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磊
7月3日,伴随着第一缕晨光,第一师阿拉尔市阿拉尔农场八连职工刘国民开始了新一天忙碌的工作。扫地、浇水、给大雁喂食,微笑始终挂在刘国民脸上,在他看来现在的生活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而充满活力。
“养殖场得以保留下来,多亏了工会的帮助,如今我家的大雁已经发展到了300余只,收入越来越多。”刘国民介绍说。
2015年,刘国民投入了20余万元引进了60多只雁苗,但是雁苗才引回来就遇到了降温天气,先后有20多只雁苗病死了,这让已经把全部家产投入到养殖产业的刘国民有些措手不及。“全家人都决定要放弃的时候,农场工会伸出了援助之手,帮我们申请了10万元的无息贷款。”刘国民说,有了资金的扶持,今年他又新增了孵化设备,并且专门到内地学习孵化养殖技术。如今的他对于大雁养殖充满信心,希望带动更多连队职工共同走上致富之路。
自2013年以来,兵团工会筹集和发放贴息资金6000万元,撬动社会投资8.6亿元、落实职工增收贴息贷款9.25亿元,扶持农工专业合作社266个,帮扶6366户困难职工实现增收脱贫,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果,助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开展。
“各级工会坚持不懈发展壮大职工自营经济,积极承担牵头组织、政策落实、服务保障、骨干培训、典型宣传、市场开拓等具体工作。”兵团工会经济部部长林新说。2017年底,兵团职工自营经济实现总产值316.56亿元,同比增长10.12%;职工户均纯收入17702元,同比增长10.15%;人均纯收入5845元,同比增长9.6%。
“在家门口的连队打工,让我实现了脱贫,这样的好日子做梦都能笑醒。”7月4日一大早,八师一四三团紫泥泉二连的困难职工娜孜古丽·阿不力孜和往常一样,来到该团自主创业示范户纳比汉·纳班开的牧家乐打工。
两年前,文化水平低、不懂技术的娜孜古丽·阿不力孜在工会的帮助下,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不仅解决了她的后顾之忧,每月还有2800元左右的收入。
“兵团‘百万元助力工程’、辽宁省总工会援建项目、师市总工会贴息贷款援助项目等优惠政策,帮助一四三团的职工拓宽了就业门路,也点燃了困难职工脱贫的新希望。”一四三团党委常委、副政委、工会主席邱晓明说。截至目前,一四三团三个项目被兵团评为职工自主创业示范项目,两人被评为兵团典型示范户,带动职工就业876人。与此同时,一四三团工会还打破连队界限,让自主典型示范户自由选择困难户,可以在全团范围内认领一至两名困难户作为帮扶对象,工会全程监督。
“走基层、察实情、解民忧”,近年来,兵团各级工会始终坚持服务职工的工作生命线,以精准帮扶为重点的服务职工体系逐步健全,做亮作响“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工作品牌,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担负起了促进发展成果共享的重要职责。
五年间,兵团工会投入困难职工帮扶资金4000余万元,共帮扶困难职工28万人次,兵团、师、团、连工会干部长期结对帮扶3300多户困难职工,并持续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关爱职工好企业”和“女职工关爱行动”等活动,让广大职工群众切身感受到工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切实把工会帮扶工作打造成党政满意、职工欢迎、社会认可的品牌工程。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创建于2014年的新疆天业(集团)公司王朔创新工作室,由17名骨干成员组成,三年多,在公司质量部部长、检测中心主任王朔的带领下,坚持以质量管理和质量检验的难点工作为突破点,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新能力,实现检验技术和检验能力的持续提升。
“作为一名质量管理者,要实事求是地报出检验结果,这是必备的职业道德和素养,更是我们的职业信誉。”作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工作中的王朔严以律己,高标准要求,在质检行业中竖起了一杆标旗,并引领了一批优秀人才。
在她的带领下,仅2015年至2017年,工作室推选的40个优秀课题组分别获得国家、自治区、兵团、石油化工行业等多个奖项。今年,又荣获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殊荣,成为兵团首个获此命名的创新工作室。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共有六名全国劳动模范与先进工作者、57名自治区劳动模范与先进工作者、100名兵团劳动模范与先进工作者受到表彰;中华全国总工会、自治区总工会、兵团工会共命名31个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其中全总命名一个,区总命名四个,兵团工会命名2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