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琦
摘 要:选择最新高考试题进行解析和点评,针对不同模块知识点提出复习策略,收到事半功倍之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考;化学题;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35题:
一、题目
35.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钾和碘的相关化合物在化工、医药、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K的焰色反应呈紫红色,其中紫色对应的辐射波长为 nm(填标号)。
A.404.4 B.553.5 C.589.2 D.670.8 E.766.5
(2)基态K原子中,核外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的符号是
,占据该能层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图形状为 。K和Cr属于同一周期,且核外最外层电子构型相同,但金属K的熔点、沸点等都比金属Cr低,原因是 。
(3)X射线衍射测定等发现,I3AsF6中存在I3+离子。I3+离子的几何构型为 ,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为 。
二、解析
该题考查的是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简单分子或离子构型的判断,金属键和金属物理性质之间关系,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晶胞的计算。具体解析如下:
(1)紫色波长介于400nm~435nm,A.404.4符合,所以答案
是A;
(2)基态K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最高能层是第四层,即N层,最外层电子是4s1电子,该能层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图形状是球形,K和Cr同属于一个周期,K的原子半径较大,并且价电子较少,金属键较弱,所以金属K的熔点、沸点等都比金属Cr低,因此答案是N;球形;K的原子半径较大,并且价电子较少,金属键较弱。
(3)I3+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是(7+1×2-1)/2=4,所以是sp3杂化,价层电子对是正四面体,中心I原子的孤电子对数是(7-1×2-1)/2=2,即V形,所以答案是V形;sp3。
需要注意的是,核外电子排布、杂化、空间构型、晶胞的计算;注意价层电子对的判断,这些都是易错点。
三、学习思考
从本题考查知识点来看,属于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我们在复习时,要进一步探索物质结构的奥秘,以及物质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内在关系,从宏观到微观理解化学物质本质。笔者针对该模块的复习,提出学习思考:
1.建构核心概念
结合“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知识特点,通过不断练习,在核心概念建构基础上强化记忆,理清楚重要概念,把握核心概念的适用范围和价值,从更高的层次学习概念知识。如,1931年,Pauling提出sp型杂化,有效解释了CH4分子结构。在分子构型和络合物构型中,杂化轨道理论发挥着很大作用,助推络合物化学发展。结合杂化轨道理论,对典型分子杂化类型进行分析,通过整合分子空间构型、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提高问题分析解决能力。
2.形成知识网络
学习结构化学旨在利用结构理论对物质性质进行解释和预测,所以在复习时要注重形成知识网络,构建物质结构和性质的联系。“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知识网络可以从以下方面构建: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分子结构和分子性质的关系、晶体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其中,分子结构和分子性质的关系是重难点,在复习时,应注重各核心概念的比较学习,了解概念之间的区别和
联系。
3.典型案例剖析
从对上题的解析、点评,可以看出对能力测试已经成为高考的基本导向,能力立意通过创设真实问题情境,测试我们的综合能力。结构化学理论相对抽象,在高考中试题情境化相对较难,但是题海战术是低效的,笔者认为可以结合高考试题的典型分析,对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在典型试题的诱导下,再去循序渐进地培养自己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继而提高化学解题能力。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是课改后出现的新内容,在高考改革中正经历“难学难考”转变,笔者以2017年一道化学题为例,对典型考题进行解析和点评,了解高考发展趋势,继而针对该模块知识点复习进行学习思考,提出建构核心概念、形成知识网络、典型案例剖析三大复习策略,希望通过笔者的总结,可以为大家提供模块知识点针对性的复习建议,在高考备考中做到有目标,继而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四、评语
小作者能够选择最新高考试题进行解析和点评,并能够想到不同模块知识点复习适用策略不同,这一点难能可贵,我们一直以来提倡爱学习,更要好学习,小作者值得学习!
参考文献:
[1]李银秀.对2015年高考新课标卷Ⅰ化学试题的解析及启示[J].中学生理科应试,2016(Z1):85-92.
[2]劉荣.对一道高考化学试题的解析[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24):57-58.
?誗编辑 李琴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