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鑫
摘要:思想宣讲工作重要性不言而喻,新媒体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对思想宣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想保证思想宣讲工作作用的有效发挥,则需要紧随潮流,推动思想宣讲工作改革创新,在打破现有思想宣讲工作平台、阵地局限性的同时,丰富其表现模式与表达形态,全方位提高思想宣讲工作的时代性与有效性。本文结合新媒体特征,探讨了思想宣讲工作创新。
关键词:新媒体 思想宣讲工作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2-0235-02
在新媒体日益普及的今天,人们获取信息不再局限于固有渠道,只要在有网络的情况下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在这一背景下,思想宣讲工作既迎来了机遇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只有积极抓住机遇,勇敢面对挑战,及时进行改革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媒体发展,提高自身作用发挥。因此新媒体背景下进行思想宣讲工作创新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一、新媒体与思想宣讲工作的相关概述
(一)新媒体
简单来说,新媒体即一种环境,其不仅涉及数字化传统媒体、数字化网络媒体,还包括数字化数字电视、数字化移动端媒体等,可谓媒体形式丰富。也可以说,新媒体是相对应传统媒体而言的,指的是包括基于传统媒体而发展的具有创新性的媒体形态,主要涉及手机媒体等。严格地说,新媒体理应称作数字化新媒体。
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表现出独特的特征,具体来说:第一,具有较强的交互性,新媒体背景下信息传播不再局限于固有途径,而是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受众可以扮演参与者角色,体现出较强的交互性;第二,信息碎片化,新媒体具有多样化的技术手段,这些技术手段有利于将海量化信息转化为篇幅简短且主题明确的信息,信息传播存在一定的碎片化特征;第三,资源共享性,互联网提供的百度文库等平台均不受地域、年龄等因素的限制,只要在有网络的情况下用户可随意搜索、下载、传播互联网资源;第四,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用户能够以自身兴趣爱好或现实需求为依据进行信息搜索,个性化相对较强。
(二)思想宣讲工作
思想宣讲工作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可以说是意识形态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习近平同志曾在多次重要会议上发表与意识形态工作相关的讲话,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意识形态工作理论体系的形成。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党中央逐渐提高了对思想宣讲工作的重视,全方位强化各相关领域重要思想引导,如文化、新闻等,有效推动了思想宣讲工作的发展,并为中国梦的实现铺垫了基础。在21世纪的今天,思想宣讲工作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尤其是受新媒体因素的影响,思想宣讲工作迎来了新的要求与调整,因此结合新媒体特征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思想宣讲工作创新至关重要。
二、新媒体背景下思想宣讲工作创新表现
思想宣讲是推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新媒体的出现和推广改变了传统思想宣讲的落后性和封闭性,新媒体具有的开放性、即时性和共享性等特征,能够有效提高思想宣讲工作效率。新媒体背景下思想宣讲工作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思想宣讲的主体创新。新媒体的发展使得人们接受信息的途径更加广泛,人们可以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进行各种信息整合,同时也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的思想宣讲方式,为更多的人提供思想宣讲路径,并打破传统专家思想宣讲的唯一局面,实现专家思想宣讲与基本群众思想宣讲共同发展的形式,如百家讲坛、农家讲坛等节目平台的出现,充分展现了新时期文化百花齐放的发展局面。为此,新媒体的出现和推广要求思想宣讲能够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势,发挥不同人才的思想宣讲作用和价值,丰富思想宣讲主体内容和形式,同时还需要建立思想宣讲人才共享机制,为思想宣讲人才提供更加丰富的宣讲方式,拓宽思想宣讲途径。
第二,思想宣讲的客体创新。新媒体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当前新媒体只要依靠各种移动客户端和社交软件进行思想宣讲,如微博、微信、视频网站等,通过发布最新的国家时事和各种思想总结会议,做好舆论引导和宣传作用,让更多的社会大众浏览最新的消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为此,思想宣讲工作管理者需要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制定不同的思想宣讲方式和内容,引导思想宣讲工作的顺利进行,如对青少年群体可以充分运用其常用的社交软件进行思想宣讲,定期推送各种行为资源,及时发布新闻信息;对于老年人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将新媒体技术运用到电视、广播等思想宣讲的内容中,提高思想宣讲的传播质量。
