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广全
(山西省原平市第一人民医院CT室,山西 原平 0341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非常常见的一种脊柱疾病,外伤是导致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过重持物或反复性腰部扭伤会增加椎间承受力,最终导致腰椎间盘纤维环发生破裂并突出,其对马尾神经和神经根的压迫作用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是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早期诊断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提高整体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以往临床只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对其病情予以判断,近年来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临床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便利。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8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现对诊断结果作以下报道。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8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患者45例,女40例,患者年龄37~68岁,平均年龄(48.5±7.2)岁;病程2个月~5年,平均病程(4.3±0.9)岁,其中伴腰侧弯16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47例,腰神经压迫试验阳性22例。所有患者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腰腿痛症状,活动时疼痛明显加重,休息时症状略有缓解,日常活动受限。
1.2 方法:CT检查方法如下:借助16排螺旋CT,首先对定位片位置进行确定,扫描参数:层后、层距分别为3 mm、1 mm,矩阵为256 mm×512 mm;调整机架倾斜度±30°,扫描层面和患者椎间隙中心线需要保持平行状。4次常规扫描L3-L4-L5-S1椎3个椎间隙,对患椎软组织窗、窗骨进行密切观察。MRI检查方法如下:借助GE的1.5T系统检查患者的腰部,采用快速SE序列T2WI成像扫描的方式,对失状面SE序列T1WI成像与横断面T2WI成像进行常规失状面扫描。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处理器SPSS22.0统计处理全部相关数据,诊断率使用百分率(%)进行描述,组间进行χ2检验,以P<0.05代表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手术结果显示,8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椎间盘结节12例,椎间盘游离8例,椎间盘脱出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35例,椎间盘膨出21例,共计92例;MRI诊断结果:椎间盘游离7例(87.5%),椎间盘结节11例(91.6%),椎间盘脱出15例(93.4%),腰椎间盘突出症33例(94.3%),椎间盘膨出20例(95.2%),共计86例,诊断符合率为93.5%;CT诊断结果:椎间盘游离5例(62.5%),椎间盘脱出12例(75.0%),椎间盘膨出17例(81.0%),椎间盘结节10例(83.3%),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85.7%),共计74例,诊断符合率为80.4%。
椎间盘、周围韧带彼此连接共同组成了椎体,椎体、骶椎弧度分别是向前、向后的状态,承受压力的关键部位是腰骶椎交汇处,其亦是最容易发生损伤的部位,腰部下段椎间盘的发病率非常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骨科的常见病之一,青壮年是该病的高发人群,其原因就在于青壮年的椎体承受外力、活动强度大,椎间盘极易发生变形的情况。腰椎间盘突出症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提高预后具有重要价值[2]。
临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诊断时,不仅要明确患者的曾有病史、具体临床症状、体征表现,同时还必须将影像学检查作为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通过X线、CT及MRI等进一步确定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CT诊断价值:①可将硬膜囊、突出物以及神经根的实际压迫情况、伴随征象等直接反映出来;②具有扫描速度快、时间短、经济实惠等优势。因此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这种检查方法在诊断和鉴别椎间盘游离时局限性较大。X线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手段,其不仅可以检查腰骶椎侧位、斜位、前后位及过伸过屈位,还能较好的诊断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这种检查方法在脊椎结核、椎体血管瘤、不稳、滑脱等疾病中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但是,无论是X线还是CT,它们自身都存在程度各异的放射性,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健康带来一定影响,应用这两种检查方法时必须对患者的病情需要、耐受性等进行综合考虑。相比于CT和X线,MRI的诊断价值优势如下:①不会对受检者造成放射性损伤,安全性比较高,但存在检查时间较长、部分患者存在幽闭恐惧的弊端[3-4]。②能判断出椎间盘有无出现游离的情况和确定椎管内具体结构。③MRI具有的全方位和多序列成像的优势可显著提高临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准确率,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
相关研究[5]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诊断时,分别采用了CT和MRI,结果发现CT的诊断率显著低于MRI,同时MRI能够对突出的髓核、纤维环破裂及二者同硬膜囊、神经根之间的关系全面观察到。根据本组研究得到的结果,MRI组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CT组(P<0.05)。虽然得到的数据充分说明MRI的临床应用价值高于CT,但CT费用比较低,检查后得到结果的速度也比较快,两种检查方法之间还存在一定的互补之处。因此,临床在应用MRI的过程中需要事先确定患者的病史,并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时,MRI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虽然比CT优势显著,但在骨组织检查和分辨清晰度比较上,CT的优势更为突出,再加上MRI的检查费用较高,患者承受的经济负担也会随之加大,所以临床需要综合两种检查方式的优点和不足,优先采用CT的方法为患者进行检查,若检查结果不符合临床结果,则应给予MRI加以确定,以此减少患者的费用。针对突发腰腿痛的少数病例,即使患者临床症状并不典型,也应该选择MRI和CT进行确诊,以便对其腰椎间盘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充分确定[6]。
综上所述,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高于CT,但在实际诊断工作中,临床影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诊断方法,必要时可采用两种方法结合的方式,以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 程春,陈蕾,梁晓航,等.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的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22(7):91-92.
[2] 郝健.CT与MRI用于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价值比较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06(2):96-98.
[3] 张勇,陈晓荣.CT与MRI应用于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诊断的对比分析[J].医学综述,2013,19(23):4378-4380.
[4] 陈帅明,楼益义.CT及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比较[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8):1338-1340.
[5] 许来艳.腰椎间盘突出患者MRI和CT诊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外医疗,2015,32(9):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