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

2018-01-21 10:23王娅
祖国 2018年24期
关键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电影新时代

王娅

摘要:近年来,体现新时代国家意识形态、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称颂人性为中心价值,贴近人民大众的现实主义题材的電影获得不俗的成绩,使得主旋律电影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俨然已成为新时代彰显艺术魅力,凸显人文关怀的有力载体。深入探索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不仅仅是宣扬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工具的需求,也是引导受众树立道德价值观的谋略。本文从分析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转变;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浅谈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主旋律电影中能更好的发挥其功能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主旋律电影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功能发挥 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便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全面推进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新时代主旋律电影更是立足于聚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担负着直接、鲜活地讲好“中国故事”、弘扬社会正能量、正面输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任。

一、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转变

“一切宣传真善美的都是主旋律电影①”新时代下的主旋律电影助力于弘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助力于凝聚民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电影题材应积极挖掘创作充分展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艰苦奋斗、拼搏进取、勤奋耐劳精神,以弘扬共产主义为主题的多元化、多视角、多层次的作品。

(一)深入生活的现实主题的转变

新时代的主旋律电影需规避刻意生硬煽动受众的爱国情绪的手法,取百姓日常生活点滴为素材,将中国正在崛起的现实背景及创立现代化强国的未来目标填充于影片中,奏响当下中国的主旋律。如《战狼》、《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这些成功的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大都以今日军队军人、公安警察、消防官兵为主题,将他们朴素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寄托于故事中,凸显“现代化+新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这些新时代的在电影艺术创作的同时,为受众提供了认识中国现代化的军事、了解新时代大国外交的国际局势、贴近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桥梁。

(二)素人英雄形象的转变

“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②”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在人物塑造方面融入日常生活中的真实英雄形象。丰富了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接近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内心诉求的普通人。突破了“脸谱化”;同时也突破了“超级英雄化”。新时代主旋律电影注重塑造日常生活中那些会犯错、会后悔、也会死的凡人,却在危险面前挺身而出,将人性深处真挚的情感流露出来,让受众们能感受到真实,从而能从影片中感受到英雄对正义和国家的责任感,触动心灵。

(三)新时代精神内涵的转变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③”改革开放之后出生的人们容易从抗战题材或者革命题材电影中产生精神隔阂;所以新时代主旋律电影需在传承了红色英雄精神之余,注入忠诚捍卫民族的英雄精神,不怕吃苦地奋斗精神等新时代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元素。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将各个鲜明的精神转变为人物的特质融入到影片中,使每个迥异的人物特质突出相对,引发受众的民族情怀,形成共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追求。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发挥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潜移默化地教育方式,借助相关平台,悄然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受众在参与其中时,一些感悟、认知油然而生。电影作为宣传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不可或缺的传播载体,要达到受众观看电影时能以愉悦的心态顺畅地感悟到电影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预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则在这个过程中能有效地影响和促进。

(一)新时代主旋律电影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联系

首先,主旋律电影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主旨上不谋而合,围绕党和国家的政策开展相关工作,帮助国民政治社会化。其次,主旋律电影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作用对象皆为全国不同层次人民的总和;再者,主旋律电影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都是是以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初衷,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进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综上,研究主旋律电影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更加有现实意义。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主旋律电影中的发挥

第一、采取熏陶、感染、渗透形式,教育于无形。“在一切艺术中最教育人的是电影”。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功能,不采用刻板、模板说教的方式,而是将国家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要素有机地融入到主旋律部电影中,避免了生硬、尴尬以及受众抵触、反感的心理,让受众自行去感知、体验教育的精髓。第二、激勉受众主动参与自我教育意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功能摒弃了高高在上的说教,借助主旋律电影这个载体,创设轻松和谐的情节氛围,促进受众者在观看电影作品过程中自然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影片所倡导的思想理念和行为规范内化为自身的品质与观点,从而升华教育的真谛。第三、重视受众需求,正面覆盖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功能通过主旋律电影这个教育方式,直接引导教化、激发受众的归属感。

(三)主旋律电影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意义

首先,引导受众形成正确认知。主旋律电影通过艺术的手法塑造情景,使受众在欣赏艺术的过程中,自然地接受作品所传达的主流价值观念,通过多次的观影活动,固化了合乎社会要求的价值认知。第二、调节控制电影中心思想的输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遵循“主旋律”的目标从文化、价值、理念上对电影的结构、主题进行调整和影响,使作为主要影像载体的主旋律电影在创作过程中能完美传承、创新,为社会提供积极向上的价值方向和有利发展的社会基调。第三、保障中国电影行业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主旋律电影本身附有强烈价值观念,它的职责便是将“主旋律”传播给受众,达到促进社会的进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主旋律电影,积极传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济繁荣的发展,感召受众积极心理建设的同时也在助力社会进步。

三、增强新时代主旋律电影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若干建议

(一)拓宽主旋律选题边界,突出人文性

主旋律电影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对象是广大群众,在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④”表示人民生活不再局限于衣食住行等物质需求,而是强调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精神需求。要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进一步展现隐性思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在主旋律电影主题选择以人文性原则为指导,在人民的生活中吸取题材,将人民和艺术结合在一起进行情节、主题创作。如《我不是药神》则是选取现实事件,反映普通民生现实矛盾,引发受众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因此,主旋律电影需秉持到群众生活中去,从群众生活中来。

(二)凸显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深化输出自信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受众能够自觉调动主观能动性,能在平等、轻松、和谐地氛围受到电影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形象等引导,自主地体会、感悟与认同。于是务必在主旋律电影创作中突显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优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保证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价值观念的精准输出,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依据受众者自身思想形成规律,打破常规,融入到情景、行为等形成多维度局面,达到既尊重受众者个性差异,又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育和感染教育,强化教育效果。

(三)坚持社会效益最优化,兼顾经济效益

主旋律电影仍然是电影的类型之一,电影依然具有商品属性,即便担负着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仍需要面临如何提升市场竞争力获取经济效益问题。因此,主旋律电影需遵循社会内涵原则下,兼顾经济效益。新时代主旋律电影更多的彰显贴合现代价值观,实现思想的传承与创新,注重人性的闪光点,社会的温暖,多元化价值的融合的现实意义。另外,好的主旋律电影在彰显社会效益之余,不断提升主旋律电影的经济效益,只有提升了市场影响力与占有率,才能更持久地促进主旋律电影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

注释:

①2017年12月25-26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发表重要讲话

②2015年9月2日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重要讲话

③2015年9月2日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重要讲话

④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

[3]李婧.试論主旋律电影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教学策略[J].学园,2017,(36):160.

[4]张忠,丁果.发挥好主旋律电影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红旗文稿,2017,(14):31-33.

[5]连那.主旋律电影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在关联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06):104-106.

[6]连那.主旋律电影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电影新时代
主旋律电影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
浅析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大学生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