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注射在病危猪治疗中的应用

2018-01-22 11:52:12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8年4期
关键词:病危针头病猪

(江苏省建湖县近湖街道畜牧兽医站,江苏建湖 224700)

腹腔注射是针对病危猪的一种注射治疗方式,属于猪疾病的一种较为常见的治疗措施.本文将对腹腔注射在病危猪治疗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希望可以为广大猪养殖户提供借鉴。

随着我国畜牧诊治技术的不断深入,大量的生物研究、实践表明,在针对病危猪的诊疗过程中,应用腹腔注射的技术能够获得更加明显的治疗效果,由此,在这一大环境背景下,如何更加妥善、合理地针对病危猪群体应用腹腔注射治疗技术成了我国畜牧业研究者们研究的重点问题。腹腔注射是指在实际的诊疗过程中,将药物直接注射进入病危猪群肠道外部的腹腔膜中,以期得到更快的诊疗效果的治疗方式,并具备较为明显的过程及疗效优势,由此,截至目前腹腔注射诊疗的方法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畜牧诊疗者们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治疗模式。

1 腹腔注射治疗方法的概述及其应用范围

腹腔注射是指将用于治疗的药物直接注射计入胃肠道浆膜以外的区域,从而达到更快、更直观地将药物运输到病灶的诊疗模式,通常情况下,该模式下诊疗目标对于该治疗物质的吸收较快,能够更好地达到预期的诊疗效果。

(二)腹腔注射治疗的应用范围

随着腹腔注射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畜牧诊疗工作中应用到了一定的腹腔注射,尤其是针对病危猪的诊疗过程中,腹腔注射的实际临床效果明显的优于传统的病危猪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等镇静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病危猪群体对于治疗药品的吸收能力同时及时的使其作用于病灶,并逐渐凭借其注射时间短、效果明显等优势成为我国实际病危猪及猪仔治疗过程中的主要方式。

2 腹腔注射在实际病危猪诊疗过程中的应用

通过近年来针对腹腔注射在实际病危猪中的操作可知,在实际的注射环节应用选择较为恰当的器具、应用合理的方式及方法配比恰如其分的药物,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腹腔注射的诊疗效果,从而避免因应用性的失误导致病危猪的生命状态受到较为严重的危害。

2.1 腹腔注射准备环节在病危猪诊疗过程中的应用

根据实际的经验,在实际的病危猪腹腔注射准备环节的应用,应根据下述几项内容分别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准备工作,从而最大程度上保证腹腔注射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首先,在针对腹腔注射器材的选用环节,根据实际的诊疗经验,笔者认为,就目前为止,针对病危猪群体的注射环节通常应用三种器械:即滴液瓶、推注仪器以及注射仪器三种。例如,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滴液瓶,通常情况下为一次性用品,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将其滴液瓶末端的输液针进行拆解;推注仪器,则通常情况下是将滴液瓶全段的引导管进行45~60cm左右的修剪,并将剩余部分导流管保留的同时在切断出加设塑料针的模式;金属注射仪器则在实际的使用中通常包括两种类型,一种中针头型号在12~18之间,容积为10ml的长度2~7cm的注射仪器、另一种则是针头型号在12~18之间,容积为20ml的长度2~7cm的注射仪器,以供操作人员选择。

其次,是针对保定方法选择的原则。例如,在实际的病危猪腹腔注射治疗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便是要针对病危猪进行身体情况的稳定工作,从而便于后续的注射和治疗是治疗病危猪过程中最为困难的环节。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通过钳耳、徒手、套绳、侧卧等方法进行病危猪的保定工作,由此,在实际的应用环节,应该根据病危猪的不同生理状况选择不同的保定方法,从而达到预期的保定效果。例如,针对中小型病危猪的保定可以选用钳耳或徒手的方式进行,而针对体型相对较大的病危猪则应选用套绳的方法进行病危猪的保定,在确保病猪稳定性的同时最大程度上避免对病猪进行二次的硬性伤害。

