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乒乓情结

2018-01-22 06:57尚新革
兵团工运 2018年10期
关键词:球台乒乓球拍打乒乓球

□尚新革

“忽如一日春风来,大街小巷银球开”,70年代初叶,中国乒乓球威震四海,乒乓外交也架设了对外交往的桥梁,乒乓球世界冠军庄则栋、梁戈亮俨然成为那个时代的符号和国家的民族英雄。一时间小小的乒乓球就上升为中国的国球,八亿神州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打乒乓球热潮。当时我就读的三○团煤矿学校自然也不甘落后,学校在每排教室前都用砖块、水泥垒砌了一座乒乓球台,以便让同学们课余和放学后能够纵横乒坛,挥拍厮杀,期待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乒乓健儿,去实现为国争光的宏图伟略。

为此学校三天两头举行的“乒乓擂台赛”,给我带来了无穷的欢乐。因为技艺蹩脚,我只能作个陪衬,凑个热闹,也算重在参与吧。

打乒乓最起码要有乒乓球、乒乓球桌、乒乓球网和乒乓球拍。而小孩子好不容易存的钱只能买一只乒乓球,其它的设备就只能因陋就简,将就着用了。

没有乒乓球桌,大家就自力更生,在学校操场上画一张。用粉笔画最好,要是没有粉笔,用南瓜叶也行,要是连南瓜叶也没有,就用砖块了。这样的影子“乒乓球桌”倒也简单,却有一个缺憾,就是乒乓球有没有出界,用肉眼很难界定,比赛双方往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争得面红耳赤,谁也不服谁。还有一种办法要好一点,找来废弃门板搁在两条四尺凳上,就成了一张简易的乒乓球桌。至于乒乓球网,也是没有的,在门板的中间放两块砖头,搁上一条木棍或者竹竿即可。

那时,囿于经济条件的制约,我们这些乒乓球迷们的“装备”十分简单,球是几分钱一个的塑料球,打在坚硬的水泥台子上不仅不太起球,而且发出“噗”、“噗”的声响;乒乓球拍那更是五花八门,各有千秋。有三合板做的、纤维板裁的,假若有一天能够用真正的乒乓球拍来挥洒一番,无疑像是吃了一顿美味佳肴般悠哉、乐哉!班上唯一的独生子女谢小飞,他母亲花了五角二分钱买了一只贴海绵的乒乓球拍,让一个班的同学好生羡慕,一段时间像一群苍蝇般围绕着他转悠,大有众星捧月之热闹,说到底无非是想着借他的拍子一试身手罢了。

爱打乒乓球的同学很多,所以想在球台打上球并不容易,要排队等,要争,要抢,常常争抢得打起架来。为了解决人多上台机会少的矛盾,根本就不采取21球制或11球制,都是六球制,三球制,水平差的上去挥几拍就败下来了,这就逼着小乒乓球手去苦练,力争在打球中“坐江山”,过足乒乓球瘾。

苦练一般是在教室里,四张课桌一拼,中间搁一张板凳当球网,就是一张微缩版的球台。乒乓球时间打长了会坏的,舍不得扔,便找来医用胶布粘上裂缝凑合着用。球不小心给踩瘪了我们也有办法,拿开水烫烫,瘪的部分就拱起来了。有一次母亲烧水给我烫瘪球,自作主张替我把球放进锅里煮,结果拿上来时变成了椭圆形,像个芒果似的,我当即和母亲争吵起来。

没有球拍,我们便自己动手做。那时,家里放着一块木板,记得小学四年级暑假的一天,我和同班的一个女孩,来到梅琴家,对她说,咱们自己做一副球拍吧。于是我从家里拿来手锯,一边一个女孩扶着木板,我比划着木板上的球拍样式“刺啦刺啦”地开锯,刚开始还挺顺利,后来木板越锯越小,手上也没了以往的力量,手锯一滑,当时梅琴的手背上就被锯出了一个大口子鲜血直流。我和另一个女孩吓得面如土色,倒是梅琴很镇定,边捂着流血的手边说:“我们赶紧上卫生室找医生去吧!”

当找来医生,医生看了看伤口坚决地说:“这伤口太大、太深,必须缝针。”那天梅琴手上缝了三针。

回家的路上,我们害怕挨揍,便商议着,让梅琴说是自己削铅笔时不小心划破了手,我和另一个女生每天去她家帮着洗衣服、收拾屋子、做饭、摘菜。就这样,暑期没打上乒乓球,倒是给梅琴家当了一个暑期的“保姆”。至今回到上海的梅琴,时隔40年,手背上还留着淡淡的伤痕。

现在我是一名文字工作者,虽人到中年,仍喜欢运动。虽然不再打乒乓球了,但每次看见乒乓球比赛,还是忍不住为参赛者助阵加油。

小小乒乓球,在弹跳和旋转中伴随着我走过懵懂的童年;张狂的少年,直至我成为成熟稳重的青年,让我收获了快乐、健康和友谊,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猜你喜欢
球台乒乓球拍打乒乓球
打乒乓球
不能重复算
高性能高顺式聚异戊二烯乒乓球拍面橡胶的配方设计与制备
打乒乓球可以预防近视吗?
课间球台拾取
课间球台拾趣
打乒乓球
乒乓球拍A B面
红色橡胶
金牌台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