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航城市的“生命线”

2018-01-21 10:04包咏菲朱瑾
群众 2018年24期
关键词:生命线苏州市管廊

包咏菲 朱瑾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这一“冷门”工程,2015年突然从星星之火变成燎原之势,各地提出重磅规划,住建部部长发布全国总动员,拟用三年时间铺设8000公里管廊。将原本一条条单独铺设的线缆管线集中起来,统一置于新建的地下管廊之中,可使城市告别“蜘蛛网”“马路拉链”,再不需要频繁地“开膛破肚”,还能节约用地,堪称“收纳神器”。

苏州自2015年入选全国首批10个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以来,历时三年,完成了桑田岛、城北路、澄阳路、太湖新城启动区和太湖新城二期等5个综合管廊项目建设,截至2018年7月底,已累计完成管廊试点项目建设36.38公里,完成率达107%,顺利通过住建部组织的专家考核。

记者沿着苏州市城北路地下综合管廊专用通道现场观察,发现里面别有洞天。整个地下空间被建成了一个隧道,隧道被分成了若干个舱室,电力、通信、给水、污水、有线电视、天然气、热力、预留中水等8类管线都被收容在预先分配好的舱室内。管廊内设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顶层设计,确保建设顺利

苏州市于2008年启动了江苏省第一条综合管廊——月亮湾综合管廊的建设。近年来,更是以综合管廊试点工作为契机累计建设综合管廊50多公里。按照2015年编制完成的《苏州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至2030年苏州市区将建设干线综合管廊约193公里,其中包括近期规划约87公里,远期规划约106公里,建设总投资估算为272亿元。根据《苏州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十三五”规划》,2016年至2020年期间,苏州全市范围将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约110公里,实现全市域四市六区全面覆盖。今年上半年,由市容市政局牵头组织编制了《苏州市地下综合管廊三年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提出了包括完善规划体系、健全规章制度、整合资源平台、统筹项目实施和加强科研创新等五大目标共16项任务。

在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过程中,苏州市同步制定一系列综合管廊的管理规章制度,为管廊建设发展提供政策保障。综合管理方面,修订了《苏州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专设地下综合管廊章节,对管廊的规划、建设、运营、强制入廊、有偿使用方面进行规范管理;入廊收费方面,由物价部门牵头,制定了《苏州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收费标准(试行)》;运营维护方面,已制定出台《苏州市综合管廊运营维护监管办法》《关于加强苏州市区地下管线入廊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资金管理和保障方面,出臺了《苏州市地下综合管廊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苏州市地下管线管理所副所长杨洪凯表示,地下管廊建设还涉及房屋拆迁、管线迁改、河道临围、苗木移植、交通疏导、市政协调、园林等方面,每条管廊的外围协调单位多达20多家。2015年初,苏州市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的地下综合管廊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市各部委办局、各区政府、各管线单位主要负责人,并在市容市政管理局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苏州市地下管线管理所具体承担日常工作,以有力的组织领导为地下管廊建设保驾护航。此外,市容市政局和规划局牵头建立了地下管线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市相关部门、各管线单位及各区管理机构作为成员单位,真正实现部门联动,协调解决了管廊建设中跨部门跨地区各项事宜。

积极探索,创新投融资模式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在燃气、供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领域,陆续开展了特许经营模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政企合作经验。

2015年2月,苏州市政府授权苏州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牵头组建苏州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管廊开发公司),由其专门负责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事务,管廊所在地政府会根据国家政策给予管廊公司一定的财政补贴。在多元主体关系方面,管廊公司与金融机构签订融资协议,与各管线单位签订入廊协议,与施工企业签订工程承包合同,与设备供应商签订设备供应合同,成为具有完整功能的独立开发主体。

在成立管廊开发公司过程中,苏州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通过股权转让,将持有的管廊公司部分股权转让给各类市场主体;通过增资扩股,引进各类市场主体,逐步扩大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比例。最终,管廊开发公司股东达到4家,城投公司占股45%,水务集团占股20%,供电公司占股15%,燃气集团占股20%。这4家股东均为与地下管线铺设、使用密切相关的利益主体。此种股权结构,在规避以往出现的管线建设不同步问题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先天优势。

地下综合管廊投资量大、回报周期长,为避免出现资金周期错配这类问题,管廊开发公司与国家开发银行苏州分行签订融资协议,利用银行贷款、加之项目资本金和政府财政补贴,形成了可持续的项目资金保障机制。

2016年7月,管廊开发公司与国开行苏州分行签署开发性金融支持苏州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合作协议。根据双方签署的合作协议,在“十三五”规划期间,乃至远期2030年末,双方在苏州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上的各类金融产品拟融资合作规模为200亿元,资金来源包括央行PSL(抵押补充贷款)资金、专项建设基金等。

以城北路综合管廊项目为例,管廊开发公司创新地采用与管线单位合资入股的投资模式,以政府授予的特许经营权为保障, 实现公司自主经营,利于建设周期缩短,也利于后期运营管理,降低财政支付压力。

先行先试,突破技术难关

苏州市地处长江下游,水系多,地下水丰沛,综合管廊在软土地基条件下施工技术要求高、难度较大。在施工过程中,苏州针对不同的地质地形条件,开展技术攻关,破解建设难题,取得了多项创新突破。

