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桂宁
(宁明县中医医院神志病科,广西 宁明 532500)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很严重的精神疾病,对行为、思维、个性、情感分裂,主要特征表现为环境与精神活动不协调,易复发[1]。社会功能衰退是导致精神疾病的常见原因,单纯给予药物治疗,很难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近几年,康复医学发展迅速,因此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康复护理[2],促进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及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满意,现综述如下。
精神分裂症多数是采取药物治疗,直至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但临床症状消失,并不等于精神康复,需恢复社会功能,这是药物治疗无法达到的,而康复护理可以有效解决根本问题,从而促使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早日回归社会[3]。
2.1 开放式管理:目前我国精神科均是封闭式管理,导致患者脱离社会,社会功能受损,从而造成精神残疾。而开放式管理,恰巧可以避免这一点,遵照精神卫生法[4],对知情、自愿两个基本原则贯彻实施,调整住院环节,开设开放式病房,患者可在就诊、治疗时,评估患者是否符合开放式病房的条件,开放式病房保证患者的知情权,同时在生活上有自主权[5],对物品管理上也有自主性,保证自由出入,自由安排探视时间等,保证患者与社会的交流,从而避免精神残疾的发生,也可以促进精神康复。实施开放式管理的优点居多,在保证精神的状况下,也可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对于监护方面,也有一定的弊端,若患者随意外出,发生意外时,会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要对开放式病房内的患者,做好沟通处理及定时巡视,掌握患者的病情,避免安全隐患。
2.2 自护模式:采取奥瑞姆(Orem)自护模式,强调自理的重要性[6],从日常生活能力开始,对患者进行训练,包括起床、梳头、洗漱、进食、独自大小便等,促进患者养成良好的习惯,自我约束、纠正不良行为[7]。患者可这样客服自身的缺陷,提高自理能力,建立正确的自我概念,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从而更好的融入社会,若无法自理,回归社会时,也会有很多不便[8],从而导致难以融入,精神无法得到康复,对今后的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不良影响。
2.3 认知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认知行为治疗效果显著,已被广泛认可及应用,是一种被认可的康复治疗方法[9]。通过循序渐进的提高难度,从而培养患者的自我认知行为管理能力,更有利于社会功能、智能状态及生活能力的提高,提高患者对自身情况的认识,从而促使患者提高治疗依从性,更能遵照医嘱的用药[10]。精神分裂症的复发与认知能力有密切的关系,在治疗后,若没有认知能力,依然容易复发[11-13]。认知能力可以保证治疗依从性,在治疗后,可以控制病情,改善不良认知,给予自己足够的心理支持,消除不良情绪,从而避免再次复发。在患者回归社会后,可正常工作,避免因精神残疾,无法融入社会,帮助患者学会如何对待问题,处理问题,应对困难,训练的内容要保证通俗易懂,有一定的趣味性,这样可以更好的让患者接受训练[14]。
2.4 工娱治疗:工娱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劳动、工作、文体活动及娱乐,丰富患者的生活,培养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患者主观能动性,从而更容易融入社会,恢复社会功能[15-17]。劳动可选择手工,如折纸、拼装模型、工艺制品等[18],从而激发患者对工作及生活的兴趣,改善精神功能及身体功能。娱乐可选择各项文艺活动,或者体育活动,每天进行书刊阅读,鼓励患者总结读后感,可以提高患者的情感表达能力及与人沟通能力,改善患者对社会的交往兴趣,促使精神功能得到康复。体育活动可以选择羽毛球、踢毽子、篮球、足球、体操、太极拳、慢跑、呼啦圈、跳绳、健身器材等项目[19],根据患者的时间,搭配合理的训练项目,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提高社交能力。
2.5 康复治疗:采取利伯曼精神康复治疗,通过社会独立生活技能训练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强化,包括症状自我监控、药物自我处置、回归社会3项训练,目前已得到认可,且应用广泛[20]。主要是以认知行为作为基础,从而通过看、听、模仿、家庭作业、学习等多种形式进行治疗[21-23],反复为患者宣教康复知识,让患者熟悉解决问题的各种技巧,训练患者与人交往、回归社会的技能。
我国目前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治疗有许多形式,但都是为了让患者精神康复,从而能回归社会[24-25]。对患者实施开放式管理,是参照精神卫生法,保障患者的权益,同时自护模式、认知行为、工娱治疗均是康复护理的主要方式,通过强化患者社会功能、自理功能,促使精神康复,降低慢性功能残缺,或精神残疾。根据患者的个体需求,可选择更适合的治疗方法,从而达到促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改善生存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遵清,韩鹏,仇爱玫,等.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2):1098-1101.
[2] 喻露杨,朱政仁.研究对精神分裂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J].当代医学,2015,21(27):122-123.
[3] 朱月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因素及康复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1):182-183.
[4] 赵成荣,李青.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作用[J].吉林医学,2014,34(32):7295-7295.
[5] 韩淑英,杨俊华,罗玉娇,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的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2014,27(26):337-338.
[6] 刘雪珍.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0):5844.
[7] 杜明君.康复护理训练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6,29(15):129-130.
[8] 陈精华.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社区康复护理的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3):1352-1352.
[9] Chochinov HM,Martens PJ,Prior HJ,et al.Comparative health care use patterns of people with schizophrenia near the end of life: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 Manitoba,Canada[J].Schizophr Res,2012,141(2/3):241-246.
[10] 赵根娣,朱红姣,潘润德,等.综合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4):23-24.
[11] 尹雪冰,莫显祥,黄瑞荣,等.认知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6):141-142.
[12] 李艳明,董营.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护理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6):1405-1406.
[13] 舒亮晶,曹永春,施媛媛,等.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信息,2015,28(45):193-194.
[14] 张巧敏.氨磺必利联合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治疗精神分裂症43例[J].中国药业,2015,24(23):244-245.
[15] 夏荷秀,金玲珠,卢菊清,等.齐拉西酮联合康复护理干预治疗精神分裂症40例[J].中国药业,2013,22(7):71-72.
[16] 邓娟,陆雪山,梁凤珍,等.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3,28(3):229-230.
[17] 范喜英,张玲,覃金荣,等.改良森田疗法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7):99-100.
[18] Mestdagh A,Hansen B.Stigma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receiving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care: A review of qualitative studies[J].Soc Psychiatry Psychiat Epidemiol,2014,49(1):79-87.
[19] 游秋萍,郑伟,李雅文,等.系统康复护理训练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适应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2015,10(9):1398-1400.
[20] 荣建萍.自我效能理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5,26(15):2327-2329.
[21] 黄蓓蓓.循证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27-29.
[22] 王向茹,马丽,武瑞娟,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应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6,6(28):278-279.
[23] 梁丽芬,何彩霞,陈少芬,等.整体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9):108-110.
[24] 张效英.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40-242.
[25] 王锦芬,姜义彬,胡芳珍,等.综合性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3):109-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