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肖宏+刘蕾+梁妍+庄新+肖艳+杨铭+任桂红
摘要:分析平菇多糖对盐胁迫下小白菜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纸上发芽法,检测在100mmol/L的NaCl胁迫下,添加不同溶度的平菇多糖对小白菜种子萌发进程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菇多糖可以提高盐胁迫下小白菜种子的发芽率,促进根和芽的伸长。结论:平菇多糖对NaCl胁迫具有缓解作用。
关键词:平菇多糖,小白菜,NaCl胁迫
基金项目:2016 年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 项目编号: 201610201132
中图分类号: S636.9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8.01.024
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又称白蘑,学名侧耳,是担子菌门伞菌目侧耳科的一种常见真菌,常呈现灰色,是广泛栽培的食药两用菌之一。平菇多糖是其重要的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抑制癌细胞增生、诱导细胞凋亡、诱导干扰素合成等多种功能,但是对植物生长发育方面的影响却未见报道。
小白菜是中国种植面积最广的蔬菜之一,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营养价值较高。但小白菜的耐盐性不高,土壤中高浓度的盐分会对小白菜种子的萌发和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产量和营养价值的下降。
本文通过分析平菇多糖对盐胁迫下小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为平菇多糖在植物栽培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市场上销售的小白菜种子和平菇。
1.2方法
1.2.1平菇多糖的提取 本试验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平菇多糖。平菇自然风干后用烘箱烘干除去残余水分,粉碎过筛后室温保存备用。平菇干粉按照料液比1∶30添加蒸馏水,80℃水浴浸提2h,用双层纱布过滤,残渣重复浸提1次,合并2次滤液,4000 rpm 离心15min。取上清用旋转蒸发仪浓缩,加入95%乙醇至终浓度80%,醇沉过夜,4000rpm离心10min,收集沉淀冻干得平菇多糖(Pleurotus ostreatus Polysaccharides POP)。
1.2.2纸上发芽试验 参照张红香的方法,略有改动:培养皿中铺好2层滤纸,选取籽粒饱满的小白菜种子,每个120mm培养皿中放入100粒种子。分别加入10 mL含有100mmol/L NaCl和不同浓度的平菇多糖溶液进行培养,空白组只加10 mL蒸馏水,对照组只加100mmol/L NaCl溶液10mL,每组3个重复。加入相应培养溶液后进行称量,记为初始重量,每隔24h加蒸馏水至初始重量。放置人工气候箱中进行培养,培养条件12h光照(25℃),12h黑暗(20℃)。记录每天的发芽数,以胚芽长度达到种子长度1/2为出芽标准,以发芽种子数不再增加为发芽结束。
1.2.3生长指标测定 发芽率=发芽种子数/供试种子数×100%
每个处理组随机选取10株小白菜幼苗测量其苗长、根长。
1.3数据处理
用Excel2010进行数据处理,使用GraphPad Prism 6软件绘图。
2 结果与分析
2.1平菇多糖对盐胁迫下小白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种子植物的生长都是从种子的萌发开始的,所以种子的萌发是植物抗盐性研究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植物能否适应逆境最基础、最根本的体现。种子的发芽率体现了种子质量的优劣。
平菇多糖对盐胁迫下小白菜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见图1)。结果表明,空白组在培养1天后就出现了最大日发芽数,而其他处理组在第1天发芽率低,第2天达到最大日发芽数。与空白组相比,0.1mmol/L的NaCl会抑制种子的萌发,降低小白菜种子的发芽率。不同浓度的平菇多糖均会缓解NaCl对小白菜种子发芽率的抑制作用,浓度为0.6mg/mL时发芽率为76.33%,与对照组相比,发芽率提高了17.67%,缓解作用最强。平菇多糖的作用主要是提高发芽率,对发芽进程没有明显影响。
2.2平菇多糖对盐胁迫下小白菜幼苗生长的影响
根系是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摄取营养物质的器官,根的长短决定了植物在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的能力,是其生存能力强弱的重要体现。平菇多糖对NaCl胁迫下小白菜幼苗长度和根芽比的影响如表1。结果表明,与蒸馏水中萌发的空白组相比,0.1mmol/L的NaCl严重抑制了根和芽的生长,尤其是根的生长,幼苗长度为空白组的61.61,根芽比为空白组的49.35%。而添加低浓度的平菇多糖能够有效缓解NaCl的抑制作用,并且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在0.4mg/mL浓度下促进作用最大,幼苗的长度及根芽比都已经与空白接近,但是0.8mg/mL和1.0mg/mL浓度时促进作用不明显。
3结论
平菇多糖能不同程度上提高盐环境下小白菜种子的发芽率,促进根和芽的生长,对NaCl胁迫具有缓解作用,并且与多糖浓度具有相关性。综合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结果分析,0.4~0.6mg/mL浓度的平菇多糖效果最好。
参考文献
[1]李文香,王士奎,樊铭聪,等. 3种不同贮藏方式对平菇保鲜品质的影响[J].中国食用菌,2014,33(02):53-56.
[2] 刘苏,姜玥,罗建平,等.5种食用菌多糖理化性质及免疫活性的比较研究[J].食品科学,2015,36(13):252-256.
[3] 张红香.种子发芽生态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作者简介:李肖宏,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食药用菌功能性多糖。
通讯作者:任桂红,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食藥用菌功能性多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