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霞
张瑞松,地道的70后,干事执着、艰辛的创业让他走上了致富路,连续多年被四师六十七团评为自营经济先进个人、多元增收先进个人、科技致富能手等。
张瑞松是一个地道的农家子弟,2003年参加工作,成为六十七团三连的职工。他边种植边想:现在种地都是机械化,方便省力,如果自己也能从事机车作业,不但自己种植省力,还能给其他职工干活挣钱,增加收入。张瑞松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支持,他就开始专研农机技术,经常向老农机手请教,学习农机作业技术,当自己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后,当年年底,就购买了一台2404型大马力机车,走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多年来,张瑞松和妻子一边承包着土地,他一边从事农机工作,用发展多项经营来增加收入。有了机车的方便,张瑞松种植的土地面积也在逐年扩大,从一开始80亩职工身份地到现在的500多亩地,2016年,他种植的棉花、制种玉米、小麦,年底收入20多万元。三连是一个土地面积较大的单位,到了春播、秋收时,机车作业量大。凭借贷款,2008年又购回一台2204型大马力机车。妻子的支持,让张瑞松安心的搞起了农机工作。近几年,随着农机的不断更新,张瑞松已有两台大马力机车,两台中型机车。为了提高作业质量,闲时,他还经常看一些农机知识方面的书籍,学习发动机维修、保养、使用等一些基本原理。田间作业时,不管白天还是夜晚,他始终以优质服务为准则,认真调试好机车,力求达到作业要求和承包户的满意,每年机车收入都在20万元以上。因机车多了,为解决自己机车维修的难题,2012年,张瑞松凭着自己多年来从事农机的经验,加上自家地理位置的优越条件,开了一个农机修理铺,还利用闲余时间为连队农机户修理机车,这样一年下来,节省修理费2万元。
每年到春耕春播、秋收是机车最忙的时候,张瑞松就到团场相邻的地方找了八个懂农机和会干地里活的比较困难的少数民族家庭,作为长期雇佣工。他还在连队买了房子,给他们安排好住处,让他们放心干活,这样不仅减轻了自己的负担,还帮助困难的少数民族增加了收入。来自四乡的哈萨克族喀依少尔和妻子连续六年给张瑞松打工。为了打工方便,张瑞松就在连队买了房子让喀依少尔一家住,机车忙时,喀依少尔就给他开车,妻子就在他种植的地里打工,这样两个人每年都能挣上5万多元,喀依少尔感激地说:“我在张老板这儿干了六年了,他对我们像亲人一样,在生活上还经常关心我们,我和妻子每年都有不少收入,我从心里非常感谢他。”
近几年,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胆大、敢闯敢干的张瑞松,现有2404型、2204型两台大马力机车,一台约翰迪尔904型和一台荷兰110型中型机车,种植的面积也达到了500多亩,真正成为一名农机大户和种植大户,现在每年收入都在40万元以上,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他还在县城购买了一套楼房,冬闲时,一家就回县城去住,农忙时就回到连队居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张瑞松感慨地说:“现在我富了,能够帮助扶持那些有困难的人,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增加点收入,就是我最开心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