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杰
摘 要:班主任是学生管理与班级管理的主要负责人,理科班主任与文科班主任有所不同,理科班主任因教学内容的原因,处理事情的方式更为理性,缺乏必要的人文精神。因此应重视理科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从而加强班级管理力度,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班级环境。
关键词:理科班主任;管理;班级
学生年龄较小,心智尚处于发育成熟阶段,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班级管理必不可缺。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不仅要负责班级管理工作,同时还要负责学生的人格培养与德育工作,作为一名理科班主任,应加强班级管理与学生培养力度,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创造和谐的班级管理环境
和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统一观点的最佳呈现,是内部事物之间形成共同发展的局面,中国人对和谐这一词汇的认同度很高。作为一个理科班主任,应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班级环境,促使学生、班干部、任课教师、学校、家长与班主任之间各项因素和谐发展。在和谐的班级管理环境中,整个班级就如同一个大家庭一样,学生的聚合力得以提升,使学生成为有机的整体,进而产生1+1>2的效果,令班级管理更具科学性。与文科班主任相比,理科班主任人文精神培养方面有所缺失,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理科班主任应重视学生的内心,走入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教育工作。班主任可从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个性心态出发,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而有针对地利用各种不同方式来教育和引导学生。例如,某班学生小A,性格上较为内向,不喜欢与人沟通,较为孤僻,其班主任在与小A接触过程中,发现小A喜欢唱歌,且唱歌水平较高。为了提升小A人际沟通和交往的能力,班主任不断鼓励小A参加学校组织的文艺活动,小A在校内活动中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和才能,受到班主任的热烈表扬,潜移默化中,小A的自信心有所加强,性格逐渐开朗起来,与同学间的交流增多。
二、班级管理权力下放到学生
一个班级中,少则二、三十,多则四、五十名学生,班主任想要面面俱到地管理班级,对班主任的精力是极大的考验,加之班主任还需参与到教学和教研之中,因此很难兼顾所有的学生。同时,班主任将班级管理权力过于集中,不利于学生人格的發展,学生对班级管理缺乏主动性,只是被动地围绕在班主任身边,影响学生独立人格的产生。为了改变这一局面,班主任应将班级管理权力逐步下放,尊重并信任学生的管理能力,实行分层管理制度,使学生能够进行自我管理,当然,这一过程离不开班主任的支持与引导。班主任首先应选择好班干部,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干部的个人能力对班级管理存在巨大影响,这里可以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相关理论和知识。人本理论认为,知人善任是管理中的重要理念,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来安排学生工作,并做到用人所长,避人所短,在实际工作中开发班干部才能,培养班干部的各项能力,从而保障班级管理工作得以高效运行。例如,某班主任为了加强班级内部学生自我管理力度,实行班主任放权工作,鼓励班干部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做到“班干部能做到的事物,班主任不做”,班干部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彼此之间相互沟通,组织班级内各项活动,使班级能够科学地运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得以加强,提升班级管理实效性。
三、应用刚柔相济的管理方法
刚性管理,即通过制度来进行管理的方法,刚性管理是理科班主任最为常用的管理方法。在刚性管理方法中,班主任通过约束、批评、惩罚等措施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从而建立起严谨、科学的管理制度,班级的各项活动均能有序开展。但是,刚性管理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过分强调制度,忽略了学生的主观意愿,压制学生的个性成长,久而久之,学生中会滋生出不满情绪,造成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对立。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相反,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进行人格化的管理,柔性管理对学生的价值观、信念及情感等方面影响颇深,用肯定、鼓励来代替否定和批评,使得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关系更和谐,学生与班主任之间产生信赖关系,使班级管理更高效。但柔性管理过于忽略纪律、规范、守则的重要性,而学生年龄特点导致其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在没有制度的管理下,班级管理工作很难继续开展,造成学生不服管教的现象。为了进一步加强班级管理水平,班主任应采取刚柔并济的管理模式,用制度来约束学生,以情感管理学生,使两种管理模式相互补充,发挥班级管理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班级管理工作影响因素较多,工作开展较为复杂,班主任应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建立科学、全面的班级管理制度,从而提升班级管理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万会芝.以人为本理论在班主任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5(4):29.
[2]尹磊.浅谈班主任该如何管理好班级[J].散文百家(下),2017(5):77.
?誗编辑 李琴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