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与措施

2018-01-22 11:52:12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8年4期
关键词:母源养殖场程序

(吉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长春 130062)

在疫苗使用过程中,有多种因素会影响免疫效果,比如疫苗保存方法不对导致疫苗变质、疫苗用量错误起不到相应的免疫效果、免疫程序出现错误导致疫苗免疫失败等。加强对免疫过程的控制,是提高疫苗免疫效果的重要途径,在免疫过程中必须要根据疫苗的用法说明,结合养殖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免疫,从而提高免疫水平。

1 动物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

1.1 疫苗问题

疫苗质量问题是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的重要因素,常见的疫苗质量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疫苗本身不合格。在生产疫苗的过程中,有可能个别动物疫病冻干苗有失真空现象,检验时出现漏检,有的防疫人员又缺乏相应的认识,使用疫苗之前不对疫苗进行检查,不管疫苗是否真空,都将疫苗看成是合格品,使用了有问题的疫苗进行免疫,导致免疫失败。第二,疫苗保存不当。在疫苗运输过程中出现疫苗瓶盖松动,导致疫苗的真空状态被破坏,效价降低。或者在运输和保存的过程中受到阳光直接照射,将疫苗取出的时间过长,疫苗稀释之后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完毕,都会导致疫苗效果受到影响,甚至是完全失效。第三,使用过期的疫苗。一般在对动物群进行免疫的时候,打开的疫苗要立即使用完,随着疫苗研究技术的不断创新,疫苗的使用时间得到延长,但也要求要在6小时以内用完。有的防疫人也不注重疫苗管理,使用过期的疫苗。

1.2 免疫程序不合理

免疫程序正确、科学是提高免疫效果的重要措施,当前很多免疫人员在对动物进行免疫的时候,程序不合理,从而导致免疫失败。免疫程序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母源抗体的干扰。免疫的关键是要排除母源抗体干扰,确定合理的首免日龄,在免疫过程中有的养殖人员没有做好免疫控制,对免疫程序的设计不合理,导致接种免疫的动物进语音较高的母源抗体滴度,接种的疫苗被先天的母源抗体中和,从而影响接种效果。第二,免疫程序不适合养殖场的实际情况。每一个养殖场的实际情况不同,在免疫过程中忽视了本场地的实际情况,部分动物个体有差异,免疫人员没有采用差异化操作手段进行免疫,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免疫水平。第三,未按规定程序接种。在免疫过程中按照规定程序重复接种是强化免疫效果的有效方法,一些养殖户对免疫程序不重视,对某种疫苗的免疫期不顾不问,认为只要接种一次就足够,导致疫苗达不到相应的免疫效果,导致免疫失败。

1.3 操作不合格

在免疫过程中对免疫过程进行操作控制是提高免疫水平的关键,人为操作不当是引起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免疫接种剂量不对,在免疫的时候给动物注射的疫苗剂量不足,又没有及时进行补充,导致免疫失败。第二,注射设备的选择不当。有的免疫人员在进行免疫接种的时候为了方便而选择短粗的针头,注射的针孔较大,而且比较浅,疫苗只能达到皮下脂肪层中,影响动物对疫苗的吸收,而且还可能会导致疫苗从针孔流出,减少了疫苗的使用量,导致免疫失败[1]。

1.4 饲养管理不当

饲养管理过程也会对动物的接种免疫效果产生影响,例如饲养过程中给动物饲喂霉变的食物,动物的生长环境不清洁,没有及时消毒等,导致机体出现不同病症,而且机体的抵抗力本身较弱,也会影响免疫效果。

2 提高疫苗免疫效果的策略

2.1 加强对疫苗的科学选种

疫苗质量是影响免疫效果的主要因素,由于疫苗本身的质量问题,很容易导致疫苗免疫失败。对此,在免疫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加强对疫苗质量的监管。第一,要对疫苗的厂家进行严格监管,确保厂家生产的疫苗满足条件,不会产生质量问题。第二,要加强对疫苗科学合理地保存,在疫苗运输过程中要将其密封保存,防止运输过程中受到阳光直射,在保存疫苗的时候要使用专门的仓库和冷柜,根据不同疫苗的保存要求进行科学保存。一般冻干疫苗适合放在-10~20℃的冷冻环境中,温度越低,保存的时间越长,疫苗的活性越高。第三,在使用疫苗进行免疫之前,应该要对疫苗进行检查,确保疫苗合格,没有变质之后才可以用于免疫。

2.2 对免疫程序科学控制

在免疫过程中,必须要设置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要结合养殖场的实际情况,或者养殖场所在区域的各种疫病流行情况,对动物的品种、日龄、母源抗体水平等进行监测之后做出合理的判断,选择适应的疫苗,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且根据具体情况对免疫程序进行调整,从而使得整个免疫过程更适合养殖场的实际情况,提高免疫水平。在免疫过程中,一般在40~50日龄进行免疫最合适,此时的母源抗体基本消失,对疫苗产生的影响最小。

2.3 对注射方法进行控制

在免疫注射过程中应该要注意几个重点内容:第一、用连续注射器接种疫苗时应该要对注射的剂量进行反复校正,防止出现较大的误差,一般疫苗的注射量与理论要求的注射量之间的误差不能小于0.01ml。第二,选择合适的设备。在注射过程中针头不能太粗,防止拔针后疫苗流出,同时要对各种注射所用的设备进行消毒,及时更换,防止共用针头带来交叉感染。

2.4 加强饲养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要对动物的饲养管理过程进行规范,减少动物的应激反应,例如对动物食物质量进行把关,饲喂健康、安全的食物,对动物生存环境进行控制,定期进行消毒、清洁等,使得动物自身保持良好的体质,减少应激反应的危害[2]。

参考文献

[1]孙容非.动物免疫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畜牧兽医杂志,2014,33(3):78-79.

猜你喜欢
母源养殖场程序
母源抗体仔猪疾病防治作用
试论我国未决羁押程序的立法完善
人大建设(2019年12期)2019-05-21 02:55:44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程序猿”的生活什么样
规模化养殖场猪的繁殖障碍发生原因与防制
英国与欧盟正式启动“离婚”程序程序
环球时报(2017-03-30)2017-03-30 06:44:45
新建规模养殖场的环保新要求
湖南农业(2017年1期)2017-03-20 14:04:47
烈日炎炎养殖场如何防暑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