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月
内蒙古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阐述了“守望相助”的思想,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加强民族团结,实现民族繁荣。内蒙古应抓住新时代背景下民族工作发展的机遇,做好民族工作,实现内蒙古地区经济与社会的稳步发展。
目前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民族工作思想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对民族发展作出了新论断,对于推进民族地区整个社会的发展有重大意义。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的形成以及“守望相助”的思想为内蒙古地区开展民族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并为其解决民族地区存在的问题带来了新机遇,同时将推动内蒙古地区民族关系和经济的发展。
内蒙古迎来民族工作开展的新局面。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作为内蒙古民族工作新的指导,要求内蒙古地区今后开展民族工作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保持开展民族工作的自信心,开创民族工作发展的崭新局面。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的提出解决了民族发展的道路问题,涉及到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一系列民族政策,这为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是未来自治区发展的强大保障。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工作发展将站在新的起点上,通过落实国家政策,实现自身发展新的突破。在民族工作开展的具体实践过程中面临各种问题,这就需要内蒙古自治区秉承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贯彻党的政策的同时积极探索出适合自治区发展的新办法与新路径,满足各民族发展的要求和各民族群众发展的需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将带来民族理论的创新,为内蒙古民族工作的开展充实了理论基础,也为其他民族地区开展民族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做法和经验。
内蒙古继续加强民族团结。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的角度指出民族团结具有历史渊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民族发展的基础,内蒙古自古以来就注重民族团结,古代时期多民族就在这片土地上共同生存,各民族之间相互往来。自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可以看到内蒙古积极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蒙汉等各民族在多方面呈现互融局面,是自治区民族团结的典范。民族团结就是各民族地位平等,各个民族在生活中注重民族交流,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交往,追求和睦相处。习近平总书记“守望相助”的思想也阐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与目标,民族团结有利于巩固民族关系,同时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加强民族团结,首先需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由于内蒙古自治区各民族文化、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存在差异,在交流中各民族增进了解,互相包容,进而加强了民族团结。其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凝聚人心。如果人心都在一起,那各民族之间关系融洽,矛盾就会减少。最后需要加强安全意识,建立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好应急事件的处置,建立有效的防范机制。
内蒙古坚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实行,为其自身的发展留出了足够的空间,发挥了民族区域自治的优势,极大程度的调动了内蒙古人民工作的积极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赋予自治地区自治的权利,它很好的将党中央民族政策和民族地区自身的发展结合起来,对民族地区的发展起到了保障作用。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要求民族地区继续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有利于内蒙古民族地区的长远发展。一方面,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地区可以充分行使自治权利,充分利用国家对民族地区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内蒙古自治区可以选拔了解其地区发展情况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有力解决当地矛盾冲突、实现经济的发展与维护社会稳定。
随着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和“守望相助”思想的深入发展,内蒙古民族地区民族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内蒙古民族工作要继续加强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团结,推动民族互融,坚定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蒙古地区各民族团结互助,有助于各民族人民幸福生活的实现,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助力。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但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不高,贫困人口较多,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现象依然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出我国基本矛盾已经发生转化,这将有利于解决内蒙古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提高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也表明内蒙古地区发展也将迎来新的时机,将迎来与其他地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机遇。
内蒙古进入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阶段。目前我国社会矛盾较为凸显,改革进入关键时期,以及各个民族本身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使得民族发展的矛盾更为突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我国经济实力稳步提升,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内蒙古贫困地区数量较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较大,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为内蒙古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提供新时机。一是内蒙古自治区应继续加大民族地区扶贫力度,将国家扶贫资金专款专用。开展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工作,努力提高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内蒙古自治区应给予对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等贫困县、乡重点救济,提高农民和牧民的生活保障。坚持农牧业优先发展,加快建立现代农牧业的生产体系。同时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解决人民最关心的问题,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让更多的内蒙古人民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二是内蒙古自治区应利用资源优势,注重产业优化升级。内蒙古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煤炭资源,应发挥资源优势,改进生产技术,注入“工匠精神”,推进产业再升级与经济发展,支持资源大市的转型发展,提高其经济的内生动力。同时内蒙古地区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通过树立文化品牌吸引更多游客,将旅游资源变为经济优势,缩小与其他地区发展的差距。
内蒙古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也从民族角度阐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各个民族共同的目标,每一个民族都是重要的部分,这使得共同富裕的目标在民族地区充分展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蓝图落到了实处。我国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的目标,涉及到每个民族的发展,内蒙古自治区也将迎来与新时代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机遇。内蒙古自治区发展起点较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城乡之间、少数民族地区与非少数民族地区差距较大,需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惠及每一个少数民族。内蒙古自治区应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建设亮丽内蒙古的步伐,完成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要求,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成果惠及每一个民族、每一个人民,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可以经得起实践的考验。同时内蒙古自治区应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建设,开展关于生态文明的宣传和教育,使更多的人加入到生态保护和建设中。再有就是应该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加强对企业节能减排的监督管理,努力把内蒙古自治区各市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城市。
内蒙古迎来国家政策叠加机遇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利于民族地区发展的民族政策,十九大报告中在这方面也有了新的布局,内蒙古自治区在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下,将享受到国家给予的民族政策的优势。一是继续推进西北大开发为内蒙古发展注入活力。一直以来东部地区发展较快,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与其差距明显,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基础上,党和国家将继续加大“西部大开发”的力度,着力解决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更加关注西部地区的发展,加快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保持民族地区经济稳步上升。二是“一带一路”的机遇为内蒙古发展提供平台。“一带一路”倡导建立与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内蒙古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形成开放互动合作的新发展格局。7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一带一路”加强了内蒙古与蒙古国、俄罗斯的经济来往,提高了内蒙古地区市场经济活力。内蒙古自治区加强与其他地区合作,发展开放性经济,建设合作平台,拓宽合作领域。总体来看,国家政策扶持内蒙古地区的发展,力图通过国内与国外经济等互动交流,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满足内蒙古人民发展需要,提高全区发展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我国民族地区发展做出了新部署,提出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加快民族地区平衡充分的发展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基础。新时代内蒙古自治区应抓住发展机遇,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极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民族方针,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努力提升内蒙古整体发展水平,谱写新时代建设亮丽和谐内蒙古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