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奕欣
摘要: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考查的是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阅读者要能够了解常见的写作手法及其一般性的表达效果。要提高在这方面的鉴赏能力,就必须多读,多积累;当有了一定量的素材储存后,艺术手法的鉴赏就不再是难题了。
关键词:鉴赏;艺术手法;方法
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考查的是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其中涉及两个考查点,第一个是对写作手法的认知和判断,第二个是对于写作手法表达效果(或者好处、妙处、作用等)的鉴赏。要做到这两点,就要熟悉常见的一些写作手法,同时要了解常见写作手法的规律性表达效果。例如:
比喻:就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抽象的事物进行解说。其表达作用是可以把要表达的内容表达得生动、具体、形象,从而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象征:就是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表现和形象内里相同的思想或感情。其表达作用将抽象具体化,使文章变得含蓄蕴藉。
借代:就是用事物的特征、工作的器具、典型的个体等来代替事物本身。其表达作用在于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人联想,增强语言的形象性。
衬托:就是用他人或他物来和此人或此物进行比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不管是正衬还是反衬,其作用都是通过比较使主体事物特征更明显,或者使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更深刻。
要鉴赏艺术手法,第一个要做的是判断写作手法的类型,第二个要做的是调动这些写作手法的一般性或者规律性表达效果;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具体表达内容,鉴赏其表达方面的作用。
例如:苏教版必修四“英名与事业”板块课后第3题:恩格斯用“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来类比马克思的发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这个题目在题干部分已经明确点出,使用的是“类比”的手法,而“类比”手法的一般性作用是用一事物与另一事物进行比较,比出它们的相同点,从而突出事物的特点或者某种思想感情。明确了这一点,再结合本文说出“类比”的具体作用,即通过类比,说明了马克思的发现就同“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在科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突出了马克思的发现的重要性,表达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无比崇敬之情。
再如:苏教版必修四“美与丑的看台”板块课后第2题:节选的部分有哪些对比?这样对比对表现美与丑的冲突有什么作用?
这个题目在题干部分已经明确点出,使用的是“对比”的手法,而“对比”手法的一般性作用是通过比较,使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的特征更加明显。明确了这一点,再结合具体文章内容,明确此处对比的作用:既表现了人性中美与丑的激烈冲突,也表现了人性中美与丑的合理统一,由此表现了人性的复杂。
如果要鉴赏古诗词中的艺术手法,则首先要了解并积累古诗词中常见的艺术手法及其特点、作用和表达效果。如:
借景抒情:就是诗人借助一个景象、景物、画面等,表达诗人自己的情感。其作用是借助具体的物象,含蓄地表达诗词的主旨。
托物言志,指作者借写某物来抒发感情,亦即借物抒情。其作用是融情于物,借物抒情,使人受到形象的感染。
以动衬静,指用反衬手法来表现静境静意,或以动态描摹宁静,或以声音显示幽静。其作用是动中有静,寂处有音,使人从动感声感中领略到静谧和幽趣。
其次,要根据题干要求,弄清命题指向;再结合原诗对艺术手法及其表达效果作出阐释。
例如:在沉浸于相思之苦的作者眼里,外在的景物有的和自己同病相怜,有的却冷漠无情。阅读《蝶恋花》,指出词中所写的这两种景物,并就此谈谈这首诗的藝术手法。(“词别是一家”板块课后第2题)
这个问题的题干已经暗示了命题的指向是景与情的关系:“和自己同病相怜”的景物显示的是景与情的统一,这种手法叫烘托;“冷漠无情”的景物显示的是景与情的悖谬,这种手法叫反衬(或对比)。当然,不管是烘托还是反衬,总的来说,都是在借景抒情。词中“槛菊愁烟兰泣露”是以悲景写愁,与词中人物同病相怜。“燕子双飞”、“明月穿户”是以乐景写悲,以无情反衬有情。
再如:苏教版必修四“词别是一家”板块课后第1题:谈谈《虞美人》是如何通过时空的对比来酝酿并抒发情感的。
由于该题题干已经提示了“对比”的手法,因此我们只需要结合原词说出是“如何对比”的就可以了。在时间上,词人将故国的衰亡与天地的变化(春花秋月何时了)联系在一起;在空间上,词人将人事的无常与天地的运行(一江春水向东流)联系在一起。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以宇宙时空的永恒与无穷,衬托出家国人生的短暂与可悲。
鉴赏古诗词的艺术手法涉及的概念并不多,但由于诗歌语言本身的抽象与含蓄,使得我们在理解诗意方面会有较大的难度。因此要提高在这方面的鉴赏能力,就必须多读,多积累;当有了一定量的素材储存后,古诗词艺术手法的鉴赏就不再是难题了。
参考文献:
[1]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李万钧.外国小说名著鉴赏.福建人民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