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华
(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妇产院区产科三病房,辽宁 盘锦 124000)
生育是人一生中需要进行的重要事情,不孕症的出现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严重的影响,长期不良的情绪可能引发不孕症,而患不孕症的患者又会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二者相互影响[1]。所以针对不孕症患者做好其心理护理非常重要,本研究主要分析心理护理对于不孕症负面情绪的改善效果,现对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在下文进行详细报道。
1.1 一般资料:60例不孕症患者来源于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按照平均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例,平均年龄(32.2±4.2)岁,平均结婚时长(5.8±2.3)年。对照组:30例,平均年龄(32.5±4.1)岁,平均结婚时长(5.9±2.1)年。2组各项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进行病情的密切观察以及饮食方面的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的实施,方法包括:
1.2.1 注重沟通技巧的运用: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服务时表现出来的言行和举止会直接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影响,不好的言行举止会无法获得患者的信任,因此无法有效实施各项护理服务。所以护理人员应该为患者营造一个和谐、温暖的相处环境,与患者交流时要保持温柔的语气,通过手势、眼神、肢体等方式表达对患者的关心,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对于患者的疑问要给予耐心的解答。叮嘱患者家属多给予患者陪伴,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支持,慢慢缓解负面心理。
1.2.2 健康指导:护理人员要主动了解患者对于不孕症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针对其了解的不足之处给予指导,告知患者在排卵期一天内进行性生活更容易受孕。告知患者情绪对于疾病病情的影响,鼓励患者发泄负面情绪,不要压抑自己,采取多种方式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鼓励患者多进行户外体育锻炼,在增强体质的同时缓解压力,帮助疾病病情的改善。
1.2.3 指导放松练习:良好的放松能够帮助缓解患者负面情绪,一般放松练习在患者比较焦躁、不安的情况下进行,吸气时握紧拳头,坚持10 s后慢慢吐气放松,之后放松胸腹部、四肢以及头颈部,每天都要多次进行。过程中还可以配合播放音乐,促进身心的进一步放松。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利用SAS评价焦虑状态,利用SDS评价抑郁状态,二者均为得分越高,焦虑、抑郁状态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选择SPSS19.0对研究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用(±s)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t检验。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护理前焦虑评分为(56.86±4.21)分,抑郁评分为(61.35±4.18)分,对照组护理前焦虑评分为(57.01±4.15)分,抑郁评分为(60.62±4.31)分;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评分为(34.27±2.91)分,抑郁评分为(36.71±3.94)分,对照组护理后焦虑评分为(46.91±2.88)分,抑郁评分为(49.52±4.83)分。两组护理前焦虑、抑郁评分结果没有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两项结果均有下降,与护理前相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观察组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不孕症的出现一部分是由于患者本身身体的问题,另外也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生活压力的增加、局部环境的污染以及饮食的长期不合理导致,当前不孕症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医疗问题[2]。每例患者由于自身经历的不同,对于不孕症的态度也有不同,但是相同的是都会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患者将这种压抑的心理长期埋在心底,最终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抑郁模式[3]。大部分夫妻对于患不孕症后的生育问题都比较消极,通常无法接受不孕的事实,可能会产生愤怒,家庭关系由此会受到严重影响[4]。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首先让患者了解更多的不孕症知识,弥补患者认识上的不足,让患者指导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针对不孕症的治疗有多种方法,然后通过开展健康指导提升患者的身体素质,打开患者的心结,使患者能够走出负面情绪,积极面对新生活。
本研究对两组不孕症患者实施不同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较护理前有明显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不孕症患者负面情绪,促使其以良好心态面对生活。
参考文献
[1] 郑嵘.心理护理对不孕不育患者不良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0):2252-2254.
[2] 骆玥瑜,黎敏英,陈雪敏,等.心理护理干预对不孕不育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1):132-133.
[3] 王学芳.心理护理在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堵塞导致不孕不育时的作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2):266-267.
[4] 王凤芹.心理护理对不孕不育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效果评价[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6,3(8):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