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荣
摘要:卢溝桥事变之后,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冯家村县举行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确定了中共以游击战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积极在敌后开展游击战,并建立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党中央针对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制定了全面的抗日战争模式,打开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崭新局面。
关键词:洛川会议 全面抗战 创新发展
1937年7月7日,在日军挑起七七事变之后,中国进入了全国抗战时期。8月22至25日,党中央利用4天在陕北洛川冯家村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明确了我党统一抗日的目的,确定了党的抗战纲领、路线以及政策,这次会议被称为洛川会议。它是我党在抗日初期召开的一次具有转折性的会议,对军事战略方针、抗战路线以及我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洛川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对我国华东和华中地区展开了频繁大规模战略进攻。 面对急剧变化的战争局面,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限制全体人民参战,始终不愿意发动民众和改革政治,坚持片面抗战路线。中共中央在此危急关头,为了建立全面统一抗战路线,在七七事变后立即向全国发出《通电》。“通电”指出“必须实行全民族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呼吁全国人民要团结一心,共同抗日。同时,中国共产党针对国民党所提倡的片面抗战路线发布《指示》,要求全面支持抗战,坚决反对挑拨离间的阴谋,并举行了为期三天的扩大政治局会议,表明坚决支持全国民众共同参与抗日战争这一宗旨。会议指出了全国民众共同抗日的战略方针,并确定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党的主要任务和策略。其中,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就是为了促使这一抗战能够成为全民族的抗日战争,而在此次会议中决定并执行的。
二、洛川会议概况以及伟大贡献
洛川会议于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举行,当时参会人员有:中央政治局委员、后补委员、红军部分高级将领等共22人。会议上毛泽东代表政治局对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作了报告,张闻天在会议上详细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并对毛泽东的报告进行了阐明,说明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已经开始,由此进入了抗日战争的新时期。
通过对洛川会议内容和回忆决定的分析,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洛川会议所具有的历史意义。
首先,洛川会议成为了国共合作的起源点。会议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决定》中正确分析了当时急剧变化的局势,指出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的实质就是不愿全国人民参与抗日战争,不给人民抗日救国的民主权利。我党主动摒弃前嫌,重新审视和定位两党之间的关系,正确地制定了与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相对的全面抗战路线,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政治纲领、基本任务和各项政策。在这次会议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抗日力量,努力促成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以及形成全面抗战路线。洛川会议不仅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进行抗日战争的正确方向,更为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奠定了基础。
其次,洛川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明确指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扩大民族统一战线的同时,要保持对国民党的高度警惕,保持我党在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我党必须在保持自己独立的军事权的前提下进行游击战,并与国民党的正面战场进行积极配合、在敌人后方开辟抗日战场。洛川会议使国共两党由分立到合作,实现了无产阶级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指明了方向。同时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的基本任务和各项政策,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奠定了基础。
第三,制定正确的军事战略方针,八路军诞生。
洛川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对当时的政治局势做出了正确的分析判断,就军事问题与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代表政治局做了报告,其中军事问题是洛川会议的主要内容。毛泽东同志在会上提出坚持正面战场与自主的游击战争相结合的战略方针,利用有利的条件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兵团。同时他还主张向平原发展游击战争,山地战要求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平原战争暂且以小规模游击战为主。 经历八年抗战,历史证明洛川会议上正确的军事战略思想,使我党和人民在艰苦、持久的抗日战争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三、洛川会议精神对我们的启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坚持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思想理论。 纵观历史,我们党能够经历磨难和考验,关键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洛川会议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和实践中的不断创新。其在创新发展中所凝聚的经验,对于今天我们更好的落实十八大会议精神,坚持创新和发展理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创新和发展需要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历史使命做动力。卢沟桥事变后,全民族抗战爆发。洛川会议正确分析了抗战爆发后的政治局势与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的实质和危害,指出中国政治形势开始进入抗战阶段。中国共产党认为抗战是艰苦的持久战,争取抗战胜利的关键是要发动全民族进行抗日战争。洛川会议打开了国共第二次合作以及全民抗战的崭新局面,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改变中国贫穷、落后,改变人民受压迫的处境,作为自己的使命。 同时,在历史发展道路上,我党以此作为创新的动力和出发点,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做出政策调整,从而取得胜利。
其次,思维是创新发展的前提。中国共产党在洛川会议上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此次会议顺应了当时的历史形势,迫使国民党改变片面抗战政策,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同时,洛川会议推动全民族走向抗日的历史转变,极大提高了我党的声望和影响力。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我党在洛川会议上根据形势提出全面抗战路线、阐明持久战战略、提出抗日游击战。洛川会议使我们党在抗日战争中发展壮大,成为决定中国历史演变的主要力量。强化战略思维,善做战略谋划,既是优良传统,也是创新发展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第三,人民群众是创新发展的关键推动力
七七事变,日军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面对紧张战争的局势,毛泽东同志指出,战争的根本动力来源于人民。他强调我们要积极发动人民群众、把抗日战争发展为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他说,我们必须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积极参与到抗日战争中去,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赶出中国。各地党组织和抗日武装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带领军民形成大规模的抗日游击战,形成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走群众路线,发动人民群众积极的投身到抗日战争中,实行人民战争。经验告诉我们,党的创新理念必须和人民群众结合,党是创新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而人民群众是创新的实践者和主力军,只有两者紧密结合,才能实现创新发展,才能创造奇迹。
洛川会议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通过对其召开历史背景的了解和分析, 以及对会议内容和会议决定的学习和了解,让我们对洛川会议在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其自身所固有的重要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我们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在洛川会议中的诞生;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在洛川会议中促成;全面抗日统一战线在洛川会议中建立。在漫长的八年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大会所制定的党的抗战方针、路线,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总之,洛川会议吹响了全面抗战的号角,作为中国历史转折中的重要会议,其在中国革命历史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洛川会议精神、洛川会议旧址已经成为旅游和爱国教育的重要资源,洛川会议是中国人民永远的骄傲。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坚持创新和发展的战略道路上,我们必须保持坚定的政治信念,坚持党的基本方针和路线,时刻注意打好群众基础,在创新和发展的道路上继承和发扬洛川会议精神,从而社会推动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旭民,陈小玮.抗战1945——洛川会议 吹响全面抗战的号角[J].新西部:上,2015,(09):8-13.
[2]陈小玮.洛川会议吹响全面抗战的号角[J].新西部(新闻版),2015,(09).
[3]吴鹏飞.全面抗战的号角从这里吹响——洛川会议纪念馆纪实[J].重庆社会科学,2011,(06):92-93.
(作者单位:洛川会议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