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夜丹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 雅安 625000
依法治国,指的是依靠法律而不是人的主观意愿来对国家进行管理和整治,从而使得社会更加民主且公平公正,目前,依法治国是我国法制建设的核心,也是国家发展的基本方略之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都需要坚持依法治国,从而增强国家的自我调节自我规范能力。在经济方面,经济法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工具和重要体现。因此,对于经济法的意义和地位要进行重点分析,以此推动依法治国的完善。
在依法治国中的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方面,经济法是重要的支持点,众所周知,社会是否稳定和许多原因有关,而经济原因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政府和社会能不能保持经济总体的稳定发展,能不能及时完善社会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对于社会稳定与否起着决定性作用,一旦经济出了问题,则很可能会引发社会动荡,例如罢工等事件,扰乱社会治安威胁社会稳定。这些情况都在现实中有过实际例子,例如欧债危机引发了欧洲社会形势不稳定,示威频发,部分国家社会动荡,甚至二战的发生与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也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因此经济的平稳与社会的稳定是非常深远的。而如何维持市场经济的稳定和公民个人的经济利益,这便涉及到了经济法。经济法是以维护经济利益为主要内容的,包括个人的合法利益和社会整体的经济利益。经济法在经济活动中起到的是引导矫正规范和保护的作用,对于企业和行业之间的良性竞争进行引导,对恶性竞争进行矫正,对劳动者和消费者等的合法权利进行保护,对地产业银行业等行业的运行进行规范,通过这些来保证经济的稳定,从而保证社会的稳定,以此达到依法治国的目的。经济法在缩小贫富差距、反垄断以及维稳等多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保证了社会的公平公正。
社会进行经济活动,自然需要一定的依据和保证,经济法就扮演了这个角色,是进行经济活动的管理者和依靠者。我国以前采取行政治国的方法,这种执政手段是有着相当大的缺陷的,首先,政府在行政治国的方法下很容易出现有法不依的情况,不遵守法律制度,其次政府的权力过大,得不到一定的约束,会出现非法侵犯公民隐私权和财产权的状况,例如拆迁中的暴力行为等。这些弊端会使得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公信力大大下降,影响政府的权威,并影响法律的执行效力和说服力,从而不利于法制社会的建设和完善。在经济方面也是如此,政府作为唯一的管理者和话语权掌握者,对于经济秩序而言不是一件好事,如果干预措施不正确会严重干扰经济活动的效率和秩序。因此需要经济法来作为经济活动的管理者,通过法律来规范经济行为。
我国目前采取市场经济体系,市场经济体系是有不稳定性的,这就可能会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而市场竞争的高自由度高竞争度又会导致垄断企业的出现,因此此市场经济对于社会经济总体的发展会带来益处,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隐患和危机。上世纪就曾发生过多次波及全球的经济大危机,进入新世纪以来也曾经在2008年发生过严重的经济危机,其影响甚至到现在在一定程度上还在持续。因此对于市场经济而言,不能只靠市场的自我调控,必须有适当的宏观调控力度,对于我国而言更是如此。经济法的发力点便是调控经济,通过法律手段来对经济进行调整和控制,减少市场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预防经济危机的发生,及时扑灭可能出现的经济危机苗头,从而成为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保障。
我国用来调整公民财产和经济关系的法律还主要是民法,但是对于市场经济而言,民法的作用已经完全不够了,民法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中存在的各种天生弊端,例如垄断等现象。因此要想调整市场经济里的冲突和问题,必须要借助经济法的力量。以经济法来弥补法制体系的不足。
在改革开放持续深入,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依法治国显得尤为重要。各项经济活动都需要在法律的规范和指导下来进行,因此,经济法在依法治国的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经济法对经济活动的规范,从而实现社会的稳定,进一步促进依法治国进程的发展,实现国家的繁荣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