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创业企业的战略适应性评析

2018-01-20 15:04郑莹莹黄紫微
市场周刊 2018年3期

郑莹莹 黄紫微

摘 要:基于学术创业企业的两阶段生命周期模型,探讨处于成长阶段的学术创业企业的战略适应性。组织行动作为战略适应性的市场表现形式,分析组织行动的多样性与频次成为评析企业战略适应性的重要方式。通过新三板公开数据筛选处于成长阶段的学术创业企业,并搜集学术创业企业的组织行动,计算组织行动多样性与频次,从而评析其战略适应性,引导学术创业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学术创业企业;战略适应性;新三板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8)03-21  -03

一、引言

学术创业企业是以大学教授为代表的学术创业者(academic entrepreneur)致力于实现技术商业化而作为创始人(founder)建立的企业。国外学者根据生命周期模型将学术创业企业的生命周期分为两阶段:初创阶段(the startup stage)和成长阶段(the growth stage),在初创阶段,学术创业企业的重心是生存,而成长阶段,学术创业企业的重心是企业管理 。在查阅现有文献后发现国内外学者对学术创业企业的研究重点是初创阶段,关注学术创业者如何识别研究成果的商业价值与如何获取资源建立企业。然而在成长阶段,学术创业企业面临投资、竞争与市场等重要战略决策,管理的复杂性给其带来更大的挑战。

战略适应性作为组织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反应能力,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成长阶段的学术创业企业而言,战略适应性的评析旨在了解企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学术创业企业是否充足地识别与利用机会,以解决外部环境的变化。在学术创业企业对推动地区及全国经济,并且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共识形成后,学术创业企业成长阶段的研究将越来越有价值。因此,文章以成长阶段的学术创业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如何通过学术创业企业的组织行动识别战略适应性,以期为引导我国学术创业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二、理论基础

(一)学术创业

学术创业的研究兴起于上个世纪80年代,在经典研究中被定义为“大学和产业合作伙伴致力于实现大学技术商业化而进行的一系列创业活动,包括技术许可、大学衍生企业等模式(O'Shea et al, 2004)”。随着学术创业活动的发展,以大学教授为代表等学术创业者不再局限于技术许可、技术转移等简单活动,从很少作为创始人创建大学衍生企业,一般不参与大学衍生企业创立之后的技术商业化活动(Vohora er al.2004),转变为倾向于作为创始人创建企业(Fritsch and Krabel, 2012)。

(二)战略适应性

战略适应性通常被看作一个包含选择、承诺、实现、执行与行动的细化的活动过程,反映企业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能力。战略适应性作为信息处理过程,包含三个基本动作:认知、解释和行动,通过认知环境确定市场,解释公司意图和战略,从而采取产品、技术、市场等重要維度的一系列行动,因此,评析战略适应性的重要渠道是通过分析组织行动的多样性和频次。A. N. Kiss等将组织行动分为市场、金融、新产品、战略联盟、竞争、高管团队变换、人力资源、产能、国际化、公司IPO、结构、重组、服务、企业社会责任、低成本15类,计算组织行动的多样性与频次,评析企业的战略适应性。企业采取的组织行动类型多、频次高,代表企业的战略适应性较高,企业采取的组织行动类型少、频次低,代表企业的战略适应性较低。

三、学术创业企业的战略适应性评析

(一)成长阶段的学术创业企业选取

结合前述学术创业者的定义与中国政府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业的政策,对学术创业者的范围进行扩大,不仅包含高校中的教授等拥有研究成果的科研人员,更扩大到科研院所、医院等事业单位中需要持续进行学术研究的工程师、主任医生等等拥有研究成果的科研人员。文章欲研究成长阶段的学术创业企业,根据A. N. Kiss对战略适应性的评析方法,需要观察一定期间的组织行动。出于观察的便利性与数据的公开性,文章所采用的数据来自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所发布的公告,时间段是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

通过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中的信息披露,对2015年12月31日之前挂牌的412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定期报告中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情况按上述学术创业者的范围进行筛查,对被筛企业2015年半年度报告进行甄别,初筛出129家学术创业企业。为了确保样本企业的正确性,确保初筛企业在数据采集时间段内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未发生改变,根据初筛企业的2015年年度报告、2016年半年度报告与2016年年度报告进行检查,最终确定文章研究的125家学术创业企业。

(二)学术创业企业的组织行动统计

文章沿袭A. N. Kiss等的研究,并结合成长阶段的学术创业企业与新三板的特点,将组织行动分为市场、金融、新产品、战略联盟、竞争、高管团队变换、人力资源、产能、国际化、结构、重组、企业社会责任12种类型。通过查阅125家学术创业企业的2015年半年度报告、2015年年度报告、2016年半年度报告与2016年年度报告,研读企业的半年度大事记、年度大事记、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包括商业模式、经营状况、主营业务、投资状况)以及重要事项(包括股票发行、关联交易、资产处置),识别2015年和2016年每家样本企业的组织行动,统计结果如表2。