第三,进行腹腔注射的位置选择。在大多数情况下,针对病危猪的腹腔注射工作应根据其病症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不同病症表现现状的病猪应该选用不同的注射部位。例如,如果患病的是年龄较小的仔猪,则应选的注射点应控制在仔猪脐部到趾骨间区域的重点为之,距离腹部2-5厘米左右为最佳;如果是较成熟的大型病猪则应选择患病猪肷窝处腹壁的位置进行注射,这一位置距离病猪外结节、腰椎以及最后一条肋骨的距离大致相等能够最为有效的保证病猪针对所注射药品的吸收效果。

最后,针对注射方法的选择环节。对于并为病危猪的腹腔注射治疗工作来说,通常应用的注射方法可以分为两类:即治疗注射、输液器注射两种。其中直接注射通常情况被应用在针对仔猪的治疗环节,使用左手控制、右手持器的方式在病猪的腹腔壁处垂直深入,待出现血液回流现象后将药物持续性地进行均速推进。而针对大型病猪的注射方法则大都使用18号且长度较长的针头进行注射,在应用针对仔猪的注射方法的同时,待病猪稳定后迅速将针头刺入,用左手辅助注射器针头稳定性的同时右手控制注射、输液的速率情况

2.2 腹腔注射在病危猪诊疗过程中的基础要求

在实际的病危猪腹腔注射治疗环节,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明显的提升针对病危猪的诊疗效果,但是在实际的操作、应用过程中仍旧应该注重下述基础事项的把控。首先,是针对用药剂量上的把控工作,例如,在针对病危猪进行腹腔注射的治疗操作中,注射的次数最好要控制在隔天注射,并在连续注射2~3次之后停止对病危猪的腹腔注射,与此同时,针对用药剂量的控制也需要畜牧医护人员进行格外的注意。例如,针对重量不超过15~25kg的患病仔猪,用药的剂量不应超过30ml,并应根据病猪的实际重量进行适当的增减,而针对重量超过25、不足30kg的仔猪则应将药剂的用量控制在40ml左右,才能最大程度达到预期的诊疗效果。其次,在针对病危猪的腹腔注射操作时,应确保针头刺入的稳、准、狠,避免病危猪内脏受到伤害的同时、准备的把控针头的刺入长度,争取做到“一猪一针头”,对重复使用的针头进行及时的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最后,在实际的腹腔注射环境应选择与病猪体内相类似的等渗溶液进行注射为最佳。例如,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使用0.9%的盐溶液和5%的葡萄糖溶液进行溶液注射,避免因浓度过高、渗透力过强等因素造成的药物难容和沉淀的形成,从而影响病危猪对于药物的吸收和反馈。

3 结语

综上所述,应用恰当的腹腔注射,不仅仅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升对病危猪群体的治疗效果,同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缩短针对病猪的诊疗时间,从而能够为病猪的治愈带来更大、更明显的时间优势,进而提升我国畜牧养殖者们的根本收益,促进我国畜牧行业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常正英,李自秀.腹腔注射在病危猪治疗中的应用[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7(07).

[2]班有银.腹腔注射在病危猪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7(07).

[3]邹汝辉,徐宇烽.腹腔注射在病危猪治疗中的应用[J].吉林畜牧兽医,2017(07).

[4]练日东.腹腔注射在病危猪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7(05).

[5]龚朝春.腹腔注射在病危猪治疗中的应用[J].乡村科技,2016(36).

[6]唐敏,蒋沁汐.腹腔注射在病危猪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6(12).

[7]王玉彬. 腹腔注射在病危猪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27):118-119.

[8]王金锋, 魏晓, 信玉春. 病危猪运用腹腔注射治疗的可行性评估[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 2017(2):56-56.

猜你喜欢
病危针头病猪
浅析腹腔注射在病危猪治疗中的应用
畜禽业(2022年3期)2022-12-07 04:33:19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护理研究(2022年7期)2022-04-29 07:43:10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家庭医药(2022年3期)2022-03-24 23:04:53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病猪喂药有办法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32
克林霉素对猪肺炎霉形体病的治疗效果
腹腔注射在病危猪治疗中的应用
乔布斯病危时刻
特别健康(2018年9期)2018-09-26 05:45:46
腹腔注射在病危猪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