第三,思想宣讲的阵地创新。传统的思想宣讲工作需要特定的时间和特点,需要提前下达思想宣讲工作指令,无论是宣讲人员、受众群体,还是宣讲方式,都局限于一定的时空限制,呈现出封闭性的弊端,而新媒体背景下使得思想宣讲工作更具灵活性和自由性,人们只需要借助一定的网络媒介,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思想宣讲工作学习,提高思想宣讲效率。為此相关部门和管理者需要加强对新媒体思想宣讲工作发布的审核和监督,要求上传的各种微视频、微课堂要符合现代社会主义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特色,同时还需要密切联系社会大众的实际需求,从社会大众的需求角度出发,以大众关心的话题进行深入讲解。
第四,思想宣讲内容的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思想宣讲的内容也发生变化,传统媒介下信息传播速度较慢,思想宣讲更新内容更新较慢,但是传统思想宣讲内容比较全面、深刻,宣传价值较高,而新媒体背景下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传播方式更加多样性,使得思想宣讲内容杂乱、泛滥,这就要求我们将传统思想宣讲的优势和现代新媒体结合起来,化散为整,提高对新媒体信息的整合能力和使用能力,将思想宣讲的内容重点放在大众关心的医疗、教育、住房和安全等方面;同时在宣讲内容上,要做到主题明确、详略得当、思路明确,由于思想宣讲面向的是社会大众,因此需要使用容易理解的语言和文字描述。
第五,思想宣讲方式的创新。如何开展和组织思想宣讲工作,发挥思想宣讲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新媒体给出了具体的方案,面对传统宣讲工作中的弊端,新媒体进一步丰富思想宣讲形式,一方面新媒体具有的影像播放功能,能够利用图文相结合的形式,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宣讲内容;另一方面新媒体具有强大的互动功能,通过在线进行思想宣讲工作,演讲者能够及时帮助人们解决各种问题,加强和受众群体的交流互动;此外在思想宣讲时,需要充分结合相关的案例,丰富思想宣讲内容,提高思想宣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人们从思想宣讲中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
第六,思想宣讲效果的创新。以网络为基础的新媒体有效地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如何保证新媒体背景下思想宣讲工作由思想建设向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统一发展模式转变,需要引起思想宣传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如全面提高思想宣讲效果的重要性,正确认识思想宣讲在当今社会主义文明社会建设中的导向作用,通过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思想宣讲管理制度,保证思想宣讲工作顺利进展。当前我国各地区都纷纷建立了思想宣讲教育工作网站,为广大思想宣讲工作者提供丰富的宣讲素材和内容,从根本上提高思想宣讲的效果。
三、新媒体背景下如何提升思想宣讲工作创新性与有效性
(一)通过创新保证思想宣讲工作内容质量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传播过程中体现出注重用户的显著特征,无论是订阅数还是阅读数都是围绕用户进行,高质量的思想宣讲内容有利于吸引更多的用户。思想宣讲工作平台宗旨在于宣讲思想政策,促进先进文化传播与发展,要想提高自身竞争优势,则需要彰显思想、内容本位的特征,形成基于内容的编辑理念,进一步突出特色,通过创新提高思想宣讲工作内容质量,从而达到吸引用户、提高用户忠诚度的目的。
(二)以互动促进用户阅读
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用户信息生产参与权利,即用户不仅可以接受信息,还可以参与信息传播、生产,对信息传播层次有着关键性影响,在此背景下思想宣讲工作需要与时俱进,突出用户地位,树立符合现实需求的用户中心观。尊重用戶需求与地位,促进思想宣讲内容形成与用户的全面结合,用户具有参与思想宣讲内容工作各环节的权利,比如策划环节、传播环节、加工环节等。除此之外,需要站在用户感受与需要的高度进行思想宣讲内容生产,以相反的方向进行内容信息匹配,拉近相关主体之间的交流与联系,形成主体共同参与机制,推动思想宣讲内容的有效生产与传播。总之,互动是激发用户参与、增强用户期待、提高用户对新媒体背景下思想宣讲工作模式了解的有效渠道。
(三)基于大数据促进思想宣讲内容与多媒体内容融合
新媒介相较于传统媒介而言存在独特的特征,其中作为显著的特征在于符号方式传播不拘泥于固有形式,可以采取图片、文字等集于一体的方式进行传播,内容表现出一定的可视化特征与数据化特征,这些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思想宣讲内容的适应性,与用户阅读习惯更相适应,在丰富屏幕呈现的同时提高阅读便捷性与理解性。从表现形式来说,可以通过数据信息进行政策措施解读,转抽象性且难以理解的政策为逻辑化、通俗易懂的内容,依据用户选择与需要进行切口选择,并适当切入进行解释,同时以用户切实利益为基础进行政策作用表述。要注意的是,不同内容对应不同的侧重点,因而只有采取不同的对待方式,才能准确提高信息有效性、趣味性。
四、结语
新媒体发展背景下,思想宣传工作模式得到创新和改革,为思想宣传工作带来巨大的机遇,建设以新媒体为主的思想宣讲方式,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提出的必然要求,作为思想宣讲工作者,需要正确意识到新媒体背景下思想宣讲在内容、形式和方法上的转变,合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提高思想宣讲工作的深度,发挥思想宣讲工作在提升国民综合素质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国民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孙爱东.《半月谈》: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创新理论宣讲的新路径——以50集微视频《“理论达人”解读十九大》为例[J].中国记者,2018(8).
[2]李德全,贺业红.论新媒体视域下理论宣讲工作的创新[J].河南社会科学,2016(8).
[3]兰继华.新媒体背景下基层理论宣讲面临新转变[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6(4).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