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德祥
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国家农村经济改革,江苏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创造了全国瞩目的苏南模式,为江苏民营经济起步发展奠定了基础;9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国家新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全省90%的乡镇和村办企业通过产权制度改革,转制为民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获得了新的发展。到本世纪初,在省委、省政府“六放”(思想上放心放胆,工作上放手放开,政策上放宽放活)方针引领下,民营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民资与国资、外资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到2010年左右,民营经济已经占据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省里更加注重为民营经济营造公平、开放、宽松的环境,我省民营企业规模实力、盈利能力、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重要。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江苏民营经济面临思想再解放的新机遇,将迎来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春天”。
近年来,从全国层面看,虽然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但发展征程中不仅有阳光,也有风雨。特别是在遇到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时,出现了所谓“国进民退”,民营经济“离场论”、“合营论”、“控制论”等杂音。一些看似已经解决的问题,如对民营企业及民营企业家的认识、对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保护、对企业家的作用发挥、对政商关系的把握等,有些人心中仍有疑虑。从江苏发展现状看,我省与广东、浙江等省相比还存在着许多弱项和短板。与广东比,企业规模、品牌及创新效应较差;与浙江比,企业的新经济形态及产业集聚效应较弱。企业的发展环境依然存在着一些痛点和难点,企业反映“三门”(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现象尚未解决,“三不”(不联系、不接触、不作为)现象还有表现。从企业家层面看,还存在着发展信心不足,投资意愿不强,发展理念陈旧,转型升级不主动,缺乏新商业模式等问题。
为此,政府、企业和社会都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正做到政府转职能、企业转方式、社会转观念,充分认识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对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充分调动政企双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打造廉洁、高效、务实、为民的政府,努力建设有立场、有理想、有情怀、有坚守、有匠心的新时代企业家队伍,形成强大合力,为新时代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在融入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上解放思想
实现高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江苏民营经济在新一轮大发展中,应该把握历史机遇,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积极主动融入现代化经济体系。
坚持转型升级。目前,江苏民营经济在产业结构上还是以传统产业为主,产业层次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还是“短腿”。特别是我省民营制造业虽然总产值位居全国前列,但与建设制造强省的要求相比,产业还处于中低端,存在着制造水平不高、产业同质化倾向严重、信息化改造滞后等问题,缺乏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领军型制造企业,“有高原无高峰”的现象较为突出。要迈向产业中高端,转型升级是必经途径,必须调整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实现提质增效。要重视和支持高端制造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業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强化产业链系统布局,发挥信息化引领作用,全面推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与传统产业整合发展。
专注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也是江苏发展的根基和优势,更是企业行稳致远的根本。江苏民营企业要继续保持定力,聚焦实业,做精主业,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要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营造脚踏实地、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努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强化创新驱动。创新驱动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命门”。过去江苏民营企业依靠要素投入和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经不可持续。要突破旧有发展模式,跟随国家政策和发展趋势,沿着提升主业价值不断创新,使创新成为一种习惯。强化推进商业模式创新,下大气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中小企业要立志向“专精特新”发展,成为不可替代的“小巨人”。要根据江苏特点,围绕产业链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创新支持,加强制度创新设计,完善政策体系。通过市场机制,激发创新要素与民营企业的创新需求产生动态交互、实现共生发展,注重产业链与创新链的“双向融合”,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生态体系和强大的创新功能力量。同时,要通过学习借鉴,加强政策集成创新。全面落实我省有关创新驱动的各项政策举措,通过构建创新平台,组织实施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从要素价格形成、人才要素流动、要素收益机制等方面构建有效创新支撑体系,增强创新体制机制活力。
融合资本与科技。江苏民营企业数量众多、资本实力强大。同时,江苏科技资源雄厚,创新要素富集。但是,江苏科技资源与民营经济的融合度还不高,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成果还远没有反映其发展潜力和活力,缺少像BAT和华为那样的领军型企业,独角兽企业数量也明显偏少,没有形成科技创新资源与民营资本的深度融合。面对新时代、新机遇,必须努力构建我省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向民营企业集聚,推动全省民营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围绕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培育民营经济的优势产业,实现民营高新技术产业大发展。
打造国际化企业。江苏民营经济是对外投资贸易的重要力量。以全球化视野参与国际竞争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江苏民营企业要在全球贸易、投资、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中发挥主体担当作用。江苏企业家与福建、浙江相比,“走出去”发展的意识还不强,必须强化国际化意识,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做好“引进来”的基础上,加快“走出去”步伐,通过国家和省建立的境外园区等国际合作平台,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参与国际产能合作,不断增强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新优势。
