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岩 张志平
在齐齐哈尔的国家重工业大型企业——中国一重集团公司,有一位杰出的青年岗位能手,他就是重装事业部轧电分厂重点设备400吨机床的主技工、兼大车床组组长王宏祺。
别看王宏祺不到30岁,却已参加工作11年。凭借着扎实过硬的技术本领和虚心好学的工作作风,他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并先后荣膺公司质量标兵、公司十佳青年、全省优秀青年岗位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王宏祺的能干在重装事业部轧电分厂是出了名的,2007年技校毕业后,他以第五名的成绩考入一重,被分配到轧电分厂一工段数控机床。工作期间王宏祺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由于踏实肯干,当时的机台长、全国机械行业技术能手杨喆打心眼里喜欢上了这个年轻人,并亲自点将与他结为师徒对子。3年的结对子时间里,王宏祺用心努力地向杨喆学习技术,凭借着勤奋钻研的劲头,王宏祺迅速在机加线上成长起来。2009年,轧电分厂新建厂房,新设备陆续安装并进入试运行阶段,分厂领导在厂里精挑细选了6名精兵强将先期投入作业,进行试车生产,王宏琪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为了全面掌握每台机床的操作性能、熟悉数控操作面板,王宏琪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在一台台设备前轮流加工活件,将每一台设备的操作都熟记于心。也正因此,在新厂房投产初期,无论哪台数控机床加工重点产品,领导都会把王宏琪派到最重要的岗位上,而他也总是能完美地完成任务。
2010年,因其出色的工作表现,王宏祺被任命为武汉数控机床的机床组组长,他在带领班组成员创高效、创高产、创高质的同时,大胆创新、改良技术,从加工方式、刀具角度、高效提质等方面入手,寻找科学合理快捷的加工方式。管模产品的材质又软又粘,加工时不易断屑;轴类活件的材质又硬又脆,很难形成标准的断屑,这些都给加工过程带来难度,影响生产进度。为解决这一问题,王宏祺利用工艺部门提供的新刀具大胆试验,认真细致观察,记录下所有新刀具在切削各种材质时的技术状态,进行对比研究,探索出新刀具在加工不同材质活件时应选用的最佳机床转数、进给量等加工参数,提高工作效率近3倍。在攻克孔型轧辊曲面槽子加工的难题时,王宏祺经过四次改进,研制出防震刀垫,使刀具、刀垫与刀夹间紧密结合,彻底解决了影响质量、降低效率、增加成本的技术难题,提高效率一倍以上。
由于表现突出,2014年分厂再次委以重任,调任王宏祺为国内最大的400吨数控机床主技工兼大车床组组长。这台设备几乎承担了分厂所有重工产品的加工任务,无论是哈电主轴还是百万千瓦核电常规岛发电机转子,都依靠该设备生产。当年,分厂加工的鞍钢5米5大支承辊,是国内最大的支承辊,全长11.6米,辊长5.5米,最大直径2.4米,表面光洁度要求极高。由于当时没有能够相匹配的磨床来完成最后的精磨,王宏祺就在技术部门的支持下,大胆提出“以车代磨”的方式,把抛光机装卡到刀架子上代替精磨,出色地完成了精车任务。
由于分厂加线上的技师大多是近年入厂的青工,并不能完全驾驭厂内的先进数控机床设备,为了帮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掌握这些设备,作为最年轻的组长和团支部书记,王宏祺总是不遗余力地指导他们,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倾囊相授。身为质量标兵,王宏祺始终把传、帮、带、学作为应尽职责,从2012年起,他便亲手编写教学方案。针对青工们在生产任务中遇到的问题,他会利用班前会后的时间,分班次对其进行讲解,这不仅解决了大家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更为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青年团队作出贡献。
参加工作以来,王宏祺获得了许多荣誉,但他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视荣誉为动力,以一颗感恩的心忘我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挥洒青春,成为大国重器的铁骨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