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栗永楼(山西省原平市农业委员会 山西省原平市畜牧兽医局)
畜牧业建设项目,是在一定时间、一定预算内,为了完成预定目标,发展、推进、提升、服务于畜牧业的一个工程、一项任务。多年来,各种项目的实施,对畜牧产业发展起到了坚实基础、引领带动、推广技术、富农惠民的显著作用。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品品质、改善生产环境、推进科技应用,需进一步加强对畜牧业建设项目的管理。
1.项目资金管理。项目任务下达后,实施单位要根据项目总投资建立项目专账,对一些确实没有能力按照相关财务制度要求记账的单位,应聘请当地会计事务所进行代理记账,做到专账核算、专人管理。
工程建设要有施工单位盖章的工程合同、工程预算和决算表。工程合同中的建设内容、批复的财政补助资金建设内容、实施方案的建设内容必须一致。实施内容与批复内容要一致,即发票内容与批复内容一致。发票时间与施工时间一致。账目上的分项目金额与总项目金额要一致。工程竣工后,要有审计部门的审计报告。
2.项目技术。作为项目的实施单位,要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中确定的建设地点、建设内容组织施工。严格按照所列支持环节内容进行建设,严格执行工程进度和资金使用计划。作为各级畜牧业技术服务机构,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组织专业人员,从项目建设规范、标准、科学、实用等方面开展培训,深入项目建设现场进行指导。使各场区选址正确,布局合理,饲养畜种单一,人畜分离,并符合《畜牧法》等关于项目建设的规定。净道污道要分设,生产设施、设备要完善,环境要洁净。
3.加大项目督查力度。畜牧部门要加大督查力度,定期进行督查指导,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定要及时发现、及时提出、及时解决。开展中期督查,对已完工的项目对照财务管理、项目管理相关要求及实施方案建设内容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后要指导、督促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整改完善。对尚未完工的项目要加强指导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其加快施工进度。
畜牧部门及项目实施单位要对项目建设过程的工作进行记录、汇编入档,完善各种资料。对项目的申报、审批、方案编制、工程建设、技术指导、竣工验收及各种宣传报道等工作环节的文字、图片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实施单位要认真建立工程档案,对建设中每个阶段的图表、资料、照片、发票等都要及时归档,记录在案并汇编成册;项目建成投产后,要按照项目管理要求建档立制,健全畜禽养殖、生产档案,确保项目达效。
1.方案编制和审核。
(1)报送的项目申报文件(农业、畜牧、财政、发改等部门)。
(2)省、市、县的批复文件。
(3)项目实施方案。
方案内容:项目摘要;正文(要详细写清楚项目背景和实施理由,建设区资源环境状况、建设单位情况、养殖场发展现状、建设规模和目标、技术路线、具体建设内容、资金总额和投资来源、进度计划、制度情况、组织保障措施、项目效益等内容);资金使用计划表(写清楚资金的来源、用途,要达到的效果);土建工程内容及造价估算表(写清楚准备建设的设施面积及单位造价)。仪器设备清单(写清楚准备购置的仪器设备名称、数量、技术参数、单价、总价等)。
证明材料:工商部门办理的营业执照,土地部门颁发的土地使用证明,畜牧部门办理的养殖备案登记表,畜牧部门颁发的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银行开户证,环保部门出具的环评报告,发改部门办理的节能评估登记表。
附图:场区平面布局图(要求按实际情况绘制,各功能区——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无害化处理区等划分明确规范);项目区位置图(在地图上画出所在位置,距所在村庄的方位、距离)。
2.计划、通知、政策、领导讲话等。
(1)下达资金的计划通知。一般以文件的形式下发,是扶持资金拨付的直接依据。
(2)拨款单据或报账单据的复印件。表明资金到位情况。
(3)经政府或相关业务单位安排,有关该项目工作的专题会议纪要、文件,包括联席会议精神、领导组、下乡包片、政策措施等。
(4)项目督查、验收等各不同阶段的各类通知。
(5)地方配套资金或整合项目的文件。
(6)主要领导对畜牧业工作的指示精神或重要讲话。
(7)对促进畜牧业发展方面的扶持或优惠政策文件。
(8)畜牧业工作安排、技术培训或推广等的会议通知。
(9)项目建设、生产、管理的相关制度。属于项目实施方案中的组织保障措施。
(10)接受上级督查、检查的反馈意见的改进措施等。
(11)申请验收的文件。在自查合格的基础上,向上级部门提交申请验收报告。
3.工作总结。
(1)项目建设工作的总结。这是反映项目建设情况的基础材料。
(2)项目督查、检查、验收的总结材料。表明每一阶段的工作。
(3)资金使用及决算报告。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
(4)审计报告。委托有资质的审计单位进行。
