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文照
摘 要:通过对高一部分学生进行函数作图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在实验教学中,不断渗透新的教育理念,灵活采用了“探究性教学法”“发现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手、动脑,强化了函数作图能力,能充分运用函数图象来探究函数性质,并灵活运用函数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函数作图能力;实验研究;创新思维;实践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函数图象是函数的一种表达形式,形象地显示了函数的性质,为研究数量关系提供了“形”的直观性,它是探求解题途径,获得问题结果的重要工具。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强化函数作图能力,加深对函数概念及其性质的理解,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特此,对高一部分学生进行函数作图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從中探讨其培养方法及途径。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测试、调查、分析,数学教学实验,对比实验。
1.实验对象
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高一(6)、高一(8)两个班学生,共120人。
2.研究程序
(1)先在这两个班作统一的元认知技能测试,达到对学生函数作图能力状况的初步了解。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这两个教学班数学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学生对函数作图能力掌握不够好,不能灵活运用函数的性质和图象来解决实际问题。在两个班中随机选高一(8)班作为实验班,高一(6)班作为对照班。
(2)培训内容、方法及时间
对实验班采用“探究性教学法”“发现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对照班采用常规讲授法。培训分4周进行,每周培训两次,在每次培训中,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函数作图,并灵活运用函数图象及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在四周培训结束后的第二天对这两个班进行认知技能后测。
三、实验过程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进行教学,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体会“研究”的感觉,从中获得对数学的深刻理解,发展自我。由于篇幅的限制,下面仅列举一个教学案例。
【案例】研究对数函数y=logax(a>0,a≠1)的图象和性质
(1)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得出对数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指数函数y=ax(a>0且a≠1)的反函数y=logax(a>0,且a≠1)叫做对数函数。其定义域应是函数y=ax的值域,为(0,+∞)
(2)师:我们将研究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如何来研究一个函数的性质?
生:做出函数的图象,通过函数的图象来研究函数的性质。
师:通过函数的图象来研究函数的性质,以“形”助教,是数学中常用的方法,如何做出函数y=log2x的图象呢?
生:可以用描点法。
生:由于函数y=log2x与y=2x互为反函数,而y=2x的图象已学过,所以,可以利用反函数的图象关于y=x对称来做出y=log2x的图象。
师:很好,描点法是作函数图象最基本的方法,而运用化归思想,转化为已学过的指数函数的图象是一种很巧妙的构思。下面请第1组,第2组同学用描点法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y=log2x,y=lgx,y=logx,y=logx的图象,请第3组、第4组同学先画出y=2x,y=10x,y=()x,y=()x的图象,然后根据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的性质,画出y=log2x,y=lgx,y=logx,y=logx的图象。(注:学生画图象,每4人一个小组讨论,师巡视,并参与一些小组的讨论。)
通过上述实验研究,实验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真正让学生掌握了作图的基本方法,认识图象,使用图象,并解决实际
问题。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实验为期四周。实施实验四周后,我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测试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数学成绩呈现显著性差异,实验班的学生在这次测评中均分、及格率、优秀率明显高于对照班。实验后,通过学生的作业反馈,实验班多数学生能对几种常见的函数准确作出图象,能够灵活运用函数图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个别访谈我们了解到,实验生对数学课满意,多数学生觉得与数学老师的关系也拉近了。
五、实验总结
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深刻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新的教育理念,形成数学教育观,灵活采用“探究性教学法”“发现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新的教学方法。建立以“对学生的鼓励”和“积极的探索”为特色,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创设一个宽松的、师生平等的环境,鼓励学生大胆讨论,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熟练掌握几种常见函数的图象的作图方法,通过图象发现和归纳函数的基本性质,加深对函数的理解,进而灵活运用函数图象和性质解决问题。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敢于思考、敢于挑战,从中领悟到数学的奥妙无穷。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数学教师在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和利用情感因素功能,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方法,以促进数学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
参考文献:
[1]沈翔.数学新题型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胡建军,张奠宙.思维体操与思维文化(中学数学教学创新)[M].科学出版社,2002.
?誗编辑 赵飞飞endprint