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珠玲
【摘要】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阻碍了阅读教学质量的优化及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显著提高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质量,教师就需要明确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探究解决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现状;解决措施
课堂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关键内容,是学生积累语文知识,探究大千世界,提高人文素质的有效形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明确阅读教学的价值与作用,并加大课堂阅读教学比重,依据小学生特点及阅读教学目标,恰当选择及大胆创新课堂阅读教学模式,从而为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显著优化奠定基础。但是,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有效解决小学语文课堂阅讀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是教师需要研究的核心问题。
一、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现状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活动中普遍暴露出一些问题,限制了教学有效性的增强,制约了小学生语文素养、审美能力及人文精神的培养。
(一)教学目标缺乏有效性
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纲领性作用,是决定教学效果优劣的关键因素。但是,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普遍具有弱化、泛化、脱离教材等问题,这就不利于其纲领、核心、依据作用的发挥,制约了教学有效性的增强。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北京亮起来》这篇阅读课文的时候,有些教师把“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当成主要教学目标,而这一目标本身概念就很模糊,难以让学生明白该学什么,从而降低了教学效率。
(二)教学重点不突出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没有深入挖掘课文深意,在教学中出现偏离原意的情况,导致教学重点泛化与偏颇,难以让学生精准把握阅读文本内涵。
(三)未尊重学生阅读教学主体地位
当前,一些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采用的依然是枯燥、乏味、被动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提升,难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制约了教学质量的优化。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教师采用的是“自导自演”的灌输教学模式,直接把小葫芦变黄的原因告诉学生,导致学生没有参与思考和分析的机会,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教学效果的优化。
(四)设置过多问题
恰当的阅读教学问题,可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抓住文章核心内容及关键知识点,在推动教学质量提升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但是,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数量过多,且缺乏启发性,基本变成了填空题的格式,让学生应接不暇,没有充足的时间深入思考与探究关键性问题,不利于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关键内容的把握。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丑小鸭》一课时,如果教师为学生设置了如下问题:“安徒生的作品都有哪些?”“丑小鸭‘丑在哪里?”“它出生后的处境如何?”“课文线索是什么?”“丑小鸭都到哪里流浪了?”“故事结局怎样?”“读完故事你有什么想法?”这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会让学生觉得没完没了,产生疲惫感,最终不利于他们对故事主旨的精准把握。
二、有效解决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现状问题的措施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与中心,只有确保教学目标科学而明确,才能增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因此,要想确保教学目标明确而有效,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
1.恰当设计基本目标。各个学段的课堂阅读教学基本目标不尽相同。比如,低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是“掌握字词句”;中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是“学会阅读,掌握课文内容”。只有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才能使得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有一定收获。通过长时间的阅读学习积累,学生就能对语文课程的重点知识及基本框架有更好的掌握。
2.应结合新课改标准恰当设计阅读教学目标。新课改理念是教师组织阅读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设计教学方案的标准与依据,对教学目标发挥着指引作用。具体来讲,新课改标准中涵盖有三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价值观与情感态度目标。其分别指向小学生的不同语文素养方面。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堂阅读教学目标的时候,主动把三维目标恰当融合在一起,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3.所有课文均具有自身的个性教学元素,因此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的时候不可求全贪多,而需要结合课文的意蕴与脉络,抓住一两个关键问题,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进行细致阐释,使得学生明确关键的教学内容是什么。
(二)体会阅读材料字句的深意
语文教材中的所有作品都是作者情感与思想凝聚而成的,学生只有在仔细研究与慢慢品味中才能体会到作者渗透到阅读材料字里行间的各种深意,才能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内涵。因此,教师在备课中必须深度研读阅读材料,分析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意。在实际操作中应做好以下几点。
1.教师应精准领会新课改的精神与内涵,并把其合理、科学地渗透到阅读教学中。
2.教师应深度解读教材,从宏观上掌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各单元中心主旨、教材编写体系。
3.深度分析阅读文本的字词句段篇章。阅读文本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整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站在全局角度分析阅读文本的思想与情感、文章深意、写作背景、脉络与结构等。对教材进行整体解读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重点分析课文中的每一个关键词,它们在文章中都发挥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可帮助学生精准捕捉课文关键信息。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恰当地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过渡句及总结句。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葡萄沟》这篇阅读课文的时候,假如教师在上课初始就让学生重点分析课文中描写葡萄沟葡萄的句子,那么就会给学生留下这样的印象:本课的重点是写葡萄沟葡萄的香甜、美味。假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从整体出发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文章线索“葡萄沟盛产水果-葡萄美味、香甜-居民好客热情-葡萄沟是好地方”,就可让学生对阅读文本有更全面与合理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的重点词语、语句与段落关系,就可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夸赞自己的家乡,并由衷夸赞葡萄沟。endprint
(三)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在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会出现大量的生成性资源,这是教师在备课中难以全面设想与预测到的,而学生则是课堂生成性资源的主体。因此,教师在实际的课堂阅读教学备课过程中,应避免出现“过度预设”的情况,应预防生搬硬拉地把学生的思维扯到标准答案上,否则还是很难摆脱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将课堂主动归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由表达感受与想法,激励他们思维方式的多元化發展,以彰显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对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事物有很高的探究热情。因此,只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让他们自觉参与阅读教学,才能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在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导入有趣,过程激趣,归纳品趣”,把课堂阅读教学的趣味性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让学生将阅读当成有趣的活动,进而在阅读中感知快乐,体悟情感,最终显著增强教学有效性。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桂林山水》这篇阅读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在导入环节中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桂林山水的瑰丽景色,让学生在欣赏云雾缭绕、画卷一般的美景的同时,产生置身仙境中的真实感,并激起他们深入学习桂林山水奇丽景色的兴趣,最终的教学效果自然十分理想。
(四)根据要求恰当设计问题
教师应结合阅读材料的特点及教学需求恰当设计阅读问题。无效或低效的问题难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还可能因问题不当而引起思路混乱,从而挫伤阅读积极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堂阅读问题的时候,应确保每一个问题都能切合教材,并且各个问题之间具有很强的逻辑联系,以避免“启而不发”情况的出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恰当地选择一个或两个主要问题,根据主要问题再设计若干个发散性及有深度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快速而精准地掌握阅读文本的内涵,才能使得学生就具体的问题进行多维度与深层次的思考。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落花生》这篇阅读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将阅读的主要问题设计为“花生具有怎样的可贵之处?”然后依据这一主要问题再设计几个有深度的问题:“父亲把石榴、桃子与花生作比较的用意是什么?”“你是怎样看待课文内‘做人应做有用的人,不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用的人这句话的?”教师还可结合主要问题设计一些发散性问题,像“你还能从其他植物身上获得怎样的做人道理?”只有这样设计问题,才能在确保问题结构严密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广度与深度,从而可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阅读课文的内涵与深意。
总之,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素质,优化能力的关键方式。只有显著增强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才能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及教学质量的优化创造条件。因此,教师应系统了解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现状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以增强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赵培香.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及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34(01):85-87.
[2]王利峰.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4(S2):304.
[3]田春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5(06):160-161.
[4]伏凤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9):166,156.
[5]蔡文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6(15):283-28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