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白散的组方思路及临床应用

2018-01-22 13:01雍亚云李伟伟林兴旺陆婷婷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8年9期
关键词:射干宣肺外感

雍亚云,李伟伟,林兴旺,王 妃,陆婷婷

(1.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宁 530023; 2. 广西中医药大学,南宁 530001)

咳嗽是小儿常见而多发的病症,以咳嗽为主诉而就诊的病例数占儿科门诊的 60%~80%[1]。宣白散是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李伟伟教授治疗小儿咳嗽外感风寒夹痰证的常用经验方。宣白散由麻黄、杏仁、炙甘草、橘红、法半夏、茯苓、细辛、射干、南山楂、炒麦芽、山药组成,现将其宣白散的组方思路及临床应用介绍如下。

1 宣白散的立法依据

1.1 小儿肺脏娇嫩

《难经·四十九难》中提出“形寒冷饮则伤肺”的理论,首先提出寒邪为咳嗽的主要病因。肺主宣发,主一身之表,小儿肺脏娇嫩、形气未充、卫外不固、宣发肃降功能尚不健全,感受风寒之邪后卫表被束、肺络壅阻,引起肺失宣降而咳嗽。

1.2 小儿脾常不足

中医学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小儿脾常不足,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水湿不能化生津液、水谷不能化生精微,酿为痰浊,上贮于肺,肺失宣肃而为咳嗽,加之外邪干肺,肺不能宣布津液,聚液为痰。故在治疗咳嗽咳痰时, 既要治标更要治本,驱邪的同时更需要健脾运脾之药化痰开结。

1.3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

小儿稚阴未充,稚阳未长,机体柔脆,阴阳二气均幼稚不足,具有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的特点。而且患病后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处方用药则需寒温并用,虚实兼顾。

1.4 小儿为“纯阳”之体

小儿以阳为用,阳盛则易化热,当外邪侵袭时,正邪相争,易化热入里,需寒性药清热;且小儿体禀纯阳,生机蓬勃,脏腑清灵,活力充沛,对各种治疗反应灵敏,易趋康复,用药需轻灵。

2 宣白散的组方特点

2.1 三拗汤

三拗汤原名“还魂汤”,始见于《金匮要略》,后被收录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2],由麻黄、苦杏仁、甘草3味药物组成,系由《伤寒论》麻黄汤去桂枝而成。方中麻黄味辛性温,辛则入肺,温则散寒,质地体轻中空,轻轻上浮,功擅宣发,有发散风寒、宣肺平喘、利尿消肿的功效;杏仁味苦泄降,性温发散,专入肺经,既有下气平喘止咳之功,又有疏散肺经风邪、宣滞化痰之能,长于肃降;麻黄、杏仁配伍一宣一降,恢复肺气之宣降;甘草味甘性平,合麻黄辛甘发散而解表,合杏仁止嗽化痰而利肺[3]。三拗汤宜用于风寒外郁、腠理闭密、无汗的外感风寒表证,具有宣肺解表之功,为治疗风寒邪犯肺的经典方,用温散之品散邪开结, 复宣降之机, 平咳喘之候。

2.2 二陈汤

二陈汤首载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乌梅、生姜组成,为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代表方,其中半夏、橘红、白茯苓是本方的核心药组[4]。半夏辛温性燥,辛能散水,温可化饮,入脾则水去土燥而湿无生源,入肺则宣降气机而饮无留所。法半夏由白矾浸泡或煮或腌制而成,能消除辛辣刺喉的副作用,降低毒性,以燥湿化痰为主;橘红味辛苦、性温,具有燥湿化痰、理气行滞之功;白茯苓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渗湿、健脾等作用,且作用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三药相配共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效,为历代医家治疗湿痰证之常用药组。

2.3 细辛、射干

《神农本草经》记载细辛“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久服明目,利九窍”。细辛味辛,辛以润之,能散能行,具有祛风解表、散寒止痛、温肺化饮、通窍之功。射干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结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提出射干具有清热解毒、利咽祛痰之功,可用于喉痹咽痛的治疗。射干与细辛的关系,射干的作用是降逆,细辛的作用是宣散,射干可以制约细辛的温散,细辛制约射干的寒凉,其相互作用,起通窍、利咽喉的作用。