125家学术创业企业主要采取金融、高管团队变换、市场、结构与战略联盟五种类型的组织行动,其余七类组织行动采取的数量都较少,特别是重组与企业社会责任两类。

(三)学术创业企业的战略适应性评析

以125家学术创业企业的组织行动统计为基础,沿袭A. N. Kiss等对组织行动多样性与频次的计算方式。

其中,Na表示a类组织行动数,NT表示一家样本企业的组织行动总数。该指数越低,代表企业采取的组织行动类型越多,企业的战略适应性越高;反之,该指数越高,代表企业采取的组织行动越集中,企业的战略适应性越低。

该数值越高,代表企业采取组织行动的频率越快,企业的战略适应性越高;反之,该数值越低,代表企业采取组织行动的频率越慢,企业的战略适应性越低。

组织行动多样性与频次的统计结果如表3。

统计结果表明,125家学术创业企业的组织行动多样性的平均值为0.44,组织行动频次的平均值为3.67,从平均水平看,学术创业企业采取的组织行动类型较少、频率较慢,企业的战略适应性较低。

四、结论与讨论

据英国经济研究公司BiGGAR的报告表明,牛津大学每年为牛津郡带来23亿英镑(约合人民币199亿元)经济收入、提供34万个工作机会,并在周边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截至2014—2015财年度,牛津大学所开展的研究共衍生出136家新企业,从事商业活动的衍生企业在全世界范围總收入预计达到6亿英镑(约合人民币52亿元),对牛津大学推动着地区及全国经济,并且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共识提供了有力佐证。由此可见,将抽象科学知识转化为具体市场创新的能力将会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学术创业企业在市场中的生存和发展对促进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文章以125家新三板学术创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在搜集企业采取的组织行动的基础上,沿袭A. N. Kiss等的研究,将组织行动分为市场、金融、新产品、战略联盟、竞争、高管团队变换、人力资源、产能、国际化、结构、重组、企业社会责任12类,通过计算组织行动的多样性与频次,评析学术创业企业的战略适应性。统计结果表明:学术创业企业采取的组织行动类型较少,组织行动较集中,并且采取组织行动的数量较少,频次较低,企业的战略适应性较低。

与成熟企业的委托—代理结构不同,初创企业的创始人大多兼具董事长和总经理双重身份,在其治理结构上,股东会、董事会和管理层存在高度的同质性。而学术创业企业除了具有初创企业治理结构的特点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学术创业企业依托学术创业者拥有的技术和知识建立,学术创业者作为创始人,其有着严格的逻辑性要求,对企业战略的方向性有着严格的计划。基于学术创业企业独特的治理结构,成长阶段的学术创业企业需要获取异质性资源,在组织结构上规划专业化的职能岗位;在经营活动中采取业务、智能与公司等多层面的战略行动,提升企业的风险识别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战略适应性。成长阶段的学术创业企业必须通过分散来分享和整合信息,促进跨界活动,提高识别机会的能力,基于此才能提高企业的战略适应性。

参考文献:

[1]M Fritsch, S Krabel. Ready to leave the ivorytower: Academic scientists appeal to work in the private sector[J].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12,37(3):271-296.

[2]Daniel Tzabbar, Jaclyn Margolis. Beyond the startup stage: the founding teams human capital, new ventures stage of life, founder-CEO duality, and breakthrough innovation[J]. Organization Science,2017,28(5):857-872.

[3]Andreea N. KISS, Pamela S. Barr. New venture strategic adaptation: the interplay of belief structures an industry context[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5, 36(8):1245-1263.

[4]OShea, R. Allen, T.OGorman, C.& Roche, F. Universities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A review of 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 literature[J]. Ir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4,25(2),11-29.

[5]Vohora, A.Wright, M. & Lockett, A. Critical junctur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high-tech spin-out companies[J]. Research Policy, 2004,(33):147-175.

[6]Hanuch H, Pyka A. Elgar companion to neo—Schumpeterian economics[M].Chehenham, Northampton:Edward Elgar,2007.

[7]Ensley M D, Hmieleski K M. A comparative study of new venture top management team composition, dynamics and performance between university-based and independent start-ups [J]. Research Policy, 2005, 34(7):1091-1105.

[8]Daniel Tzabbar, Jaclyn Margolis. Beyond the startup stage: the founding teams human capital, new ventures stage of life, founder-CEO duality, and breakthrough innovation[J]. Organization Science,2017,28(5):857-872.

作者简介:

郑莹莹,女,重庆九龙坡人,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科技、学术创业与企业创新;

黄紫微,女,安徽含山人,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孵化器商业模式与公司创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