在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上解放思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越来越优化。近年来,江苏出台了一系列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政策举措,但不可否认在一些方面依然不尽如人意,还需在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简明有效的政策环境、亲清和谐的营商环境和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上着力,努力构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生态系统。
公平公正最重要。民营企业最大的诉求是公平。多年来,民营企业作为平等的市场主体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土地资金等要素资源供给、拆迁补偿和项目申报等方面仍处于弱势地位。有些文件中,还会自觉不自觉地对民营、国有进行概念区分,对民营企业“另眼相看”。对此,需要推动思想再解放、观念再更新,强化平等市场主体意识和法治意识。坚决清理违反公平、开放市场规则的制度行为,促进执法规范化,全面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消除有形“坚冰”和无形“壁垒”,让各类市场主体得到一视同仁的对待,切实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法治环境,解除企业家的后顾之忧。
减税降费最管用。近年来,民营企业普遍反映成本压力越来越大,税费负担过重,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让企业轻装上阵是民营企业的强烈愿望,也是社会普遍共识。这是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最直接、最管用的硬招。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也明确提出了一系列减税降费的政策要求。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和部门为强化调控手段,引导行业企业发展,建立了一些补贴性资金池,起到了一些正面效果,但也造成了一些负面效果。要解放思想,下决心减少政府补贴,用以拓展减税降费的空间。要进一步明确凡是国家明确的政策,要不折不扣执行到位,凡是由省定的税费要明确只减不增、能减尽减,让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降低企业负担,增添发展动力。
政策落实最迫切。政策供给是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政策落实更是取得实效的关键。近年来,国家和省市制定出台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很多,但一些政策往往停留在文件里,没有落实到位。在产业、技术、税收、装备、人才等方面的政策,有的缺乏有效的宣传,有的申请手续繁琐,有的门槛设置过高,有的操作性不强,有的没有落实的具体举措,以至惠企政策获得感不强。对此,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努力把政策举措做得简洁明了、务实管用,提高制定政策水平,让出台的新政策有真金白银、有温度,让企業家能感知、见实效。同时,要加强政策协调性,细化、量化政策措施,制定相关的配套举措。另一方面,要完善政策执行方式,优化落实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要抓好6个方面政策举措落实。对此,需加快研究贯彻落实的具体办法,花大气力抓好对相关政策的督查落实。同时也要切实抓好省政府近三年来关于降低企业负担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四个文件的贯彻落实工作,切实提升政策的“执行力”“知晓率”“到达率”,真正把政策“温暖”和惠企“礼包”直接传递到企业。
服务平台最实用。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获得要素资源的能力相对较弱,围绕企业需求,建立公共服务平台,有效降低企业成本和提升创新能力十分关键。最近省委提出江苏要着重建好五大服务平台:一是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引入市场机制,既解决中小民营企业的需求,又解决科研院所及相关部门设备闲置的矛盾。二是产业链精准对接平台,使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分布情况更加了解,实现低成本精准对接或延伸自身产业链。三是企业信用信息平台,通过整合集成政府部门有关企业信息资源,解决政府、银行、企业间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服务与合作效率。四是专利交易平台,汇聚更多专利资源,便利企业购买有用专利技术,实现专利技术向产业转化。五是政府服务快速反应平台,打造政府服务的“110”,帮助企业遇到突发困难时,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信这五大平台的建设将为我省民营企业提供最实用的服务。
既亲又清最暖心。现在有的地方出现“清”而不“亲”的现象。这既是认识问题、情感问题,更是制度安排、政策设计的问题。因此,必须思想再解放,进一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真正落实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做到政府对企业无求不至、有求必应。要完善相关机制,建立政商协调沟通渠道,建立健全各级党委政府及职能部门与民营企业的联系交流机制。制定政商交往正、负面两张清单,引导党员干部既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又守住底线、把好分寸。通过推进实施“三项机制”,增强干部服务企业的主动性。深化不见面审批改革,不断提升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通过多种形式,建立涉企政策信息集中公开制度和推送制度,及时发布和宣传涉企优惠政策,使其在阳光下公平运作。探索开展区域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建设,促进公平竞争诚信经营,推动江苏营商环境更具吸引力、竞争力和影响力。
在提振领导干部和企业家精气神上解放思想
当前,我省民营经济发展跟全国一样,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企业自身的原因,确实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可以说痛点、堵点和难点很多。此时政商双方战胜困难的精气神最为重要。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凝聚精神力量,释放聪明才智,才能战胜民营经济前进中的困难、发展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共推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领导干部务实担当。当前,由于种种原因,在一些领导干部中潜伏着一股不担当、不作为、不敢为、不会为、“出工不出力”、“混日子”的暗流,“不贪不占也不干”“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情况仍有存在。因此,在思想再解放、推动我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省委省政府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健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的精神,完善干部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价机制,调动广大干部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干事创业、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要构建善待民营企业的“正向激励”机制,加强对企业家的社会荣誉激励,表彰宣传民营企业家的优秀事迹和突出贡献,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新、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浓厚氛围。加强对民营企业家的教育培训和引导,弘扬企业家精神,实施民营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引导企业家坚定理想信念,提振发展信心,抢抓发展机遇。
企业家发挥主体作用。企业家是江苏发展最宝贵的财富和稀缺资源。当前,民营企业家要解放思想、振奋精神、依法经营、理性发展,与时俱进、探索创新,充分认识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主体地位,珍惜当下前所未有的发展环境,积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承担起创新发展的主体责任,激发创新活力和创造潜力,在发展理念、产业创新和企业管理上解放思想,大力弘扬创业创新、专注品质、追求卓越的精神,专注专长领域,增强质量意识和标准意识,加强质量管理和控制,争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和卓越绩效管理的标杆企业,为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系江苏省工商业联合会巡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