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历史 迈向未来

2018-01-22 11:40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
创造 2018年5期
关键词:自由人联合体宣言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

冯育林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

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和《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让党校青年教师当好马克思主义的坚定实践者,凸显党校是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及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要阵地这一性质,2018年4月20日下午,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举办了以回望历史、迈向未来为主题的“龙门论坛·青年之声”活动。与会青年学者分别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共产党宣言》的精神意蕴与时代要求等六方面谈了自己的认识。来自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社科联、云南人民出版社、玉溪市委党校,校(院)教研教辅部门的教师、校(院)主体班次的学员代表,以及云南的媒体记者,近150人参加了此次论坛。现将论坛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协调发展思想的新时代思考

对于“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的当代中国而言,马克思主义社会协调发展思想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李诚副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立,为破解“如何实现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类共同进步这一大难题”敲开了大门。他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协调发展思想的全面把握,认为新时代中国要全面回答“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这一课题,须按照新发展理念,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同时,认为面对全球化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的各类挑战,要坚定四个自信,着力办好自己的事情,讲好中国故事。

张德寿教授认为,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协调发展思想的挖掘,不能脱离马克思所处时代面临的冲突太大、矛盾太多、生产资料被少数人占有等历史困境,要抓住生产资料所有制这个核心问题。同时,他还强调要回到现实,厘清中国共产党如何通过理论和实践走到今天,在促进社会协调发展方面,解决了哪些问题,当前和未来还面临着哪些问题。唯有此,才能更好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社会协调发展思想。

二、《共产党宣言》中的阶级思想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基于这种精神,与会学者对《共产党宣言》的阶级思想进行了反思。张科博士认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范式并没有在时代穿越中失去生命力,依然闪耀着智慧光芒。他认为《共产党宣言》指出了生产力发展是阶级产生和分化的根源,进而揭示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实行的残酷剥削,道明共产党人提出的两个“最彻底的决裂”观点,成为反对资产阶级统治的最响亮武器。

刘化军教授认为,对于《共产党宣言》中阶级斗争思想的认知,须抓住阶级斗争的根源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伟大斗争”,思考《共产党宣言》中的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方法,对推进“伟大斗争”的借鉴意义。关于这个问题,张德寿教授着重提出了《共产党宣言》与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精神,认为要有一种“阶级斗争在今天中国是什么,在今天怎样判断阶级斗争”的问题,且要以强烈的现实关怀来回答这个问题。

三、自由人联合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契合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以关心人类命运为政党本色。这也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精神契合。白婧博士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自由人联合体关怀人类命运的核心议题、“问题意识”与改变世界的思维逻辑、以现实利益为基的通达路径的理论承继,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自由人联合体是最高理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时代追求。

张德寿教授认为把马克思对于自由人联合体的美好社会描述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起来,有着内在逻辑统一性,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关怀人类命运的本质和品质,其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人类解放。但须进一步追问,今天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出发点,是不是对发展了500年的资本主义所构成体系的超越,离开这个“是不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缺乏更深刻的全球视野和更深厚的历史哲学意义。

于此,刘化军教授提出两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是应当区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类”与戈尔巴乔夫改革新思维中的“类”、费尔巴哈的抽象的“类”;二是面对《共产党宣言》中提到的“资产阶级按照他们的面貌创造了一个世界”,以及今天现实存在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关门主义”,要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当怎么办?