4.图片资料。养殖场(小区)建设前后照片、建设工作现场照、圈舍内部安装照、仪器设备购置照;养殖场(小区)建成后的设施照片;饲养、管理人员的工作照,包括饲养、消毒、防疫、繁育、记录、畜禽入场、畜禽出场、疾病诊疗、粪污处理、病死畜处理等;领导视察、上级技术人员指导工作、座谈、督查检查验收工作照片等;场区的规划、布局、鸟瞰图等;项目实施完成后的效果(反映项目建设的成绩);视频资料(这是项目建设最直观的反映)。
5.信息宣传调研论文等。
(1)各种有关本项目的信息、报道。表现项目建设的发展变化过程。
(2)相关论文的发表情况等。反映项目建设中采取的科技路线。
6.生产档案及财务专账。
项目的检查目标是强化项目管理,促进效益最大化,依据是相关的法规、政策、制度、办法及项目实施计划,检查内容是实施建设、生产管理、资金使用、经济效益等情况。通过检查、验收所实施的项目,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改进不足,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项目建设与资金管理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农业建设。
1.检查的基本程序。先由项目单位或县级农业部门组织自查,其次,市级部门组织全面检查或重点抽查,最后省级主管部门、业务单位重点抽查。
2.验收的基本程序。项目单位在计划任务完成后先自行组织初步验收,初验合格后将初验报告和申请验收报告,按照验收权限逐级上报相关部门,申请验收。主管部门收到申请验收报告后,组织有关人员验收。
3.检查、验收的内容。项目按照批复的实施方案或初步设计完成的任务和投资情况;资金到位、拨付与使用情况;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账核算、专人管理情况以及财务制度执行情况;工程施工质量及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项目管护措施落实、仪器设备管护和运行情况;档案资料管理(重点是相关会计资料、工程合同、预决算报告、审计报告)情况;项目实施的效益(特别是对养殖户生产条件改善和辐射带动、改善生态环境)情况等。
4.检查、验收的方法和程序。项目单位进行汇报;财务人员查账看支出情况;业务单位实地看项目实施情况。检查、验收结束后,对每个项目编制项目建设情况总结报告,填写项目竣工验收表、项目验收评分表、项目建设情况表等,均按规范格式打印归档。
项目检查验收除听汇报以外,基本工作可以归纳为“三看”:看现场,也就是投资成果如工程情况、设施设备、养殖情况、技术措施;看账务,是否建立专账,是否有专职会计,账务是否合理;看资料,项目申报、建设、运行过程中的有关资料是否齐全,是否合法规范等等。实际工作中,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无明确目标,随意性大。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而是盲目计划,批复后常难以完成。往往改变计划,重新活动,改计划和方案造成重复劳动;或者瞒天过海,偷梁换柱,以次充好,以旧充新。
2.不严格履行基建管理程序,随意变更建设地点、规模和内容。
因为对发展缺乏定位,建设过程中经常反复自行改变、违反计划,与方案背道而驰,面目全非。对于大的变动,必须及时报批,经过中央、省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才能改变。
3.资料不齐全,工作粗心大意。合同执行不严格,有时出现很明显的漏洞和前后矛盾的地方。
4.账务不规范。出现大额提现、白条入账、记小账等现象。
5.效益发挥不够。国家投入资金,目的是要发挥“五动作用”:政策驱动、科技推动、项目促动、龙头带动、产业拉动。项目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实施方案中要达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做到努力发挥带动作用,树立典型和示范作用,引导其他养殖场发展,共同振兴畜牧事业。6.不统筹考虑。项目单位在申报时,就要明确达到的目标、采取的方法及品种、数量、技术措施、机械设施设备、可筹资金和总投资等,不要做不切实际的空想。在项目实施全过程中一定要按基建程序和规定办,严把资金支付关,严把工程质量关。要全盘考虑,从资金筹集、原料购置、动物引进、圈舍建设、设备购置等方面,做到合法规范、有条不紊安排进行。
畜牧业建设项目是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需要。项目实施单位要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配合好各级部门的检查、验收工作,全面完成项目建设工作。
项目检查和验收坚持严格标准、上下联动的原则,各级部门负责制定检查验收方案,组织开展检查验收工作,各实施单位配合检查验收工作,进行全面自查自验。
实施单位要明确工作目标,落实责任,真正把项目建设工作抓紧、抓好、抓实,对自查和检查、验收中发现的问题要深刻分析原因,认真制定整改措施,及时整改。
项目检查验收时,实施单位要提早做好统筹安排,确保项目档案资料齐备,各项目主要负责人、财会人员、项目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相关人员在场,以便配合检查验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