属于痰饮阻肺,肺气壅止,宣降失职,因此在进行治疗的时候应当遵循补益脾气,增强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因此,此次在中药治疗中,采用补脾生肌益肺汤进行治疗,其中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效果,党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同时还具有增强免疫力、扩张血管、降压、改善微循环的效果,炒白术有镇静、血管扩张、抗血凝的功效,茯苓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陈皮调中、燥湿、化痰,枳壳能清肺止咳、缓解咽喉肿痛、口鼻干燥等症,桔梗有祛风湿、通经络、强筋骨的功效,同时用甘草调和诸药,有利于患者病情情况的好转,改善其临床症状[5]。通过此次研究结果表示,治疗后实验组呼吸疲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治疗后实验组各项肺功能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对慢性阻塞性肺病伴呼吸肌疲劳应用补脾生肌益肺汤治疗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1]林育华,张广路,方玲子,等.补脾生肌益肺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伴呼吸肌疲劳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5,36(4):415-417.
[2]杨晓旭.探析慢性阻塞性肺病伴呼吸肌疲劳应用补脾生肌益肺汤治疗的效果[J].双足与保健,2017,26(4):73-74.
[3]赵志山.健脾益肺冲剂治疗慢阻肺稳定期呼吸肌疲劳的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4,24(2上旬刊):1138.
[4]鲍小曙.健脾益肺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1):83-84.
[5]张文.机械通气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应用44例临床分析[J].医药前沿,2014,(18):23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