四、“自由人联合体”思想及其对培养“时代新人”的启示

《共产党宣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揭示了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论证了社会最终将是一个自由人联合体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陈琦博士认为,要在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提下,从生存论哲学视角出发探讨“自由人联合体”命题的内涵与实现条件,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分析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落脚点,即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思考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路径和机制。

刘化军教授认为,学术界对从何种视角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较多的争论,从生存论的视角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倾向于以西方的言语体系解读。自由人联合体的思想在《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前就存在,《共产党宣言》明确地提出了“自由人联合体”的命题,其中对“自由”的理解是复杂而困难的,尤其对当代青年来说,他们不理解自由需要通过生产力的发展来实现,只是简单地认为自由就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

张德寿教授认为,马克思最关注的问题是,人作为一个社会体处在生产力和生产资料占有的关系中,若生产资料仍然归少数人占有,那么必然导致阶级分化、自由无法实现。自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命题,理解自由的层面很多,但最根本的还是要从生活的角度去理解。

五、从《共产党宣言》中寻找党性本源

党性是党员对政党“本质属性”的遵循,从《共产党宣言》中寻找党性本源,是中国共产党溯本求源的起点,是新时代坚守初心和使命的重要出发点。冯育林基于对《共产党宣言》文本的分析,将《共产党宣言》对党性的内在要求归结为四点:一是坚持无产阶级的革命立场不动摇;二是坚持以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为根本利益;三是消灭剥削、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对立;四是追求构建一个每个人都能得到自由发展的共同体。他认为,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推进《共产党宣言》党性要求的中国化,确立了“两个先锋队”“三个代表”的党性,并以“人民性”为本质属性。

张德寿教授认为,党性问题是《共产党宣言》核心探讨的问题,基于《共产党宣言》重温与思考“党性本源”很有必要,并且对该问题还有理论提升的空间。他指出,《共产党宣言》对共产党本质属性的分析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利益代表的整体性问题,整体性指的是全世界的无产阶级,以及共产党人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二是联合斗争的国际性问题,共产党代表的是不分民族的无产者的利益;三是理论和实践的先进性问题。这三个问题对今天的中国共产党来说,仍然具有重大意义。

欧黎明教授认为,要从整体性上认识和研究党性本源,从《共产党宣言》中寻找党性要把握前后联结的分析逻辑,最终落脚到“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句话,党性的本源应该是无产阶级这个阶级最高的和最集中的表现。

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共产党宣言》基本原理的继承、创新与发展

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不仅是回溯历史,学习《共产党宣言》的真理,更是要把《共产党宣言》当中的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放在一个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联中准确理解和深入思考。谢益桂老师从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准确把握社会发展内在矛盾、坚持无产阶级历史作用的思想、坚守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四个方面,分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共产党宣言》基本原理的继承、创新与发展。

刘化军教授认为,《共产党宣言》对基本原理的表述集中在1872年、1883年和1888年的《共产党宣言》序言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共产党宣言》基本原理的继承、创新与发展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即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二是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思考阶级斗争与伟大斗争的联系;三是无产阶级只有通过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马维聪主任表示,今天我们学习《共产党宣言》要做到学思践悟,青年学者若能扎实钻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弄通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就一定能出好的科研成果。

副校(院)长欧黎明教授作了总结发言。他说:“经过170年的风雨历程,一代又一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共产党人遵循《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而不懈奋斗。170年后的今天,马克思主义赋予了我们新的时代内涵,学习《共产党宣言》要保持初衷、遵照要求、担负使命。第一,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需要产生思想的碰撞与交流,学校搭建平台就是要集中青年同志与老同志交流思想,让老同志为青年人指点迷津、贡献智慧,让青年人展示自我、练就党校人的气质。第二,学习马克思主义要从整体上进行系统、深入、全面地学习,切忌支离破碎地研究,要注重从立场、观点和方法把握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精髓学深学透。第三,身为党校人,一定要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发出党校最强音,使党校引领马克思中国化的研究,为马克思中国化的研究作出积极的贡献。”

猜你喜欢
自由人联合体宣言
EPC总承包模式下联合体合作体系构建
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节选)
排球比赛中“自由人”的作用
湖北省智能建造科技创新联合体成立
青春宣言
对于联合体EPC总承包模式下成本控制的得与失
Father's Day
柔软宣言
宁波党建联合体创新基层治理模式
排球比赛中合理使用双自由人战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