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在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2018-01-22 08:45:12张丽红杨秀丽郑珍玉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4期
关键词:角型虹膜眼压

张丽红 王 强 杨秀丽 孟 宇 郑珍玉

(1 吉林油田总医院,吉林 松原 138000;2 吉林省松原市中心医院,吉林 松原 138000)

闭角型青光眼为眼科常见疾病,患者需及时接受手术治疗。在医疗技术不断进步背景下,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方式也不断更新,尤其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近年来在临床中展现了一定应用价值[1]。本研究为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应用价值,选取64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展开分组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入选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4例(72眼)在2015年12月至2017年4月入院治疗,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排除意识不清、精神异常、有手术禁忌证或其他眼部疾病等患者。经房角镜检查,所有患者房角均低于180°。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前提下,将64例患者以抛硬币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34眼),男、女人数为18例、14例,年龄51~75岁,平均(61.9±4.3)岁;病程6个月~17年,平均(7.3±1.5)年;观察组32例(38眼),男、女人数为19例、13例,年龄53~76岁,平均(62.0±4.5)岁;病程9个月~16年,平均(7.1±1.3)年;两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行传统小梁切除术:以适量麻药在眼球上方结膜下麻醉,麻醉起效后,作高位结膜切口,将结膜缘部位作基底构建巩膜瓣。将部分小梁和周围虹膜切除,实施巩膜瓣复位。对瓣两角缝合,给予适当平衡液注射,之后对筋膜、球结膜逐一缝合。

观察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前展开房角宽度、眼压、前房深度、最佳矫正视力等检测。术前静脉滴注250 mL 20%甘露醇,控制眼压为10~30 mm Hg,之后以0.25%托吡卡胺滴眼液、5%去甲肾上腺素扩瞳,常规球后麻醉,局部以典必舒对炎症加以控制,让患者达到最佳状态。以开睑器行开睑处理,在巩膜上作透明隧道式切口,宽度为5.0 mm×2.0 mm,将适量黏弹剂注入前房,环形、连续撕囊,水分层之后将切口扩大,以超声乳化仪将晶状体核吸除,之后将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确保人工晶体固定于囊中后,彻底清除前房中多余黏弹剂。不需缝合角巩膜切口。

1.3 观察指标:①按照国际标准视力表,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进行测量。②术前术后测量眼压、前房深度。③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用SPSS 20.0统计分析相关数据,计量资料表现形式为(±s),对比方式为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方式为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术前术后视力比较。术前两组视力为:对照组(0.19±0.05),观察组(0.18±0.07),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两组视力为:对照组(0.48±0.10),观察组(0.63±0.1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眼压、前房深度比较。术前眼压、前房深度为:对照组(25.3±4.5)mm Hg、(1.9±0.4)mm,观察组(25.4±4.7)mm Hg、(1.9±0.5)mm,两组患者两指标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眼压、前房深度为:对照组(18.6±3.5)mm Hg、(3.2±0.8)mm,观察组(12.1±2.8)mm Hg、(4.7±0.6)mm,观察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前房深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3 并发症分析。对照组术后并发症:视网膜脱落2眼(5.9%),角膜水肿6眼(17.6%),瞳孔散大2眼(5.9%),虹膜萎缩1眼(2.9%);观察组术后并发症:视网膜脱落0眼(0.0%),角膜水肿1眼(2.6%),瞳孔散大1眼(2.6%),虹膜萎缩1眼(2.6%);两组视网膜脱落、瞳孔散大、虹膜萎缩发生率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角膜水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闭角型青光眼在青光眼患者中十分常见,也是致盲的常见眼科疾病之一[2]。此类患者房角窄、前房浅、晶体部位偏前、晶体厚度增加,若晶状体相对位置向前移动到一定范围,房水从瞳孔通过时的阻力会明显升高,导致瞳孔阻滞,使得周边虹膜朝前房膨隆,继续发展可导致房角关闭、粘连,影响房水循环,导致眼压升高[3]。在对该病临床治疗时,应尽可能将瞳孔阻滞解除,开放房角并增加前房深度[4]。

闭角型青光眼传统手术方式为小梁切除术,但这一术式易造成术后感染、角膜水肿等多种并发症,且给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5],很多患者术后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是眼科近十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的一种临床技术,是借助超声乳化仪器、经由微小切口将白内障粉碎并吸出的治疗方法。这一手术方式的工作原理为:在巩膜或角膜上作微小的手术切口,将超声乳化手柄送至眼内,手柄前端具有的超声针头可在患眼中形成超声能量,粉碎晶状体,使之成为乳糜状,之后通过灌注抽吸系统(这一系统可维持眼内恒定的液流),将已经乳化完毕的晶状体组织吸除。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手术切口小、用时短、术后视力恢复速度快、术后并发症少[6],是现阶段公认的白内障最先进治疗方法。在实施中,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后,患者虹膜不会发生明显的粘连,且手术中医师可及时处理患者晶状体,能够防止晶体膨胀,这对阻断闭角型青光眼的继续进展有重要意义。由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应用的是无缝线超声技术,手术治疗的安全性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这对患者术后的尽早康复有重要意义。另外,这一手术操作简便,医师可快速上手,因此推广起来难度较小。

在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经相应观察后,观察组术后视力、前房深度、眼压、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前房深度及视力,促使患者眼压降低,且手术比较安全,应用价值理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猜你喜欢
角型虹膜眼压
双眼虹膜劈裂症一例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刷眼”如何开启孩子回家之门
有些头疼是因为眼压高
益寿宝典(2018年11期)2018-01-27 17:55:03
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可行性研究
虹膜识别技术在公安领域中的应用思考
警察技术(2015年3期)2015-02-27 15:37:15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观察
基于Hough变换的快速虹膜识别算法研究
电视技术(2014年19期)2014-03-11 15:3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