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务员公共精神的再塑造路径

2018-01-22 13:30丁贝贝
法制博览 2018年28期
关键词:公务员素质行政

丁贝贝

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4

一、公共精神的含义

“公共精神”是指公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承认基本的社会价值和拥护公共规范。其中对民主、平等、秩序和公共利益等基本价值,公民是持肯定态度,并会努力追求这些价值。民主政治的发展是需要强大的公共精神打基础的,同样公众精神的成长也需要民主政治的发展。要培养公务员的换位思考能力,使其成为具有“公共精神”,服务意识的公务人员,坚持以人为本,更努力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从整个国家来看,公务员队伍的素质还有待提高。少数公务员竟然把手中的权力看作是为个人牟利的工具,腐败现象极其严重,公众精神严重缺失。新的公共管理要求政府工作人员从顾客的角度出发为社会服务。它需要一个对社会负责、必须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来制定和实施决策的行政人员;要求行政人员并不局限于眼前的利益,而是用全方位和长远的眼光审视自己的行为;要求发展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我们将这些转变角色、具有“公共精神”和以人为本观念的公职人员理解为具备“公共精神”的公务员。

二、我国公务员“公共精神”缺失的原因

(一)官本位思想和传统人事制度的侵蚀

尽管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逐步完善,但传统的专制思想和集权思想、人治思想和人事制度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这些思想具有非凡的历史惯性。这种思维不能在短时间内扫除,必然会影响公务员制度的确立和施行。在现在社会,由于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误导了公务员本身的心理预期,出现崇尚权力的坏习惯,使他们建立起为大众办事的意识是很困难的,更不用说以“公共精神”的崇高价值来对待人民,为人民做事。首先,“官利一体化”,使公务员集中了很大的权力,容易滋生腐败。其次,制度设计不完善会使公务员堕落腐化。公务员公共精神的缺失关键根本在于顶层设计的不完善,导致了公务员队伍的机械性,禁锢了他们的思想意识。再次,缺少与民众的积极互动。一些较高位置的公务员把自己的官本位位置摆的很高,使得公务员自身更难接近群众,割裂了公众与公务员的联系,不能进行切实的换位思考,以致于“公共精神”的匮乏。

(二)行政伦理失范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以及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旧的体制的作用削弱了,新的体制还在建立过程中。因此,公务员面临的行政方面的道德失范日趋严重。具体表现如下:首先,本末颠倒,公仆成为主人。改革开放以后,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一些“公仆”颠倒了利益关系,慢慢从公仆变成了主人,事务面前只关心自己的利益,以至于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第二,利益分化严重。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部分公务员的以自我中心和分散化现象日益严重,为了维护本部门、单位和小团体的狭隘利益,互相扯皮。第三,权钱交易现象蔓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拜金主义思想使公务员在运用权力中不能抵制住诱惑,从而滋生了贪污腐败。

(三)公务员队伍素质的参差错落

基础素质和深层素质是构成公务员素质的两部分。深层次素质影响最大。深层次的素质包括人格素质、道德品质和角色素质。公务员人格素质是指行政活动中相对稳定的、反复出现的心理特征和人格特征的总和。公务员的道德素质是指调整公务员与公民、公务员与国家机关和公务员群体内部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公务员的角色素质意味着公务员的价值观和价值选择体现在公务员的行为层面。公务员必须符合自己的角色规范、角色期望和其他要求,并参加公务员实践活动。在公务员队伍中每个单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参差不齐,致使老人难以带动新人的发展,难以给一个单位带来新鲜活力。

(四)公务员培训工作存在不足

公务员的管理能力、知识结构、基本素质都必须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加强对公务员的培训,中国公务员培训工作存在一些不足:

1.对培训的需求调查不深入,认识不彻底。在公务员的培训中存在着“一刀切”的现象,有的岗位不能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分岗分类的培训,而是用一种“通篇”的办法进行培训,致使浪费了时间又使效率低下。

2.在培训内容方面不够严谨,培训方式太过简单。国家几乎掌管着公务员培训的所有事务,他们不重视公务员的个人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这样一来,他们对培训敷衍了事,没有了积极主动性。公务员的培训内容有时不能与时俱进,方法不够多元化,只是针对学习国家政策法规进行机械性的学习。

3.评价培训结果的体系尚不完整,不能够充分发挥培训效果的作用。其实,公务员是否参加培训与晋升之间无特定联系,虽然培训结果被用作公务员评估和晋升的基础,但实施中存在很多困难。

