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雷
(沈阳急救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6)
颅脑损伤占全身损伤的15%~20%,在全身损伤中的发病率占第二位,但致残率、病死率居第一位[1]。故实施有效的急救护理显得十分必要。为了探讨一体化急救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特做此次研究,具体如下。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样选取2016年6月至2016年7月于我院神经外科科进行治疗的12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45~70岁,平均(50.25±2.67)岁。脑挫裂伤20例,硬脑膜下血肿30例,脑内血肿10例。对照组:男性41例,女性19例;年龄45~70岁,平均(50.12±2.72)岁。脑挫裂伤19例,硬脑膜下血肿31例,脑内血肿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此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护理,予患者心电监护、吸氧、建立多条静脉通路,指导患者完善各项检查。观察组患者实施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 一体化急救步骤、流程:接诊接到急救电话立即通知神经外科医师和护士出诊,护士备好抢救药及急救物品。提前通知B超室、CT室准备,开发急救绿色通道,接诊后立即平车送往抢救室。护士立即快速判断患者病情,测量记录患者体温、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观察患者神志、意识、瞳孔变化。立即给予面罩吸氧、建立多条静脉通道,快速抽血、立即送检。完成术前备皮、准备工作。完善脑部CT、MRI检查等。
1.2 手术及护理: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同样的手术方法。脑挫裂伤开颅做脑减压术或者局部病灶清除术;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的患者行骨瓣减压术[2]。所有的患者给予脱水治疗,预防脑水肿。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吸痰,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处理。进行补液治疗、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术中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积极对症治疗,镇静、止痛。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意识的变化,识别脑疝的征象。监测颅内出血、感染等征象。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记录术中出血量,必要时输血。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价标准: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急救总时间、抢救有效率、病死率。疗效判定:显效:患者生命体征正常平稳、意识恢复、瞳孔对光反射正常、颅内压降至正常,脑部CT或MIR报告显示正常;有效:患者的生命体征基本正常、意识基本清晰、颅内压有所降低,CT或MIR检查结果较前好转;无效:上述症状无好转,甚至加重。抢救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病死率=(死亡的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s)表示,作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指具有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急救总时间:实施一体化急救后,观察组的术前急救总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前急救总时间为(26.8±3.2)min,对照组术前急救总时间为(47.2±4.7)min。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有效率:观察组抢救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观察组60例,经治疗显效30例,有效27例,无效3例,抢救有效率为95%。对照组60例,经治疗显效25例,有效24例,无效10例,抢救有效率为83.33%。
2.3 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观察组60例,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有3例,病死率为5%。对照组60例,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有10例,病死率为16.67%。
颅脑损伤可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脑损伤。颅脑损伤多见于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爆炸、锐器伤、钝器伤等引起,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高,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的生命健康[3]。故实施及时、有效的抢救显得十分重要。一体化急救是一种由院前急救、院内抢救、ICU密切配合,减少中间不必要流程,以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率等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急救模式[4]。
有研究表明,对于严重创伤和休克等患者抢救的黄金时间为1 h,尤其是损伤后的10 min是抢救的关键点,在这10 min内的实施快速有效的急救能够降低患者的病死率[5]。我院实施的一体化急救措施是在接到急救电话的时候立即通知神经外科医师、护士、CT室、B超室准备待命,立即开放急救绿色通道,省略了排号、会诊等环节,待接到患者后立即送往手术室。在这个过程中护士明确分工,实施心肺复苏、建立静脉通路、静脉采血、吸氧、配药进行补液治疗,护士需要密切配合,缩短抢救时间,把握最佳抢救时机。当然有效的配合需要科室平时加强对护士的急救演练培训。开放绿色通道,对于危重症患者可以保持抢救工作的连贯性,多项抢救操作、检查同时展开,使急诊、手术室、ICU部门工作无缝对接。
观察组术前急救总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抢救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以上数据表明在抢救工作中明确的分工、分秒必争,能够为抢救赢得更多的有效时间。有研究表明严重创伤的患者能在损伤后的30 min内得到有效救助能够使抢救成功率提高18%~25%[6]。而此次研究也显示,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比对照组高11.67%。综上所述,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实施一体化急救有利于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