2.4 山楂、炒麦芽、山药

山楂性味酸、甘、微温,具有消食化积、行气散瘀的作用。《医学衷中参西录》 记载山楂“其味酸而微甘,能补助胃中酸汁,故能消化饮食积聚,以治肉积尤效”。炒麦芽性味甘、平,具有行气消食、健脾开胃的功效。《药品化义》:“大麦芽,炒香开胃,以除烦闷,生用力猛,主消麦面食积。”张锡纯认为“麦芽,性平,味微酸,能入脾胃,消化一切饮食积聚。为补助脾胃药之辅佐品”。山药味甘,性平,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的功效。《神农本草经》云:“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三药合用共奏运脾醒脾、开胃消食之功。

综上所述,宣白散的特点为三拗汤起宣肺解表、开郁启闭之功,使邪有所去为君药;二陈汤起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效,使痰无由生为臣药;细辛、射干合用,一温一寒,一宣一降,共起通窍、利咽喉之用共为佐药;南山楂、炒麦芽、山药合用有健脾消食之功为使药。诸药合用宣降相依, 寒温并用,标本兼顾,以利肺之开合,助脾之健运,共奏宣肺止咳、健脾化痰之功。

3 宣白散的适应病证

3.1 外感咳嗽

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咳嗽》曰:“外感咳嗽,无论四时必皆因于寒邪。盖寒随时气入客肺中,所以治咳但治以辛温,其邪自散。”直接指出寒邪为外感咳嗽的主要矛盾,应以辛温之法治之,如外感咳嗽,或伴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头身疼痛等症状。

3.2 脾虚痰浊

小儿饮食不节,脾胃受伤,脾失健运,食积、痰饮内生加肺失宣降,则出现咳嗽、咳痰、痰稀色白等症状。

3.3 鼻窍不通

鼻为肺窍,外邪侵犯, 在上侵犯口鼻,内伤于肺, 正邪相争肺气失于宣降,肺气升降出入不利,引动体内伏痰,痰气交阻于气道而现鼻痒、鼻塞、喷嚏、流涕等症状。同时小儿鼻腔相对短小,鼻道狭窄,缺少鼻毛,鼻黏膜柔嫩并富于血管,感染时黏膜肿胀易引起堵塞[5]。

3.4 咽红咽痒

咽为肺卫之门户,外邪侵袭上先受之,咽首当其冲。风寒之邪入里化热,邪气郁于腠理,气机不畅,脉络痹阻,凝聚喉咙,出现咽红、咽痒声重等症状。肺、脾胃、肝胆、肾、督脉皆络于咽喉,肺气系于咽喉,咽喉为“肺气之道”“脾胃之候”,肾经入肺络咽喉和肝胆之经气上注于咽喉,故诸脏受邪皆可致咽部受邪致咳[6]。

总之,宣白散适用于小儿咳嗽外感风寒夹痰证,病位在肺脾,病机为风寒外束、肺脾失调、气逆于上,主要症状为咳嗽咯痰,痰稀色白,或伴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或浮紫。

4 典型病案

杜某,女,3岁,2017年6月4日初诊:咳嗽3 d有痰不会咳出,夜间咳多,咳剧时干呕,鼻塞,流黄浊涕,无发热,汗少,纳差,寐欠安,大便干结呈羊屎状,小便调。症见精神可,面色少华,咽稍红,扁桃体未见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音有力,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脾未扪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舌淡苔白,脉浮,诊断咳嗽风寒夹痰证。方药宣白散加减:麻黄6 g,杏仁6 g, 细辛3 g,法半夏8 g, 茯苓10 g,橘红6 g, 炙甘草6 g, 射干8 g, 淮山15 g, 山楂10 g,炒麦芽10 g,莱菔子10 g, 辛夷6 g,5付,水煎服每日1付,饭后温服。5付药后痊愈。

按语:患儿咳嗽源于素体脾虚,风寒外感,袭表犯肺,肺失宣降而上逆发为咳嗽,治以宣肺止咳、健脾化痰。方中麻黄、杏仁宣肺解表、温散寒邪;橘红、法半夏、茯苓理气化痰止咳;细辛、射干、辛夷通鼻窍、利咽喉化痰;莱菔子降气通腑;山楂、炒麦芽、山药健脾消食、利气化痰;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宣降相依, 寒温并用,标本兼顾,符合宣肺祛痰、健脾和胃之法,共奏宣肺止咳、健脾化痰之功。

猜你喜欢
射干宣肺外感
射干现代研究进展浅析
射干与川射干的鉴别研究
穴位贴敷联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提壶揭盖法治疗闭经的探讨
射干
宣肺止嗽合剂辅助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风邪犯肺证患者
祛风宣肺止咳方治疗风痰闭阻型感染后咳嗽30例临床观察
宣肺止咳汤治疗外感咳嗽临床观察
金碧清热汤治疗外感高热48例
产后外感高热辨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