(五)公务员考核制度欠缺科学性

公务员的成绩和提升在一定范围内取决于上级领导,这决定了公务员唯领导马首是瞻。他们带头不以人民利益为本,不服务于人民而以领导的利益为本。任何人的举动都必须由潜在动机决定。由于人民对公务员日常工作和职业发展的影响不大,他们不会过多地思考如何改善与人民的关系,更不会做令人民满意的事情。

三、我国公务员公共精神重塑的方式

针对我国公务员队伍缺乏公共精神和需要加快民主政治建设的现状,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进行重塑:

(一)最根本的是政治和行政体制改革

如果最基本的政治和行政体制没有改革,仅仅做一些小的技术上和制度上的调整就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探索权力结构变化,加强权力下放,引入多种治理主体实现权力多样化。国家分权和扩大社会自治,这二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人民当家做主,以更民主、自由、公平、公正的态度处理社会公共事务。除此之外,公务员制度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团队素质的发展关系紧密,相得益彰。管理制度规范公务员的举动;公务员的活动反过来又表现管理制度的内容。公务员制度的完善应侧重于民主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勤政廉政等方面的公务员管理机制的建设。只有如此中央政府提出的“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专业精干,勤政为民,廉洁诚实的公务员队伍”的目标,才能在不久的将来实现。

(二)加强行政道德规范

政治、经济、法律、文化、道德等是行政道德建设整个工程中的至关重要的部分。只有从现有的问题出发才能得以解决和避免,具体而言如下:第一,要使各级人员建立正确的行政伦理观念和潜在制约机制,就要加强公务员行政伦理教育,加强行政文化建设。第二,要使伦理具有与法律、上层建筑同等的效力,就要加强行政伦理立法,把道德行为上升为法律行为,促进公共精神的再塑造。第三,发展公民社会对行政活动的干预和监督。着重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促使公务员的公共责任意识加强以及公共精神的再塑造。

(三)加强公务员素质的建设

公务员素质的建设是公务员公共精神的核心内容。加强公务员素质建设的途径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公务员的专业化建设。一是要熟练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二是要掌握公共行政知识。第二,强化职业道德。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服务于人民。《宪法》、《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等法律法规是公务员行为的准绳,要按照这些法律严厉地规范自己的一举一动,树立起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大局意识。如果公务员对自己的角色有正确的理解,并且他们坚持正确的立场,那么他们才能称为真正的“人民的公仆”。

(四)健全公务员培训体制

培训可以使公务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得到提高。它可以使公务员对服务文化及其目标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培养他们对公共服务的认同感和为之奉献的精神。

1.应以科技行政管理改革的发展为基准,持续创新培训的内容,不定时增加以往没有培训内容,达到政府管理所要求的标准。

2.变革以往的培训路径。理论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在传统培训方式的基础上,运用实践、外出培训交流等方式。

3.完善培训激励体制。考虑到把培训期间的学习成绩视作一种工作表现,将参加培训的评估结果记录到公务员自己的档案中。因此公务员培训中的学业成绩和考核是职位升迁的参考标准。

(五)构建完善的公务员考核评估机制和准入、晋升制度

1.完善政府成绩和效率考查评判机制。绩效评估的第一标准应该是“顾客满意度”原则。政府机关与民众二者之间的关系需要转变为公共服务供给者与使用者或顾客之间的关系。所以,有必要建立一套可以反映公民满意度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如支持率、投诉率、批准率等。

2.要加强多元化评估和公众评估,有必要公开公务员的评估过程和结果,让公众参与其中,促进公务员关注与行为客体的关系,并完善评估准则,把“德、能、勤、绩、廉”五项评估指标细化到第二和第三级指标。要既重视效率又重视公平,将评估内容的范围扩大,把切实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实事纳入其中。

3.改革公务员入职与职位提升体制。扩大职位竞争的范围,实行更大程度的选任制,扩大聘任制度,切实削减领导干部的人事权力。用法治取代人治,使公务员的职位设置得到规范和合法化。

公务员是所有行政活动的推广者和践行者,是链接政府与人民的纽带。公务员公共精神的塑造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工作效能和工作产出,有助于公务员管理的民主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新陈代谢机制、勤政廉洁机制等方面的建设。

猜你喜欢
公务员素质行政
行政学人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篮球公务员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