在管廊建设过程中,一系列高难度的节点工程成为新挑战。由于城北路管廊过元和塘节点工程线位上有许多需要拆迁的建筑物、障碍物,道路交通疏解压力大,各类管线分布复杂,经专家反复研讨,将原来的明挖方案调整为矩形顶管方案。实际施工中,顶管截面尺寸9.1米×5.5米,总顶进长度达233.6米,创造了国内现有同类型长距离大截面的矩形顶管之最,被业界称为“中国第一顶”。此外,人民路交叉路口和广济路交叉路口顶管施工,先后多次跨越运营中的轻轨4号线和2号线,获得了国内首个双孔顶管跨越既有管线、世界首条穿越地铁最大断面矩形管廊等殊荣。

为提升管廊建设施工工效,结合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要求,苏州管廊开发公司同东南大学合作开展“预制装配式砼箱涵在综合管廊建设中的运用”研究,并取得初步成果,在太湖新城龙翔路综合管廊示范段施工中采用了“预制叠合装配整体式管廊”建设技术,该项技术不仅结构安全性能好,而且在防水性能、构件运输、节能减排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同时,苏州通过成立地下综合管廊科研中心等,开展设计施工方面的新技术探索,申报、获得了国家科技示范工程和多项国家专利, 2017年成功举办了“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矩形顶管技术研讨会”,有效地促进了行业技术的发展。同时苏州管廊开发公司联合江苏省管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管廊相关技术要点进行研究,对管廊BIM、照明、标识系统、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技术创新,共取得相关专利12项,软件著作1部,有效促进了行业技术的发展,在轨道交通、河道、隧道等复杂地段的管廊建设方面,为其他城市提供了一系列可操作、可推广的技术经验。

智慧运维,实现集中管理

为保障苏州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集中管理、统一运营和维护,建立发展可持续、安全有保证、运营规范化的综合管廊运营体系,苏州管廊开发公司设立了运营分公司。分公司按照两级运维架构模式,设立苏州地下综合管廊市级指挥监控中心,以及片区级监控中心,实现了片区级至市级两级运维管理,并通过智慧运维管理系统,同步建立了全面的监控、感知系统,实现了两级监控中心的一体化运维管理。

在市级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彩色图标不断闪动,管廊内各種相关设施的实时运行情况尽收眼底。指挥中心10多名维护人员24小时密切关注着廊体和“生命管线”的运行情况。工作人员介绍,综合管廊内设有监控系统、机电系统、消防系统等。其中,监控系统主要功能是视频监控、防入侵、应急通话调度和环境监测;消防系统可实现火灾自动报警、消防联动控制和气溶胶灭火等;机电系统则负责配电、照明、通风、排水。而在管理平台的光线测温预警系统,严格监控管廊内各个不同区域的温度,如果温度超标,相应模块便从绿色变为红色,并发出警报,以便维护人员第一时间发现异常、消除隐患。

在管线维护人员定期入廊巡查,及时为管线查找问题、完成修复的同时,管廊维护单位一旦在日常监控过程中发现管线存在明显异常问题,也将启动联动机制,第一时间联系告知。市级运营分公司总经理张伟用“物业”和“业主”之间的关系来类比地下综合管廊运维方和各管线单位的责任分工,“运维方(物业)负责的是管廊主体、附属工程的管理,至于管线的问题,由管线单位(业主)负责,这是不同管理界面的问题。我们的日常巡检大概一周一次,覆盖全段管线,重点区域每天会巡检。管廊结构和附属设施的问题,由我们来协调处理,如果涉及入廊管线问题,我们会通知管线单位来处理”。

据了解,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运维的要求,苏州开展试点建设的各个管廊项目均配建了监控中心,构建信息化、智能化运营管理平台,在传感层实现各类设备的物联互通、智慧传感,在数据层实现各类信息的高速传输、储存共享,实现管廊运营统一管理、管线运营实时监控。使各专业管线单位既能按照专业分工负责专业维护,又能服从统一调度管理。

“面子”是城市的风貌,而“里子”则是城市的良心。只有筑牢“里子”,才能撑起“面子”,这是城市建设的百年大计。目前,苏州市区建成或正在建设的管廊总长已达52.8公里,每当一条管廊竣工后,给水、热力、电力、电信、燃气、污水等多种管线就会分批迁至“地宫”,留给地上一片清爽的空间。到2020年短期目标完工后,全线110公里的干支线管廊将如大动脉一般根植于苏州全市域四市六区的道路地下,昼夜不休地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运转提供动力和保障。靠着现代科技的保驾护航,“长眠”地下的各种管线将很少再被打扰,更不必担心隔三岔五被挖出来“收拾”,一个崭新的“无线”古城将出现在人们面前。

猜你喜欢
生命线苏州市管廊
除险清患 守护城市运行“生命线”
苏州市 多措并举提升全民安全意识
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苏州市坚持“三聚焦” 为民服务办实事
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在市政管廊中的应用
团队介绍
综合管廊排水系统设计
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的实践与思考
小议综合管廊的建设
民营医院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